走进工艺世界,揭秘苹果A7处理器到底有多牛

发布时间:2014-01-22 阅读量:1223 来源: 发布人:

【导读】对于智能手机配置我们可能大多数都会先从处理器入手进行测评,市场上主流的高通、苹果和联发科都有各有所长。然而我们平时都是从宏观表现的性能上去分析一个处理器,今天我们一起从晶体管角度,探究一下苹果A7是怎样的工艺水平。

苹果的A7处理器不仅在技术上非常先进,同时也是优秀的工程代表。它采用三星28nm低功耗(LP)、前栅极(Gate First)、高K金属栅极(HKMG)工艺制造,拥有九个铜金属层和低K电介质,以及一个顶部铝金属层,其中前栅极晶体管结构来自通用平台技术(Common Platform Technology)——IBM、GlobalFoundries、三星组成的联盟。

1

ChipWorks今日撰文,介绍了A7的前道工序(FEOL)晶体管结构,并和苹果及其它厂商的芯片进行了对比。对半导体晶体管技术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

2010年9月的苹果A4工艺是三星45nm多晶硅晶体管,以及180nm接触栅极间隔,NMOS(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结构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就是多晶硅栅极、源极-汲极硅化物所用材料的不同。

2
45nm A4 MOS

2011年3月的A5转向了32nm HKMG工艺(当然还是三星),10个金属层,前栅极,接触栅极间隔缩短至130nm,PMOS晶体管增加了硅锗(SiGe)通道,NMOS、PMOS也使用了独立的功函数金属。硅锗通道改善了PMOS的空穴漂移率,也是晶体管功函数的一部分。

2012年9月的A6延续了上述工艺。

A7是苹果的第一款28nm工艺处理器,大部分很像32nm,接触栅极间隔进一步缩至120nm,PMOS、NMOS晶体管因为结构不同而可以轻松区分。

NMOS晶体管使用了NMOS功函数金属栅极,沉淀在高K栅极电介质上,而后者是二氧化铪附着在薄薄的一层二氧化硅上组成的。因为硅化物多晶硅栅极也是在HKMG栅极堆栈之后形成的,所以它同样属于前栅极技术的范畴。

3
28nm A7 NMOS

PMOS晶体管最大的特点是PMOS栅极下的硅锗通道,以及沉淀在高K电介质堆栈上的独立PMOS功函数金属。NMOS金属栅极在PMOS金属栅极之上,表明PMOS晶体管是先形成的。

4
28nm A7 PMOS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两张图,A7的门间距是114纳米,而A6是123纳米。A7的28纳米制程和A6的32纳米制程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呢?简单来说,A7可以在A6的77%面积内放下和A6处理器一样多的晶体管,然而A7的芯片面积比A6还大,这也难怪iPhone 5s对iPhone 5碾压性的性能有优势了。

5

6

见识一下苹果A7的10亿个晶体管

7
苹果A7的10亿个晶体管

NMOS金属栅极对PMOS晶体管的电气属性无影响,但Kabini是在多晶硅沉淀步骤中用来保护PMOS金属栅极的一个屏障。

PMOS、NMOS晶体管的侧壁间隙壁结构(SWS)形状很接近,而且两种晶体管都覆盖了同样的接触蚀刻终止层(CESL)。

需要功函数各异的两种不同金属栅极是HKMG技术的最大挑战,比在多晶硅上难得多。

三星的前栅极PMOS硅锗通道技术也用在了联盟其它两位成员的工艺中:GlobalFoundries AMD 32nm处理器、IBM Power7+处理器。

作为对比,Intel、台积电没有在PMOS通道区域使用硅锗,而是纯粹借助金属栅极实现了功函数的不同。更进一步地,Intel、台积电的是后栅极(Gate Last),晶体管使用传统的多晶硅栅极完成,然后移除多晶硅,代之以NMOS、PMOS HKMG栅极堆栈。

相关资讯
全球车企竞逐中国芯片市场 恩智浦本土化战略全面升级

2025年7月2日,恩智浦在大连举办的“汽车领导力媒体开放日”宣布中国战略升级,通过成立独立事业部、强化本土研发、构建区域供应链三大路径深化“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战略,应对全球汽车芯片市场格局重构。

苹果AI核心负责人加盟Meta,基础模型团队面临人才流失危机

据多方信源证实,苹果公司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杰出工程师Ruoming Pang已确认离职,将加入Meta新组建的超级智能团队。这是苹果推进自研人工智能技术以来遭遇的最重大人才流失,凸显科技巨头在AI顶尖人才争夺战中的激烈态势。

艾为超小封装LDO突破毫米级极限,重塑智能终端电源设计格局

在智能手机、AR眼镜、笔记本电脑加速向轻薄化、高集成度演进的浪潮下,PCB板上的毫米级空间已成为稀缺资源。据行业数据统计,主流消费电子产品的内部空间利用率每年需提升8%-12%,而电源管理芯片的封装尺寸直接制约着整机设计。艾为电子作为电源管理IC创新者,推出全球领先的FOWLP封装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以0.645mm×0.645mm的突破性尺寸,为行业提供空间优化新范式。

英伟达Blackwell架构GPU持续供不应求 数据中心AI芯片市场前景获机构上调

全球人工智能(AI)芯片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扩张期,其中NVIDIA的先进图形处理器(GPU)系列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引擎。根据Wedbush证券公司近期发布的供应链调查报告,NVIDIA的B200/GB200 GPU产品线正面临显著的供应缺口,尽管公司已持续提升产能以缓解压力。分析师Matt Bryson和Antoine Legault在报告中指出,这一短缺现象突显了NVIDIA在多个季度内维持强劲增长动能的潜力,预计客户需求将持续超出预期水平。

乐鑫科技2025H1业绩预增:物联网芯片龙头盈利跳涨,新兴场景驱动高增长

7月7日,物联网无线通信芯片设计龙头企业乐鑫科技(688018.SH)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多项核心财务指标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显著超出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