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CEO们眼中的可穿戴式设备,2013是元年

发布时间:2013-12-19 阅读量:1115 来源: 发布人:

【导读】手表的发明源于十六世纪,至今400多年的历史。而计步器本身来说也不是新奇的产品,30多年前日本已经开始在使用。但在2013年它们被赋予了全新的概念,因为追求创新爆棚的一群互联网公司正在用互联网产品的思维去重新定义这一类“古老”的产品。

正如手机一样,很久以前它只是简单的通信工具而已。黑莓最初的产品是邮件收发终端设备,采用的是国家安全级别的服务器一直让黑莓引以为豪,因此后来黑莓手机的卖点就是安全、商务,它曾经在欧美的高端手机市场风光旖旎。后来诺基亚又以最出色的性能(防摔)占据了市场的主导,人们关注手机的点有意或无意地逐渐转变为产品的性能。

但自从乔布斯推出iPhone以后,手机又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大家关注的点转移到了用户体验和软件的多样性。接着就诞生了Android系统,这款既有着与苹果类似的界面,又是开源的系统一时间成为了中低端手机的宠儿。历史在不断地向前,产品的创新也不会停止脚步,有了手机市场变革的前车之鉴,很多互联网的公司正悄悄地进军可穿戴设备的市场。他们试图像iPhone一样,把消费者们关注的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而且用互联网的思维去运营和推广产品。可以说2013年很多公司都在默默地准备着产品,但真正推广产品的公司在国内不超过十个,到底厂商们在顾虑什么?而消费者关注的点在哪里?

我最近看了极客公园的41期活动,主题是软与硬——可穿戴的科技。国内专注于健康运动产品的咕咚网总裁申波、大麦健康CEO 张其林以及来自frog 中国的资深交互设计师杨曦和可穿戴设备发烧友,也是航班管家、酒店管家的 CEO 王江共同讨论互联网产品如何与硬件的联手中拓展出新的蓝海。

可穿戴

这些嘉宾们也算是互联网公司的大佬,其中也有做可穿戴设备的公司。围绕着可穿戴设备的话题展开了讨论。主要讨论了这么问题,这里和大家分享:

可穿戴式设备兴起原因是什么?

CEO王江认为:技术积累的到位致使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时机到了,这是可穿戴式设备忽然变热的很重要的一点,另外一点就是产业精英开始关注,最近一周之内密集的碰到七八波人都在谈论可穿戴设备。而其他几位则从谷歌眼镜的入口和计步器本身的定位转型分析了原因。

总的来说,首先技术上达到了这个水平;其次行业的精英们开始关注,谷歌眼镜成为引爆点,于是各路的大佬们小佬们都想抢到一块肉吃,蜂拥而上;最后还是回到互联网,没有网怎么能行呢?因此不断促使了传统的产品入口向互联网转移。

可穿戴设备有没有技术门槛?

咕咚网总裁申波认为:硬件创业本身是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的,因为它不同于软件可以远程去升级、修复产品的问题,对硬件本身的研发流程一定要熟悉,这样才能控制成本。不同于手机,目前可穿戴式设备的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因此技术门槛还是有的,但随着开源硬件以及 3D 打印技术的兴起,这个门槛正在逐年逐步的降低。

咕咚网本身在做可穿戴设备,在他们看来首先是分清硬件创业和软件的区别。因为硬件很可能被忽略的一点就是成本问题,硬件有太多的因素包括不可见的时间成本、迭代测试成本等等。但现在的技术来说,有门槛但是不是不可越过的门槛,原理其实简单,但要做好,而且要推广出去就比较难。

设备

可穿戴设备未来形态还能如何演进?

“可穿戴设备未来的想象空间是很大的,这个想象空间集中在与社区的结合上。一个硬件如果不跟数据,不跟社区结合在一起,那么它就丧失了70% 的价值,并且无论是它的生命力还是扩张力都会受到损失和损害。未来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让用户互相比较,互相促进这个细微的动作上。”王江认为未来必定会因可穿戴设备引起市场的竞争,最后的较量还是会放在细节的体验上。

另外运动健康是一个比较容易切入的点,除此之外,个人医疗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如利用这些可穿戴设备进行身体检测,这样你就不用到医院去测量血糖血压了,未来这块也是一个大的方向。

大公司会跟进可穿戴设备吗?它的窗口期是多久呢?

就大家的观点来看,可穿戴设备比较特殊,大公司不一定能做好,反而小公司可能有比较大的爆发力。一方面可能民间的创客会很关注,另一方面可穿戴式设备目前来说不适合大客户和区域性的营销,反而小的群体和爱好者才是很大的市场,这是小公司的优势。但无论怎么说,小公司必定会面临大公司的竞争压力,这是不可避免的市场规律。王江认为窗口期应该是18个月左右,在未来的这段时间中是可穿戴设备创业的黄金时期。

如果要投身于穿戴设备最应该做哪些事?

设计师杨曦认为:改变其交互方式,首先让穿戴式设备的佩戴更加隐形,让用户感知不到。然后就是利用传感器的优势,将交互设计的重点从视觉转到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等更加立体的交互形式。

就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是更多的关注到用人机交互的一种用户体验上。个人觉得还有一点就是:做到技术与艺术完美的结合,让技术也能美的让人陶醉。

结语

从计步器开始发展起来的可穿戴式设备告诉我们,传感器的发展和人紧密贴合后塑造的这些数据交互起来可以产品更大的价值。未来的方向是将可穿戴当作一个人的延展,落到人的需求上,而非仅仅是冷冰冰的设备。究竟可穿戴设备会不会像iPhone那样颠覆市场,个人期待这次历史的重演,但2013年是元年,很多公司的团队蓄势待发,期待2014年这个领域会有大的革新。


原视频分享:

 
相关资讯
超11万人次观展,5723名海外买家到场!IOTE 2025深圳物联网展圆满落幕​

​在AIoT技术加速赋能全球数字化转型、中国持续引领物联网产业创新的大背景下,IOTE 2025第24届国际物联网展·深圳站于8月2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宝安新馆)圆满落幕。本届展会以“生态智能·物联全球”为主题,联合AGIC人工智能展与ISVE智慧商显展,汇聚1001家产业链企业,覆盖8万平方米展区,三日内吸引观众超11万人次,其中海外专业买家达5723人,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彰显了展会的国际影响力与行业凝聚力。

IOTE 2025物联网展开启AIoT生态新纪元:千家展商齐聚,首日超5万观众!

​8月27日,IOTE 2025·第24届国际物联网展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隆重开幕。本届展会以“生态智能·物联全球”为主题,联合AGIC人工智能展与ISVE智慧商显展,在8万平方米的展区内汇聚超1000家全球展商,涵盖人形机器人、边缘计算、高精度定位、无源物联网、电子纸等前沿领域。开展首日即吸引超5万名专业观众到场,展现出AIoT融合背景下物联网产业的蓬勃活力与无限潜力!

第106届中国电子展11月在沪开幕,聚焦“创新强基”助推产业协同生态

在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深化下,2024年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迎来强劲复苏与高质量发展,整体销售收入突破2.2万亿元人民币,进出口贸易额稳步增长,展现出显著的发展韧性。行业在移动终端、汽车电子、新能源等关键下游市场的驱动下,不仅产业配套能力实现跃升,一批骨干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也持续增强。在此蓬勃发展的产业背景中,第106届中国电子展将于2025年11月5-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以“创新强基 智造升级”为主题,搭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

寒武纪登顶A股“股王”!单日暴涨15.73%,市值破6600亿,公司紧急提示: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

寒武纪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明确指出:当前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存在较大投资风险,提醒投资者理性决策,谨慎参与交易。

扫码PDA手持终端助力快递驿站:智能升级,高效处理每日千件包裹

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快递驿站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其运营效率直接影响用户体验。面对日益增长的包裹处理压力,传统人工登记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效、精准的操作要求。而搭载智能扫码技术的PDA手持终端,正成为快递驿站实现数字化管理、提升出入库效率的核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