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3-26 阅读量:695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投射式电容触控屏幕从2007年被Apple运用于智能手机之后,如今在所有的触控型手机中,已经有了超过六成的出货比重。若是再加上内嵌式触控(in-cell, on-cell),比重则高达八成。不仅是手机,2010年的iPad问世后,开启了平板电脑时代,平板电脑在2012年创造了约1亿5千万台的市场,2013年更是预计将达2亿台;而且比起手机约七成的渗透率,所有的平板电脑都需要触控屏幕。从手机到平板电脑,触控屏幕尺寸一路加大、产值不断创下新高,正因为这样蓬勃发展的前景,下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就是笔记本电脑。
从手机、平板电脑到笔记本电脑,我们可以说行动运算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移动宽带网络的普及、丰富易用的程序商店(apps)、易于使用的智能移动运算装置等,生态体系逐步完备使得行动运算的潮流已经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不仅是一种有趣的流行。
触控屏幕使得这些行动运算装置更易于使用在行动的情境中,而行动运算装置的庞大市场也让触控成为重要的零组件产业。不过,触控产业从发展至今,变动与演进动能不曾减慢。从早期投射式电容与电阻的技术相争,到后来投射式电容的感应结构演变,所牵动到的不仅是技术发展,也包含供应链和竞争态势变化。而驱动这些变动与演进最主要原因,就是来自行动运算装置市场的需求与成长。
从手机应用来看,外挂式的投射式电容已经在2012年取得62%的出货比重,但是in-cell内嵌式触控在iPhone 5的加持下,就得到6%的份额,on-cell在Samsung旗舰手机出货成长的帮助下,更有将近13%的比重。手机的生态体系比起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更为多样化,手机有很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电信商补贴刺激换机销售等,但是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并不明显。同时,手机的生态体系、大小品牌繁复程度,也使得不同规模、不同感应结构的触控模块厂商可以找到生存的利基,致使我们目前还不容易看出供应链有收敛的状况。
平板电脑在2012年创下约1亿5千万台的销售量,年成长率高达92%。平板电脑得以迅速成长的原因来自于中国大陆方案供货商、贴牌与白牌厂商的积极投入,让终端售价得以明显下降。而Google Nexus 7的199美元未税价格,则向品牌厂商立下了标竿,逼使Apple在2012年第三季必须推出平价的iPad mini来应战。至此,平板电脑顺利接收了以往由netbook所开拓出来的、非工作需求的行动运算市场。
平板电脑的触控模块方案中,几乎已经见不到电阻式触控技术的需求,投射式电容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不过,竞赛尚未结束。由iPad所主导的GG(DITO)单层结构方案,在2013年会逐渐过渡到单层薄膜式(GF2)的结构;原因主要为薄膜能够减轻厚度与重量,而不是因为灵敏度与性能。此外,Nexus 7是首次品牌厂商使用OGS结构,而为了提高保护玻璃的强度,Corning的FIT玻璃被使用于OGS的大面制程(sheet type)。
而笔记本电脑方面,2012年的触控屏幕渗透率仅约2.5%,而2013年预估约为12%左右。纵然各个笔记本电脑品牌有不同的乐观度与积极度,但要提高触控屏幕渗透率的决定因素并不完全在这些品牌手上。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品牌可以找到较多的ARM平台方案供货商,操作系统上则可以利用免费的Android,而且Google对Android操作系统的授权与限制比起Microsoft来得宽松些。
甚至许多白牌的手机和平板电脑根本不会向Google报备并遵守相关规范。相形之下,笔记本电脑的生态体系似乎较为封闭,处理器超过八成来自于Intel,而操作系统超过九成是Microsoft Windows。正因为如此,Microsoft 对触控屏幕在Windows 8上的设计规范,其影响力恐怕还高于笔记本电脑品牌的积极度。
目前触控屏幕在笔记本电脑上之所以会有较低的渗透率,个中的原因复杂,但可归纳为三个主要原因。
首先,Windows 8才刚于2012年10月底发布,多数消费者尚未熟悉Windows 8的触控模式。
而且,对那些主要以生产力作为行动运算目的的使用者来说,触控屏幕并不会比既有的鼠标、键盘来得更方便、更有效率。
再者,10寸以上的触控模块成本,即使不含全贴合,也都在50美元到70美元之间,一旦反映到终端售价,往往是两倍左右的价差;触控功能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驱使消费者愿意付出这个价差,恐怕还有些疑虑。
另外,Microsoft为了提升触控的使用者经验,在Windows 8的设计规范上下了不少努力,也提高了门坎;而这也使得触控模块的成本难以下降,供应链更为紧张。当然,这并不是说Microsoft应该毫无规范,但是如何拿捏却是个重要的挑战;一方面不能让消费者对Windows 8的触控失去信心,另一方面也不能让品牌和触控模块供应链无法降低成本,致使渗透率无法提高。
若要以一句话来形容:受到行动运算装置个别生态体系影响至深的触控产业,那么「难以停止的演进和变动」应该是相当贴切的。在确立了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作为触控屏幕的三大应用之后,触控产业持续地在发展。产业竞争上,面板厂一方面以内嵌式触控切入新的感应结构设计,二方面也寄望OGS触控模块和面板的整合(特别是笔记本电脑面板)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优势和产值。另外,新一代ITO取代材料也已经导入开发,预计在2014年后会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而这个新材料与新制程,也会进一步改变目前的供应链。因此,触控产业虽然已经发展了几年,难以停止的演进和变动使得这个产业仍保持的创新的活力与变化。
NPD DisplaySearch 季度触屏市场分析报告涵盖了触控面板产业里的全球大厂,包含了超过190家以上的厂商、11项技术、22种应用产品以及9个尺寸分类等,还包括有从2010至2017年的市场调查结果与预测资料,每季提供市场、供应链更新及主要厂商发展分析等?
全球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北美、亚洲和欧洲需求激增。私营航天企业主导的新太空产业链,将低成本卫星通信与遥感服务变为现实。面对严苛的太空辐射环境与严苛的成本控制要求,传统电源方案捉襟见肘。意法半导体凭借深厚技术积累,推出专为LEO设计的LEOPOL1点负载降压转换器,为卫星供电系统树立全新标杆。
近日,中微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展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作为中国半导体设备制造的领军企业,公司预计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将达到6.8亿元至7.3亿元,同比增长31.61%至41.28%,延续了其长期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这一表现得益于公司在核心业务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市场拓展,凸显了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2025年7月17日,RISC-V中国峰会在上海张江盛大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在致辞中强调,万物互联时代正催生以开源指令集RISC-V为核心、结合开源操作系统的技术架构变革。他指出,中国将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RISC-V生态高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RISC-V芯片出货量突破数百亿颗,中国市场贡献超半数份额,凸显开放模式的活力与本土市场潜力。
随着全球家电能效标准持续升级,高效功率半导体成为突破设计瓶颈的关键。意法半导体(ST)近期推出的 STGWA30IH160DF2 IGBT ,以其1600V高耐压与卓越热管理特性,为电磁炉、微波炉等大功率家电提供了全新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中国台湾地区芯片代工龙头企业台积电在最新财报说明会上宣布,将2023年全年营收增长预期上调至30%,符合市场分析师普遍预测。董事长魏哲家强调,客户订单能见度保持高位,公司正全力满足全球客户激增的AI芯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