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助力高性能、低功耗智能设计

发布时间:2013-06-6 阅读量:79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英特尔第四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系列,有了很大的改进,对高性能、低功耗的之鞥系统设计有很大的帮助。丰富的互动内容、快速处理速度等,是设计者不错的选择。

第四代英特尔 酷睿 处理器系列对显卡功能进行了重大升级,并改进了计算性能和能耗。这些升级将有助于为互联、托管和安全的智能系统带来机会。新的技术平台极适于高性能、低功耗的智能系统设计,而这种智能系统主要用于零售、工业、媒体服务器、医疗和数字监控环境。

惊人的图形质量,可实现更丰富的互动内容

通过改进的3D图形和媒体性能,第四代英特尔 酷睿 处理器平台中新的集成高清显卡将为高度可视化的零售和数字标牌解决方案提供卓越的高清媒体播放功能。无需独立显卡,内置显卡功能可带来更流畅的视觉质量、同时提高解码和转码视频流的能力。此外,新平台还可最多支持三个独立显示器,让一个系统驱动多个显示屏。

第四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

图题:第四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

高级扩展指令集,以便更快进行处理

Intel  Advanced Vector Extensions (Intel  AVX) 2.0指令集的升级提高了基于整数/矩阵的计算能力。例如,更快的计算能够快速收集并解释超声波仪器中的声波,并快速连接,向放射科医生交付可视图像,从而进行及时诊断。
Intel AVX 2.0还凭借更广泛的载体、新的可扩展语法和丰富的功能而提高了性能,从而能够更好地管理数据和一般用途的应用程序,如:图像、视频/音频处理、科学模拟、金融分析和3D建模与分析

安全性和可管理性

第四代英特尔 酷睿 处理器系列还采用最新英特尔安全与管理技术,以便能够更快加密数据,从而保护应用程序中的数据安全,这些数据范围,从工厂自动化中的绝密数据一直到病历。
用于数据加密的英特尔 高级加密标准新指令 (Intel  AES-NI)让智能系统能够快速加密并解密运行在各种应用程序和交易上的数据。通过英特尔主动管理技术Intel  Active Management (Intel  AMT),用户可以更轻松地通过网络远程管理相应的智能设备,实现激活、启动或关闭、实时监控、故障排除等功能*, 有效并安全地管理无人值守系统,从而通过集中化的IT管理方式节约总体运营成本。

超低功耗系列(U系列)

功耗较低的第四代英特尔 酷睿 处理器将有助于带动更多时尚、交互性的销售点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占地面积更小,并可通过出色的性能提供新体验,同时能耗比英特尔前代处理器更低。
第四代英特尔 酷睿 处理器超低功耗系列(U系列)为单芯片设计、热设计功耗(TDP)为15瓦,将更高的性能处理能力融入一个较小的芯片封装包中。这使设备制造厂商能够设计更纤薄、更轻巧、更圆润的设备,例如:便携式超声波设备和患者监护器,或者适用于消防员和警察的可佩带PC。在工业细分市场,它能够在计算密集应用中支持较小的结构设计,帮助设备制造商应对新环境,节约工厂占地面积。U系列还为其它低功耗的小型设备,比如用于采集数据的移动工业设备(如条形码扫描仪)开启了一扇大门。嵌入式U系列处理器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上市。

相关阅读:
ARM首席移动战略家谈多核处理器真相:内核越多越省电
http://www.52solution.com/mobile-art/80015332
大幅降低Tegra平板处理器散热压力的电源管理方案
http://www.52solution.com/mobile-art/80015302

相关资讯
寒武纪登顶A股“股王”!单日暴涨15.73%,市值破6600亿,公司紧急提示: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

寒武纪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明确指出:当前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存在较大投资风险,提醒投资者理性决策,谨慎参与交易。

扫码PDA手持终端助力快递驿站:智能升级,高效处理每日千件包裹

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快递驿站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其运营效率直接影响用户体验。面对日益增长的包裹处理压力,传统人工登记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效、精准的操作要求。而搭载智能扫码技术的PDA手持终端,正成为快递驿站实现数字化管理、提升出入库效率的核心工具。

突发!英伟达RTX 5090被曝电容爆炸:金属散热片直接炸弯

RTX 5090显卡突发电容爆炸,现场如同小型爆破,火花四溅、浓烟弥漫,甚至将坚固的金属散热鳍片直接炸至弯曲

MOS管常见分类、核心参数及应用案例

本文将深入解析MOS管的作用原理、分类、核心特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场景。

AI驱动产品革新:百度文库与网盘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重塑产品的核心逻辑与用户体验。作为百度旗下知识内容与云存储领域的两大核心产品,百度文库与百度网盘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从AI技术重构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这两大产品如何突破传统功能边界,构建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新业务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