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GPU方案,可自动爆发笔记本的每一丝性能

发布时间:2013-05-17 阅读量:77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英伟达新推出的五款全新的笔记本 GPU, 可自动爆发笔记本的每一丝性能,无需用户输入,其拥有的三重技术可自动节省电池续航时间、 增强性能以及最大限度提升消费者的视觉体验。

NVIDIA   (英伟达 ) 今天发布了五款全新的笔记本 GPU,它们具有三重技术,可无缝而自动地最大限度提升消费者的笔记本性能与体验。

无需笔记本用户费力和输入,这些技术即可在后台运行,以节省电池续航时间、增强性能以及丰富视觉体验,从而提供 GPU 可实现的最佳笔记本体验。

全新GPU方案,可自动爆发笔记本的每一丝性能

这些技术包括:

全新的 NVIDIA GPU Boost  2.0 技术,可自动调整 GPU 时钟频率以最大限度提升图形性能。

NVIDIA  Optimus  技术,通过自动打开和关闭 GPU ,使其只在需要时才运行,因而可实现超长的电池续航时间。

GeForce  Experience  软件,可调整游戏中的设置以便实现针对用户笔记本的最佳性能与视觉质量,还可以让 GeForce  驱动程序始终为最新版本。

NVIDIA  (英伟达 ) 公司 副总裁兼笔记本事业部总经理 Rene Haas 表示: “NVIDIA 的 GeForce  700M 笔记本技术具有简单便捷的特点。你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使用笔记本即可,GeForce 会令你的体验无比震撼。”

全新系列的 NVIDIA  GeForce 700M GPU 将这三重技术全部囊括其中。该系列 GPU 包括高性能级的 GeForce  GT 750M、GeForce  GT 745M 和 GeForce GT 740M GPU 以及主流级的 GeForce GT 735M 和 GeForce  GT 720M GPU。

NVIDIA GeForce  700M GPU 于今天上市。每一家一线笔记本厂商都会推出采用 GPU Boost 2.0 技术的笔记本,其中不乏宏碁、华硕、戴尔、惠普、联想、微星、三星、索尼以及东芝。

相关阅读:

ST新推高性能笔记本与计算机主板解决方案
http://www.52solution.com/mobile-art/80014201
NXP高效率的笔记本电脑电源管理方案
http://www.52solution.com/mobile-art/80014043
2012四核处理器将进一步渗透到笔记本电脑
http://www.52solution.com/mobile-art/80013135

相关资讯
Meta豪掷2亿美元争抢AI顶尖人才,超级智能团队组建引发行业震动​

全球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Meta公司近期以突破行业纪录的薪酬方案招募前苹果公司AI模型研发负责人庞如明(Ruoming Pang),据悉该方案总价值逾2亿美元,包含现金奖励与长期股权激励。此举标志着科技巨头对顶尖AI人才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量级。

OLED面板市场呈现结构性调整:2025年Q1收入回暖,但全年增长承压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于7月9日发布的全球OLED面板市场追踪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行业收入同比增长2%,成功扭转了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下降3%的颓势。这一复苏主要得益于增强现实(AR)眼镜、车载显示、智能手表、电视及显示器五大品类出货量的加速增长,推动整体出货量同比上升4%。

TCL中环2025H1预亏超40亿元,光伏产能失衡与价格下行成主因

TCL中环近日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报告期内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在40亿至45亿元人民币之间。与上年同期30.64亿元的亏损相比,亏损幅度有所扩大。扣除包括政府补助、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因素后,核心业务亏损额预计达41亿至46亿元。基本每股亏损约在1.0017元至1.1269元区间。

折叠屏定价策略生变:三星Fold 7提价5%,Flip 7 FE下探899美元

2025年7月9日,三星电子正式推出全新一代Galaxy Z Fold 7与Galaxy Z Flip 7系列折叠屏设备。此次产品迭代聚焦核心痛点优化,其中Fold 7实现厚度缩减26%与重量减轻10%的突破性进展,通过结构创新显著改善过往折叠屏的厚重体验。

深圳华强:电子元器件价格触底,海思与昇腾AI业务驱动增长新引擎

近期机构调研中,深圳华强管理层深入剖析了电子元器件市场现状与公司战略布局。经历2023至2024年持续下行周期后,大部分电子元器件价格已探明底部区域。残酷的价格竞争加速了上游芯片设计行业洗牌,低效产能逐步出清,为行业格局优化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具备技术壁垒与市场话语权的优质原厂存在提价动能,但涨价能否形成持续性、广泛性趋势仍需密切跟踪终端需求复苏强度及库存消化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