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换芯门”背后的真相与无奈

发布时间:2014-01-6 阅读量:1822 来源: 发布人:

【导读】2013年的最后一天,米粉们翘首以盼了足足三个半月的联通版小米3手机终于现身官网。只是还没等抢到的幸运儿们来得及庆祝,一则“联通版小米3更换处理器”的新闻就把这台充满争议的手机再一次推向了风口浪尖。明知会导致巨大争议,小米为何还要“临阵换枪”?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请看本文分解。

2014年1月1日,刚刚过完元旦的小米官方论坛里出现一则“科普高通骁龙800处理器”的帖子。10多小时之后,微博就有用户爆料宣称已发货的小米3联通版手机内的CPU已从MSM8974AB更换成了MSM8274AB。

几个小时之后,微博、小米官方论坛出现了大量声讨帖。小米官方只好将官网上“MSM8974AB处理器”改为了“MSM8974AB系列处理器”,并在页脚用小字注明采用的其实是MSM8974AB系列处理器中支持WCDMA的MSM8274AB。(注:截至本文发稿时为止,小米官网内联通版小米3手机的CPU配置已改为8274AB)

1月2日,小米官方终于发布公告,承认之前使用“MSM8974AB”标注CPU型号是“不严谨”的,为此小米决定在向米粉道歉的同时提供全额退款服务——对于2号前购买了联通版的客户,在1月9日前拨打热线电话,给予全额退款。

小米3手机联通版CPU从MSM8974AB换成MSM8274AB确实不算什么大问题。按照高通的文档,和MSM8974AB相比,MSM8274AB只是去掉了TDD LTE/FDD LTE/CDMA 2000 EvDo/CDMA 2000 1xRTT和TDS-CDMA网络支持,对于联通版的小米3而言,CDMA、LTE等的确是无法使用的功能。至此,事情本已完美解决,但米3联通版为何要悄悄改弦易辙?

议价能力缺失小米临阵换枪的无奈


明知会导致巨大争议,小米为何还要“临阵换枪”?和三个月前不同,MSM8974AB如今已是市场上能买到的现货,小米为何还要将米3联通版的CPU换成MSM8274AB?要理解这些问题,我们就不得不再一次回到那个伴随着小米公司成长过程的无法回避的关键词:议价能力缺失。

实际上,如果你持续关注过小米手机的营销,或者亲身参加过几次抢购,很快就会明白小米手机的营销手段,其核心就是基于未来的定价模式。
 

前期小批上市吸引人气,随后零件供应充足后再批量上市——这种模式的关键就在于配件供应量充足以及价格松动。但是具体到本次“换芯门”,事情又有些不同。即便芯片组价格过高导致无利可图,前期小批量上市总是可以的,但小米3联通版却连一台都造不出来。这意味着两个可能:第一个是小米3联通版产品尚未准备好,第二个是小米根本买不到MSM8974AB。

众所周知,目前人气超高的红米使用的是MTK芯片组,而市售的小米3移动版则使用NVIDIA Tegra4,这两者都是高通的竞争对手,尤其是MTK,更是高通的眼中钉肉中刺。作为高通一手扶持起来的小米,却在高通急需和MTK争夺低端市场的关口选择了倒向MTK,如果你是高通,会怎么想?

你也许会说,小米作为一个年销量接近2000万的大型公司,高通怎么可能不配合?难道高通有钱不赚吗?当然不是,但更要命的地方是,高通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产品卖不出去,它只需要选择卖给谁而已。在高通面前,不论是小米,还是其他国内手机制造商,都没有多少话语权。

不信?你只要拆开一台手机看看就知道了。以小米3联通版为例,玻璃来自康宁,屏幕来自夏普和LG,CPU来自高通,基带来自高通,PMIC来自高通,射频来自高通,WIFI、GPS、蓝牙来自高通,摄像头来自SONY,闪存来自Sandisk,内存来自Elpida,触屏来自Synaptics,电池来自LG,其他细小零件来自TDK......


 
从表面来看,小米坐拥2000万的年销量,市值超越NOKIA加黑莓,已经具备了和高通议价的能力,但你不要忘了——国内绝大多数手机厂商,本质上依然是一株生长在流沙上的大树,在真正的核心零件供应商面前毫无回旋余地。捧得起你,自然摔得下你,既然你选择为NVIDIA和MTK摇旗呐喊,为什么还要把最好的芯片便宜卖给你呢?

所以,在100个日日夜夜的等待之后,小米也许既没等到MSM8974AB的供应,也没等到MSM8974AB的降价,最终只能在火热的LTE大潮中选择为自己2014年的主力旗舰配备根本不支持LTE的MSM8274AB芯片组,因此被消费者诟病。米3联通版被迫换芯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国内厂商在国际巨头前的无奈。

雷军9月份的微博
雷军9月份的微博百倍自信,最终还是竹篮打水
 

1999渐成枷锁脆弱的“性价比”神话还能坚持多久?

至此,小米3联通版“换芯门”事件的来龙去脉已经清晰了。不合时机的更换供应商、对自身实力的不正确定位,外加市场环境的突变,这一切造就了小米3联通版换芯门的偶然。诚然,上面写下的所有都是这偶然的原因,但我们更愿意将其称为这次偶然的前提,因为从某种角度上说,小米的产品进入到今天这样一个情况,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一台手机中,9成的硬件成本取决于美日韩供应商,国内厂商只能决定其中不到1成,如果我们再顺着往下抽丝剥茧:手机系统来自Android,Android基于Linux,一个来自美国,一个来自芬兰;用来调试系统、开发程序的PC,CPU来自美国,内存来自美国和韩国,硬盘来自美国,闪存来自韩国,屏幕来自韩国;用来设计手机电路板的Altium Designer软件来自美国,用来设计3D结构的PRO/E来自美国,用来设计模具的UG来自美国,甚至用来设计界面的Photoshop、CorelDraw等等工具,也都无一例外来自美国——在这样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中,属于中国制造商的部分究竟有多少?结果,以小米为首的国产厂家,却在这样一个情况下高举性价比大牌,“我用的都是业界顶级的配置,而价格却只要1999!”

如果一个产品中95%的成本是你无法控制的,那你有什么资格去打价格战,又有什么办法去降低成本?在谈判桌上,对方桌上是核弹航母,你的手里是一把西瓜刀,对方有什么理由为了支持你打价格战而为你降价?

性价比这三个字就像是武侠小说中的软剑一样,善使者所向披靡,不善着等若自残。的确,这是快速切入市场最好的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但是这样的方式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的,尤其是没有根基的国产厂家,越是高举性价比牌,越是饮鸩止渴。

在这种情况下,国产手机制造商的唯一出路只有产品附加值。工具是别人的,技术是别人的,甚至钱也可以是别人的,但想法是属于自己的。用进口的工具和进口的芯片,制造出有自己想法的产品,用这些想法来盈利,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资本和实力,这才是国产手机制造商唯一的出路,而不是除了配置还是配置,除了跑分还是跑分,把配置作为产品唯一的卖点。

所以说小米3联通版换芯门令人惊讶吗?是,也不是。小米在产品上市之后突然更改核心硬件是偶然吗?是,也不是。曾经以MIUI、米聊、手机作为三大马车的小米公司,米聊平台战略已经失败,MIUI平台战略遥遥无期,在短期内必须依靠手机销售,但“1999”这四个字犹如一条锁链,牢牢锁住了产品的定位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小米公司的考验将会越来越大——2014年是否能兑现4000万销售的豪言壮语?在CCTV舞台上那10亿豪赌能否如雷军所言有99%信心赢下?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曾经让小米所向披靡的顶级配置+极致性价比策略的副作用已显现,曾经让人畏惧的1999元售价正逐步成为小米继续壮大发展的枷锁。剩下的事情,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相关资讯
低空经济崛起:2025无人机市场的关键应用与增长引擎解析

无人机系统(Unmanned Aerial Systems, UAS)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至众多产业领域,驱动效率变革与模式创新。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高灵活性、低成本和高精度的空中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传统作业方式的效能。

柔性AMOLED强势登顶!2025年Q1智能手机面板份额突破63%,中国供应链强势助攻

市场研究权威机构Omdia最新报告揭示,智能手机显示技术格局已发生根本性转变。2025年第一季度,采用AMOLED面板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在全球总市场中占比高达63%,较去年同期的57%实现大幅跨越,标志着AMOLED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主流标准。与此同时,LCD面板的份额被压缩至37%,延续了长期的萎缩态势。

英伟达H20芯片获批对华销售 黄仁勋链博会宣布近期供货

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在京开幕。美国科技企业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身着唐装亮相开幕式,并在现场透露重要业务进展:该公司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H20人工智能芯片已获得美国商务部出口许可,即将启动批量供货。

LPDDR6进程加速:Cadence推出性能达14.4Gbps的完整IP解决方案

近日,楷登电子(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 NASDAQ: CDNS)宣布其业界领先的LPDDR6/5X内存IP系统解决方案已成功完成流片验证。该集成化子系统通过技术优化,实现了高达14.4Gbps的运行速率,相较上一代LPDDR标准内存接口,性能提升幅度达到50%。此套先进解决方案被视为扩展人工智能(AI)基础架构的关键驱动技术之一。它旨在满足日益增长的新一代AI大语言模型(LLM)、代理型AI(Agent AI)以及众多垂直应用领域对超高内存带宽和容量的迫切需求,以高效支持这些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楷登电子当前已与AI、高性能计算(HPC)及数据中心领域的多家头部客户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推进该技术的应用落地。

贸泽电子持续强化TI产品矩阵,赋能全球硬件创新

作为全球授权电子元器件代理商,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持续深化与德州仪器(TI)的战略合作,确保69,000余款TI器件的高效供应,其中45,000余款保持常态库存,可实现全球快速交付。通过整合TI在电源管理、数据处理及控制系统的完整技术生态,贸泽为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通信基建、企业级设备等核心领域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