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不要买智能手表五大理由 续航成大问题

发布时间:2013-09-2 阅读量:1008 来源: 发布人:

【导读】可穿戴式智能设备被认为是继智能手机之后即将流行起来的科技产物,近一年中,我们已经看到各种智能手表纷纷涌现,成为智能手机的第二屏,不过,每一种产品都有一个成熟的过程,或许你更应该再观望一下而非贸然购买。

暂时不要买智能手表五大理由 续航成大问题
1. 缺乏成熟的硬件标准

目前,最值得期待的智能手表便是三星即将在9月4日发布的Galaxy Gear,但这并非说明它是一款成熟的产品。事实上,目前还没有厂商真正了解一款出色的智能手表的标准是什么,即使是像索尼这样的大厂,其第二代产品相比前作拥有大幅提升,但仍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暂时不要买智能手表五大理由 续航成大问题
就像智能手机初期阶段,智能手表还处于厂商“自立为王”的阶段,缺乏统一的标准。比如屏幕材质,三星使用了OLED,类似Pebble的产品则采用了电子墨水屏幕,前者拥有更好的显示效果和多媒体性能,后者则更省电,但都不完美。

有的智能手表内置了SIM卡,可以单独完成各种类手机功能;而一些产品则仅仅是作为智能手机的第二屏,提供了简单的通知提醒功能。虽然第一种或许是未来的 趋势,但是目前微芯片较大的功耗无疑会影响使用效果,毕竟手表是戴在手腕上的,舒适与否十分重要。所以,缺乏成熟而统一的硬件标准,使得智能手表要么功能 不足,要么成为“烫手山芋”,短期内可能不会有完美的产品出现。

2. 电池寿命不佳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硬件设计的固有问题,对智能手表的影响还是十分之大的。比如,一款配备了强劲处理器、运行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表,可能与智能手机一样费电,但是体积限制它不能使用手机那么大容量的电池,难道戴上半天就要寻找电源充电?
 

暂时不要买智能手表五大理由 续航成大问题

目前,类似Pebble这样简单功能的智能手表,基本上可以实现5天左右的使用时间,而具有1.6英寸220×176像素彩色屏幕的索尼 SmartWatch,仅为3天左右。再联想到采用双核处理器、或配备更大的2.5英寸OLED屏幕的三星Galaxy Gear,很可能只能实现10个小时的电池寿命,无疑印证了我们的担心。

所以,在电池技术和微芯片功耗没有明显改善的今天,我们很难去决定怎样一款智能手表才是更好的。显然,功能简单的产品十分乏味,功能强大但需要频繁充电的产品则毫不实用,这是一个令人两难的抉择。

3. 系统不成熟

目前的智能手表产品基本分为两种:一种采用了Android系统,一种则为专用系统。前者无疑拥有更好的功能表现,但仍缺乏专用的Android版本,毕竟谷歌的智能手表仍未出现;后者的封闭系统需要使用专有的App程序,平台生态问题令人担心。

暂时不要买智能手表五大理由 续航成大问题
 
4. 缺乏专用软件资源

与系统相对的,便是软件资源问题,因为移动平台尚未针对智能手表产品进行优化,显然生产商需要做出更多的工作。比如三星Galaxy Gear,很可能不会内置Google Play而是自家的软件商店,来适应智能手表独特的分辨率以及应用形式。所以,即使智能手表采用了Android系统,也不代表它能够使用所有的软件,还需厂商优化或是联合软件商专门定制开发,那么,构建一个完整的平台,实际上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

5. 性价比不高

目前的智能手表产品,普遍定价都在150美元(约合人民币917元)以上,事实上对于一款可有可无的智能手机配件来说,这个价格还是十分昂贵的。第一代的数码产品在形成稳定的市场之前,售价往往都偏高,同时不成熟的使用体验,几乎都会让你后悔你的选择。

总结

回顾一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发展历程,我们便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新兴电子产品需要更多时间来发展、成熟,最终才会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所以,在众多小厂商推出各式各样的智能手表的时候,我们看到苹果、谷歌以及微软三大巨头仍在观望,或许在未来一两年内,它们才会推出相对成熟好用的智能手表。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勇于尝试新事物的人,这些理由都并不足以阻止你,但我们还是建议在购买之前做好充分的调研,以确保这款产品至少能够满足你的部分需求。
相关资讯
苹果2027年推出虚拟伴侣机器人:科技与情感的完美融合

​据最新消息,苹果公司计划于2027年推出其首款机器人产品,这款代号为"Eve"的虚拟伴侣机器人,将结合苹果在硬件设计、人工智能和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开创消费级机器人新品类。不同于传统功能性机器人,苹果的这款产品更注重情感连接和个性化陪伴,有望重新定义人机交互的未来。

技术赋能 生态共赢——电子制造装备智能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在当前全球电子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产业链协同创新已成为突破技术壁垒的关键路径。本次走访聚焦微焦点X-RAY检测、自动化测试烧录一体化、半导体封装工艺等核心技术领域,通过构建"技术攻关-场景验证-生态协同"的三维合作模型,旨在打通从实验创新到规模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美国被曝秘密植入追踪器监控高端AI芯片流向 严防技术流入中国

美国为防止高端人工智能(AI)芯片通过第三方渠道流入中国,已秘密要求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超威半导体(AMD)等企业在出口至部分国家的AI芯片中植入追踪程序,以便实时监控芯片流向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下)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上)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