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1-7 阅读量:145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相关阅读:
iPad Air 全面拆解,内部布局紧凑维修难
最新的iPad,苹果给它了一个新的名字iPad Air,除了更薄更轻以外,性能也有8倍的提升。Air也极大提升了自己的工业设计。新的iPad Air从之前的1.4磅减到了1磅重,从之前的9毫米到现在的7.5毫米,采用9.7英寸屏幕。
为什么会出现阴阳屏?
专家表示,“从图片上看,主要是两边的照明不均匀,可能是为了满足超薄的造型,把背光源减薄了。”专家解释,这个问题应该是普遍存在的,只是有些产品肉眼无法看出来而已。“因为太薄,所以才出现这样的情况,就现在的技术来说,这个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解决。”
iPad Air为何这么薄?
原来iPad Air屏幕采用IGZO技术,这样可以使得耗电更低更轻薄。Ray Soneira的最新测评证实了iPad Air 的屏幕已从过去的非晶硅 (a-Si) 材料转变为了氧化铟镓锌 (IGZO)。过去几年,一直有苹果将要使用 IGZO 的传闻,同时夏普也在艰难的尝试中,如今苹果终于把它用到了自家产品上。
Soneira 表示,最明显的证据就在 iPad Air 的电池测试中。相比起过去的 iPad,iPad Air 屏幕的能耗效率提升了 57%,而这样的巨幅提升用 a-Si 是做不到的。 IGZO 的电子迁移率明显高过 a-Si,所以对电量的需求也明显下降。
跟4代比起来,iPad Air屏幕的参数均有提高,屏幕反射系数下降了23%,峰值亮度上升了7%,高亮环境下的对比度提升了32%。色彩逼真度和图像对比度都不错。
为何iPad Air与iPhone 5s的屏幕体验效果差这么多?
iPad尺寸大,在同样手握的情况下光线接受面积比iPhone大,造成反光现象比iPhone严重是应该的。而且iPhone 5开始使用的是in-cell触控工艺,与iPad的GF2触控工艺不同,在透光率上in-cell因层级少而较有优势。而iPad 再跟iPhone对比,毛利薄太多,所有高级的制程和贵价零部件都会只先用在 iPhone 之上。
如何从技术层面解决iPad Air的反光问题?
1.采用no air gap的全贴合技术。解决方案就是使用OCA胶将上下两部分的玻璃做贴合(分为真空状态下的“真空贴合”和正常物理环境下的“大气贴合”),解决折射率不一致的问题,增加“触控+面板”整体的透光率。
2.通过设备正面的光线探测器进行屏幕亮度调节等技术。
而现在显示器件追求广视角IPS、MVA等技术,一定程度上需要与反光需求相协调。反光的技术解决方案,如光线探测器等,都比较耗电,本身也会受制于电源的容量。
阴阳屏如何自测?
用户可以让iPad Air屏幕显示一张全白图片,看屏幕两边是否会出现色差;还可在黑暗环境,让屏幕显示一张全黑图片,同样也是看黑色是否均匀。
现在还有一些用户总结了一些Air出现“阴阳屏”的规律,大家不妨参考下:
序列号包含DMQL、DLXL、DMRL的机型,屏幕有轻微的“阴阳屏”现象;
序列号包含DQTL机型,屏幕左边发黄十分明显;
序列号包含DMPL机型,屏幕左边发黑的问题比较严重。
在AIoT技术加速赋能全球数字化转型、中国持续引领物联网产业创新的大背景下,IOTE 2025第24届国际物联网展·深圳站于8月2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宝安新馆)圆满落幕。本届展会以“生态智能·物联全球”为主题,联合AGIC人工智能展与ISVE智慧商显展,汇聚1001家产业链企业,覆盖8万平方米展区,三日内吸引观众超11万人次,其中海外专业买家达5723人,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彰显了展会的国际影响力与行业凝聚力。
8月27日,IOTE 2025·第24届国际物联网展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隆重开幕。本届展会以“生态智能·物联全球”为主题,联合AGIC人工智能展与ISVE智慧商显展,在8万平方米的展区内汇聚超1000家全球展商,涵盖人形机器人、边缘计算、高精度定位、无源物联网、电子纸等前沿领域。开展首日即吸引超5万名专业观众到场,展现出AIoT融合背景下物联网产业的蓬勃活力与无限潜力!
在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深化下,2024年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迎来强劲复苏与高质量发展,整体销售收入突破2.2万亿元人民币,进出口贸易额稳步增长,展现出显著的发展韧性。行业在移动终端、汽车电子、新能源等关键下游市场的驱动下,不仅产业配套能力实现跃升,一批骨干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也持续增强。在此蓬勃发展的产业背景中,第106届中国电子展将于2025年11月5-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以“创新强基 智造升级”为主题,搭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
寒武纪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明确指出:当前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存在较大投资风险,提醒投资者理性决策,谨慎参与交易。
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快递驿站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其运营效率直接影响用户体验。面对日益增长的包裹处理压力,传统人工登记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效、精准的操作要求。而搭载智能扫码技术的PDA手持终端,正成为快递驿站实现数字化管理、提升出入库效率的核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