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智能手机大幅降低功耗一大神器:移动包络追踪

发布时间:2013-09-16 阅读量:141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Kanu Chadha

【CNT点评】高通最近推出的全球首批移动包络追踪芯片对于新兴的LTE智能终端制造行业绝对是一件大事,只为了一件事:它可以使得LTE智能终端大幅降低动态功耗。三星在引领全球移动终端设计趋势方面可说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其GALAXY Note 3已经内置了高通最新开发出来的移动包络追踪芯片QFE1100。中国LTE终端制造商一定要关注该芯片,因为毫无疑问它将遍布每一台LTE移动终端。

QFE1100是高通最近推出的用于4G移动终端的首批包络追踪芯片,它有什么了不起之处呢?简单来讲,它的意义在于高通技术公司终于发布了行业最受欢迎的射频技术之一:包络追踪。包络追踪,长期以来只是研发实验室中一种有前景但又复杂的移动射频技术,终于在三星GALAXY Note 3中“得见天日”。

包络追踪对高通即将发布的另一款创新的射频前端产品RF360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它及时满足了移动射频行业渴望降低动态功耗的需求,特别是考虑到行业正在向4G LTE过渡。   
 
那么,为什么包络追踪技术对4G LTE终端特别重要呢?理由有很多,但是对包络追踪来说最重要的是信号变化和放大。LTE信号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由上百种较小的信号叠加而成,而2G/3G信号只有一种波形。增加信号会带来总输出的变化,因为你可以想象,当较小的信号波峰对齐时,会产生更大的输出信号。另外,对带宽更大的的LTE,需要增加上千而不是上百小信号才能得到波幅更大的LTE输出信号。

但是信号变化会影响放大!传统的功率放大器(PA)是手机中的一个元件,作用是对信号进行放大以便它们能够抵达基站,它在固定的电源电压下工作,只在传输的信号位于波峰时才有功率效率。为了适应变化较大的信号,固定的电压通常高于所需的电压,最后转换为PA内的热量散失和电池续航时间的消耗。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心脏始终以最高心率(比如说,200次/分)跳动,你会有什么感受。你即便在休息时也会消耗体能,产生过多的热量,因为你只需要心脏以72次/分的心率跳动!就像心脏始终通过调节血液供应来追踪我们的身体活动水平一样,包络追踪芯片(QFE1100)通过调节PA的电源供应来追踪PA输出信号的包络水平。

包络追踪能够产生更可靠的放大信号,PA的功率效率和散热性能分别改善20%和30%。这与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直接相关,同时让移动终端摸起来和看上去都很“冷酷”,因为节能,手机外观也可做得更加纤薄。另外,该技术有效放大更高带宽LTE信号的能力让手机制造商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来设计满足全球LTE覆盖的终端,以更少的宽带功放来应对全球部署的多种LTE频段。

通过支持下一代4G LTE移动终端的QFE1100芯片的商用,高通真正推动了移动射频中的包络性能。
相关资讯
台积电Q2业绩强势增长 先进制程与AI需求成核心引擎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于今日(2025年7月17日)正式发布了其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本季度业绩表现极为亮眼,多项核心指标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按新台币计算,第二季度合并营收达到9337.9亿元新台币,不仅较第一季度的8390亿元新台币实现环比增长11.3%,较去年同期的6737亿元新台币更是大幅年增38.6%,充分显示了业务成长的强劲动能。

英特尔完成RealSense业务分拆,获5000万美元融资,聚焦AI视觉新赛道

近日,英特尔正式完成旗下RealSense 3D摄像头业务的分拆工作,并成功获得5000万美元战略融资。此次交易由英特尔资本和联发科创新基金共同注资完成,标志着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推动的"核心业务聚焦战略"再进一步。作为英特尔瘦身计划的重要环节,分拆非核心资产已成为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的关键举措。

8MHz与24MHz无源晶振:为何不能通用?深入解析嵌入式时钟系统的频率约束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8MHz和24MHz晶体振荡器是两种与微控制器(MCU)配合工作的常见频率源。然而,这两种频率的无源晶体振荡器在绝大多数应用场景下并不能直接互换使用。这种非通用性是由它们在电路中的核心作用以及系统对频率精度的严格要求所决定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苹果折叠iPhone敲定三星无折痕方案,供应链格局生变

国际知名证券分析师郭明錤通过最新产业调查确认,为保障2026年下半年量产计划,苹果已确定在折叠屏iPhone上采用三星显示(SDC)的无折痕显示方案。这一决策标志着苹果放弃原计划的自研显示技术路线,转而依托三星成熟的折叠屏专利体系。

NAND Flash第三季价格普涨 512Gb以下芯片领涨15%

随着全球存储产业链产能调控深化,2025年下半年NAND Flash市场正式进入上行周期。据集邦咨询、TrendForce等机构监测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品类NAND Flash合约价涨幅已突破预期阈值。其中256Gb-512Gb中低密度芯片价格环比上涨15%-18%,而1Tb以上高容量产品受企业级长协订单缓冲,涨幅维持在5%-8%区间。此番价格跃升标志着行业历时两年的下行周期终结,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