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人驾驶技术,你必须知道的12件事

发布时间:2013-10-15 阅读量:1576 来源: 发布人:

【导读】“日产聆风无人驾驶车领到日本首个公共道路测试车牌”的消息近日再次引起大众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广泛关注。自动驾驶的步伐越来越近。但车主们有诸多疑问,自导驾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能信任自动驾驶汽车吗?我还能接管车辆的行使权吗?


 
经常在好莱坞的科幻大片中出现的无人驾驶,实际上早已引起了众多车企的兴趣,并且取得一定进展。早在日产之前,奔驰、沃尔沃、奥迪等豪华车企均已介入无人驾驶领域,并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测试。

1. 什么时候能撒手?

在卡迪拉克SRX测试车上,一旦进入半自动化模式,浅绿色的灯带亮起,方向盘开始变得僵硬,司机双脚离开刹车和油门,手指松开,远离方向盘,一切都标志着车辆接管了行使权。

测试车以60英里的时速(100km/h)行驶,不费力气地绕过弯道,驶入通用米尔福德试验场椭圆型的车道。在这辆改装SUV后座,一台行车电脑实时地采集一连串摄像头和传感器发回来的数据,读取路况信息,从而判断车辆位置,保证车辆始终在车道中间。

当灯带从绿色转蓝色时,坐在驾驶座上的司机接过方向盘,打右转方向灯,这意味着司机重新控制车辆。一旦驶入新车道,灯带又变回绿色,司机双手再次脱离方向盘。当进入超巡航模式时,司机可以完全放松,看着方向盘自己打转、轮直,仿佛幽灵在开车一般。这项技术有望在五年内投放市场。

2. 半自动驾驶何时能成真?


目前,许多量产车型都配备了主动安全系统,例如前方碰撞预警、泊车辅助、自适应巡航、盲点探测,这些技术逐渐将车辆调教至自动化。通过传感器、雷达、GPS、摄像头一系列设备的密切合作,车辆能够探测周边信息、发出预警,在必要时,代替司机做出行驶决定。当这些系统相连时,我们的车也变得更智能。

从技术角度看,通用的超巡航系统和奔驰及其他整车厂推出的辅助驾驶系统类似,但后者需要司机周期性地碰触方向盘,以确定他始终处于这段驾驶经历中。但通用的超巡航系统有所不同,它允许司机将行使权授意给机器,双手长时间脱离方向盘。这是汽车行业百余年历史里,司机和车辆关系的一个重大改变。

半自动驾驶何时能成真?答案是很快。通用的超巡航系统最早能在2017年或2018年成为标准配置。

3.我的下一辆车能自动驾驶?


不能,还需引颈以待。通用超巡航系统只适应于高速公路环境下,而且有时速和拐弯的限制。它更像是一个飞机上的自动驾驶仪。按照定义,它属于半自动驾驶。

输入目的地、设定好GPS、开启一部两小时的电影,车辆能自动行驶至目的地,这个愿景恐怕还要再等一等。但令人欣喜的是,技术演变的速度令人咂舌。不久前,奥迪和沃尔沃各自展示了其自动泊车技术,沃尔沃更是预言自动泊车技术最早在2014年实现量产。

不过,半自动驾驶技术让监管者感到紧张,因为它颠覆了“到底谁在驾车”的传统理念。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主管认为,司机仍然需要对驾驶中发生的车祸负责,这点无法动摇,至少整车厂也持相同观点。

4.车辆如何探测前方道路?


首先,安置于前脸隔栅上的长距离雷达,能够保证和前方车辆保持统一的行车距离。其次,多个搭载机器视觉软件的摄像头,能够读取道路标线,识别周边物体。这些数据会及时发送回后座的行车电脑上,从而电子化控制方向,确保车辆在车道中心。另外,为了增强车辆的全局意识,该系统还配备了短距离雷达、额外的超声波传感器和激光雷达。
 

5.我能信任这个无形驾驶员吗?


通用的研发总监Nady Boules说,比起人类驾驶员,半自动驾驶车辆更可靠。它们反应灵敏,“耳朵”、“眼睛”随时处于工作状态,无间断地监测车辆周边各种信息,能迅速判断,不受外界干扰。最新研究表明,如果一行车队配备了传感器,公路通行能力将因此提高43%;如果车辆间还能彼此通讯,通行能力将提升273%。

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和一些汽车公司已经开始测试车车通讯。在通用的实验室里,两辆搭载了GPS的车辆能够通过无线应答机互相“交流”。当前方车辆急踩刹车,或是司机视线盲区内出现车辆时,汽车会自动发送信息提醒司机。

6.自动驾驶合法吗?


在自动驾驶的推进过程中,法律是其面临的最大阻力。目前,只有内华达州、加州和佛罗里达州相继通过了法律条规,允许自动驾驶车辆上路测试。不过,该法规有附加条款,比如车内必须有人持有驾照,懂得操控汽车,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接过汽车的控制权。

随着半自动驾驶系统的迅速普及,立法者除了制定新的法规外,还需要审视现有法律。以纽约州为例,法律规定司机必须在驾驶途中将一只手放在方向盘上,不管当时交通规定是什么,一旦发生车祸,法官和陪审团将如何界定疏忽行为?这也是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一直对该问题战战兢兢,并明确规定自动驾驶车辆发生车祸,司机须负全责。

自动驾驶也为保险公司带去种种挑战。如果一个设计的失误或维修的偏差酿成了一场车祸,将无形增加整车厂和维修公司的潜在风险。

7.自动驾驶零故障吗?


防碰撞预警系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车祸次数,但并不能保证这是一套零失误的系统。谷歌自动驾驶项目负责人Chris Urmson说,尽管测试车辆前后累计了50万英里的路程,期间无重大故障,但仍旧不能拍着胸脯保证这项技术是完美的。“谷歌自动驾驶汽车比人类驾驶车辆安全,不过,零失误是不可能的。”

8.司机不能打盹?


没错。为了防止司机昏昏欲睡或是更糟的情形,通用研发出了一套集声音、视觉和触控反馈为一体的系统,一旦监测到紧急情况或司机注意力完全不能集中时,车辆将给予警告。

不过,当半自动驾驶车辆正以60英里的时速行驶或正在一段拥堵的公路上时,强制让司机接管汽车,也让人颇为不安。让人去监督一辆高度自动的车辆,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决定,因为人很容易犯困、感到厌烦和精神松懈。
9.未来驾驶将如何演变?

半自动驾驶和车车通信将很大程度上改变交通流量和公路设计。从短期看,当足够多的半自动驾驶车辆上路时,第一个变化是高速公路上会出现高容量车道(允许公共汽车、拼车或载有多乘客的车辆行驶),把车速调节到建议的速度,然后把三小时枯燥的驾驶任务丢给汽车吧。

若着眼于中长期,随着半自动驾驶的推进,车辆之间、车辆和交通信号灯之间的通讯也变得紧密。十字路口,智能的交通信号灯能主动勘测,如果没有车靠近,红灯自动变绿,缓解沉重的交通流量、减少车辆怠速行驶、降低车祸发生频率。

10.防止撞到任何物体?


眼下大多数的前方碰撞预警系统都能识别车、行人、动物、自行车等,部分车辆甚至能主动踩刹降速。但目前没有一个系统能避免撞到障碍物。在千钧一发的瞬间,是让车做决定还是司机自己?当车监测到前方有小孩时,是避免撞向孩童,转而冲向旁边的一座电话亭?亦或是无视障碍朝前开?这时,一项具有普世价值的技术陷入了道德两难。

11.人类的驾驶技能会因此退化吗?


使用自动驾驶车辆越频繁,人类对它的依赖性越强烈。由此推断,人们的驾驶技术将逐渐生锈。一个很好的佐证是,自动驾驶仪正在剥夺飞机师的驾驶技术。

12.我想驾驶怎么办?


只要车内有一个方向盘,你就能够随时接过驾驶权。但在突发情况下,驾驶员或许不能做出正确决定。例如后方旁边车辆突然超车驶至前方,通常情况下,驾驶员会过度反应,急忙忙调转方向,撞向左右侧或直接冲出车道外。但这时如果是自动驾驶车辆,它会灵敏地踩刹减速,和前车保持安全距离,轻微调节行驶方向。
相关资讯
中国AI产业突破封锁的韧性发展路径及未来展望

在全球科技博弈背景下,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持续升级。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会上明确表示,腾讯已具备应对供应链风险的充足储备与技术创新能力,标志着中国AI产业正加速走向自主化发展道路。本文结合产业动态与政策趋势,剖析中国AI产业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ASM International战略布局应对贸易壁垒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ASM”)近期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引发行业关注。2025年5月15日,该公司宣布将通过转嫁关税成本、加速美国本土化生产及优化全球供应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壁垒。面对美国近期加征的“对等关税”政策(涵盖钢铁、汽车等商品,未来可能扩展至半导体领域),ASM展现出显著的供应链韧性:其亚利桑那州工厂即将投产,新加坡基地产能同步扩充三倍,形成“多区域制造网络”以分散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其增长引擎——2025年中国区销售额或突破预期上限,占比达总营收的20%,凸显其在差异化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反映了半导体设备行业对关税政策的快速响应,更揭示了全球产业链从“效率优先”向“安全韧性”转型的深层逻辑。

国产芯片架构演进之路:从指令集适配到生态重构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长期被x86与ARM架构垄断的背景下,国产芯片厂商的生态自主化已成为关乎技术主权与产业安全的核心议题。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嵌入式处理器领域的先行者,通过二十余年的技术迭代,探索出一条从指令集适配到生态重构的独特路径——早期依托MIPS架构实现技术积累,逐步向开源开放的RISC-V生态迁移,并创新性采用混合架构设计平衡技术过渡期的生态兼容性。这一转型不仅打破了国产芯片“被动跟随”的固有范式,更在智能安防、工业控制、AIoT等新兴领域实现了从“技术替代”到“生态定义”的跨越。据行业数据显示,其基于RISC-V内核的T系列芯片已占据计算芯片市场80%的份额,成为推动国产架构产业化落地的标杆。本文通过解析北京君正的架构演进逻辑,为国产半导体产业突破生态壁垒提供可复用的方法论。

性能飙升27%!高通骁龙7 Gen4如何改写中端芯片格局?

5月15日,高通技术公司正式推出第四代骁龙7移动平台(骁龙7 Gen 4),以台积电4nm制程打造,性能迎来全方位升级。该平台采用创新的“1+4+3”八核架构,CPU性能较前代提升27%,GPU渲染效率提升30%,并首次支持终端侧运行Stable Diffusion等生成式AI模型,NPU算力增幅达65%。在影像领域,其搭载的三重12bit ISP支持2亿像素拍摄与4K HDR视频录制,配合Wi-Fi 7与XPAN无缝连接技术,重新定义中高端设备的创作边界。荣耀与vivo宣布首发搭载该平台的机型,预计本月上市,标志着生成式AI技术向主流市场加速渗透。

破局高端芯片!小米自研玄戒O1即将发布,性能参数首曝光

5月15日晚间,小米集团CEO雷军通过个人微博账号正式宣布,由旗下半导体设计公司自主研发的玄戒O1手机SoC芯片已完成研发验证,计划于本月下旬面向全球发布。据雷军透露,该芯片将采用业界领先的4nm制程工艺,核心性能指标已接近国际旗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