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发布时间:2013-10-17 阅读量:124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芯片专家ChipWorks近日拿到了三星Galaxy Note 3,而且有AT&T LTE版本和3G通用版本两款。二者外表看上去没啥不一样,但内部大为不同(如果能加上双卡版就完美了)。下面是拆解对比图。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LTE版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3G版

初步拆解后可以看到,零部件和主板布局也是大同小异,但到了芯片层次上就迥异了。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LTE版零部件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3G版零部件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LTE版主板正面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3G版主板正面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LTE版主板背面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3G版主板背面

LTE版的处理器是高通骁龙800 MSM8974,四核心,2.3GHz,3G版则是三星自己的Exynos 5420 1.9GHz八核心,二者都隐藏在三星LPDDR3 3GB内存之下,PoP封装。

可以发现,Exynos PoP芯片周围的互连焊球更多,右侧和上方都是三行,显然与内存的联系需要更多“通道”。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LTE版处理器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3G版处理器

以下是两个版本的详细规格对比表,很明显LTE版是高通的天下,3G版则是“大杂烩”。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MSM8974 ARAGORN2内核照片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MSM8974 ARAGORN2内核标记

IMX135是索尼最新的手机图像传感芯片,将传感器堆叠到了图像处理器之上,通过TSV硅穿孔技术连通,更加紧凑。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IMX135内核照片和TSV通道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IMX135 TSV硅穿孔侧视图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Cypress Capsense CY8C20055按钮控制器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Cypress Capsense CY8C20055按钮控制器近照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Avago ACPM-7600前端模块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Murata SWUA天线切换模块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the Murata SWUA模块Peregrine C9941芯片内核照片

三星Galaxy Note 3芯片级拆解,LTE版和3G版内部大不同

Peregrine C9941内核标记
相关资讯
寒武纪登顶A股“股王”!单日暴涨15.73%,市值破6600亿,公司紧急提示: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

寒武纪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明确指出:当前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存在较大投资风险,提醒投资者理性决策,谨慎参与交易。

扫码PDA手持终端助力快递驿站:智能升级,高效处理每日千件包裹

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快递驿站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其运营效率直接影响用户体验。面对日益增长的包裹处理压力,传统人工登记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效、精准的操作要求。而搭载智能扫码技术的PDA手持终端,正成为快递驿站实现数字化管理、提升出入库效率的核心工具。

突发!英伟达RTX 5090被曝电容爆炸:金属散热片直接炸弯

RTX 5090显卡突发电容爆炸,现场如同小型爆破,火花四溅、浓烟弥漫,甚至将坚固的金属散热鳍片直接炸至弯曲

MOS管常见分类、核心参数及应用案例

本文将深入解析MOS管的作用原理、分类、核心特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场景。

AI驱动产品革新:百度文库与网盘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重塑产品的核心逻辑与用户体验。作为百度旗下知识内容与云存储领域的两大核心产品,百度文库与百度网盘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从AI技术重构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这两大产品如何突破传统功能边界,构建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新业务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