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6-22 阅读量:76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眼下,各国科研人员正在努力赋予风筝一项新的功能——让它成为高空风力发电平台。在可预见的未来,“风电风筝”将会飞入高空,将那里更强劲、更稳定的风能“捕获”回来。
三种用风筝发电的方法
根据记载,虽然早在十九世纪初就有人用大型风筝来拉小火车,但直到1980年左右,才有人着手研究风筝发电的可能性。
开创这一领域理论研究的研究人员叫万里-劳埃德,他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里计算出,相比于悬在空中某一点,风筝在风中来回飞动能产生更大的能量,如果翼展能达到洛克希德C-5运输机机翼大小(68米长),理论上从每秒10米的风力中就能获得兆瓦级的能量,这已能与当今大型地面风力发电机相提并论。
劳埃德提出两种风筝发电的方式:一是在风筝机翼上安装类似螺旋桨的涡轮机叶片,空气带动叶片旋转产生电能,然后通过导电的绳索将电能传送到地面,这种技术如今被昵称作“飞翔的发电机”;另一种方案是通过空中的风筝施加给控制绳索的力,带动地面设备发电。
此外,后来还有人提出,涡轮叶片既作为能量收集装置,同时也是风筝的动力装置。
与高塔、风车式样的传统风力发电机相比,这种“筝载”高空风力发电系统自有其优势:这种带绳索的飞行器能到达更高的空中,那里的风能更加强劲稳定。此外,因为不用建高塔支撑巨大的旋转叶片,这就大幅度削减了建设成本和安装时间。
当然,与传统风电设备相比,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的风筝发电系统还有很多难题要克服。譬如,在这种系统中,风筝作为风能采集器将高空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同时也是保持系统稳定的平衡器,但平衡运动与做功运动相互耦合、相互影响,很难设计出平衡与做功的最佳控制模式,系统复杂,持续性和稳定性难以保障。另外还要考虑安全问题,碰到雷雨天气,电站容易被“顺绳索而下”的雷电击毁。
刚性翅膀Vs纤维翅膀
作为全球开发精密风筝发电原型的“先驱者”之一,罗伯特-克莱顿创办的Wind Lift公司从2005年开始开发风筝发电系统,目前他们正在陆地上使用冲浪风筝进行发电试验。
实验用的发电系统包括一个90厘米直径的滚筒和一个60千瓦发电机连接,风筝通过绳索拉动滚筒带动发电机发电,然后通过控制线使风筝释放拉力,在这个过程中反过来用电机反转滚筒并再次拉紧风筝。
现在实验面临的问题是,在再次拉紧过程中,风筝需释放所有拉力或者最好让拉力为负,即让空气把风筝向下推,但风筝只有完全收起翼展才能释放绳索大部分拉力,科研人员因此使用了一种翅膀前面有一条细长空气泡的充气风筝,用来保持翅膀形状。即便如此,翅膀还是过于灵活,再次拉紧时难以控制。
WindLift的风筝用的是更接近传统风筝的纤维翅膀,而它的部分竞争对手则根据第三种风筝发电的思路,研究使用刚性翅膀,这种设计思路更贵、着陆时更易损坏,但刚性翅膀比纤维翅膀更符合空气动力学,能从风中获得更多能量。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Makani Power公司就是这种思路的“龙头企业”之一。他们制造的大型碳复合材料风筝,配备4台带螺旋桨的发电机。起飞时,发电机作为电动机带动螺旋桨转动,作为风筝上天的动力;起飞后,产生的升力很快能让风筝不需要其他助力飞行,一旦风带来的推力和螺旋桨拉力平衡,发电机就开始发电。
去年,Makani推出了额定功率30千瓦的风筝发电系统原型。据了解,它的最终目标是在海上部署成型的风筝发电系统,并将生产的电能接入电网。
国内部分企业开始涉足高空风电项目
在高空风电领域,国外科研机构拥有“先发优势”,占据着“天时地利”优势的中国,前景同样看好。
据统计,全球各大地面风力发电站的风力密度平均低于1千瓦/平方米,纽约上空急流附近风力密度可达到16千瓦/平方米,中国陆地上空万米高空处大部分地区风力密度均超过5千瓦/平方米,而浙苏鲁地区上空高空急流附近风力密度甚至达到30千瓦/平方米,为世界之最。
凭借“地利”,近年来国内也有部分企业开始涉足高空风电项目。
2009年11月,我国首个高空风能发电研发中心“广东高空风能技术有限公司”落户广州,公司计划利用特制大风筝,在几千米至上万米的高空,利用风能和自身重力上下升降,用产生的拉力带动地面发电机发电,公司制定的近期目标是:建造2兆瓦产业化样机,建设10兆瓦中高空风能发电示范电站。
在公司网站上看到,该公司使用的技术叫“伞梯组合风能采集技术”,高空风能发电系统采用模块组合结构,将升力平衡系统和做功系统相互分开、分别控制。目前,公司已研制出国内首台高空风能发电原理样机“天风一号”,整套系统安装在一台经过改装的卡车上,经过数月的发电试验,样机整体性能基本达到设计要求。此外,作为“天风一号”的放大和组合型,“天风二号”系统目前已完成2兆瓦级产业化基本机型整体概念设计。
然而,据报道,由于目前这一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缺乏相关标准,再加上该项目离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尽管这个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前景广阔,但想要申请当地政府资金支持却一直很困难。
英伟达否认H100和H200售罄传闻
红外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检测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安防监控,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
随着全球制造业迈向集成化与数字化,独立机器人单元正逐渐融入更广泛的自动化系统。DigiKey 本季发布的《机器人技术探秘》的第 5 季《未来工厂》视频系列,联合行业领先企业 Eaton 和 SICK,系统解析了从电气控制、传感技术到数据互联等多个层面的前沿解决方案。新一季邀请了多名专家,一起探讨支撑现代机器人制造与自动化的基础设施与创新技术。
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暨2025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展将于2025年9月10日至1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隆重开幕。本届展会由CIOE中国光博会与集成电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中新材会展与爱集微共同承办,以“IC设计与应用”、“IC制造与供应链”及“化合物半导体”为核心主题,系统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环节。
在AIoT技术加速赋能全球数字化转型、中国持续引领物联网产业创新的大背景下,IOTE 2025第24届国际物联网展·深圳站于8月2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宝安新馆)圆满落幕。本届展会以“生态智能·物联全球”为主题,联合AGIC人工智能展与ISVE智慧商显展,汇聚1001家产业链企业,覆盖8万平方米展区,三日内吸引观众超11万人次,其中海外专业买家达5723人,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彰显了展会的国际影响力与行业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