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3-26 阅读量:653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投射式电容触控屏幕从2007年被Apple运用于智能手机之后,如今在所有的触控型手机中,已经有了超过六成的出货比重。若是再加上内嵌式触控(in-cell, on-cell),比重则高达八成。不仅是手机,2010年的iPad问世后,开启了平板电脑时代,平板电脑在2012年创造了约1亿5千万台的市场,2013年更是预计将达2亿台;而且比起手机约七成的渗透率,所有的平板电脑都需要触控屏幕。从手机到平板电脑,触控屏幕尺寸一路加大、产值不断创下新高,正因为这样蓬勃发展的前景,下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就是笔记本电脑。
从手机、平板电脑到笔记本电脑,我们可以说行动运算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移动宽带网络的普及、丰富易用的程序商店(apps)、易于使用的智能移动运算装置等,生态体系逐步完备使得行动运算的潮流已经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不仅是一种有趣的流行。
触控屏幕使得这些行动运算装置更易于使用在行动的情境中,而行动运算装置的庞大市场也让触控成为重要的零组件产业。不过,触控产业从发展至今,变动与演进动能不曾减慢。从早期投射式电容与电阻的技术相争,到后来投射式电容的感应结构演变,所牵动到的不仅是技术发展,也包含供应链和竞争态势变化。而驱动这些变动与演进最主要原因,就是来自行动运算装置市场的需求与成长。
从手机应用来看,外挂式的投射式电容已经在2012年取得62%的出货比重,但是in-cell内嵌式触控在iPhone 5的加持下,就得到6%的份额,on-cell在Samsung旗舰手机出货成长的帮助下,更有将近13%的比重。手机的生态体系比起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更为多样化,手机有很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电信商补贴刺激换机销售等,但是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并不明显。同时,手机的生态体系、大小品牌繁复程度,也使得不同规模、不同感应结构的触控模块厂商可以找到生存的利基,致使我们目前还不容易看出供应链有收敛的状况。
平板电脑在2012年创下约1亿5千万台的销售量,年成长率高达92%。平板电脑得以迅速成长的原因来自于中国大陆方案供货商、贴牌与白牌厂商的积极投入,让终端售价得以明显下降。而Google Nexus 7的199美元未税价格,则向品牌厂商立下了标竿,逼使Apple在2012年第三季必须推出平价的iPad mini来应战。至此,平板电脑顺利接收了以往由netbook所开拓出来的、非工作需求的行动运算市场。
平板电脑的触控模块方案中,几乎已经见不到电阻式触控技术的需求,投射式电容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不过,竞赛尚未结束。由iPad所主导的GG(DITO)单层结构方案,在2013年会逐渐过渡到单层薄膜式(GF2)的结构;原因主要为薄膜能够减轻厚度与重量,而不是因为灵敏度与性能。此外,Nexus 7是首次品牌厂商使用OGS结构,而为了提高保护玻璃的强度,Corning的FIT玻璃被使用于OGS的大面制程(sheet type)。
而笔记本电脑方面,2012年的触控屏幕渗透率仅约2.5%,而2013年预估约为12%左右。纵然各个笔记本电脑品牌有不同的乐观度与积极度,但要提高触控屏幕渗透率的决定因素并不完全在这些品牌手上。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品牌可以找到较多的ARM平台方案供货商,操作系统上则可以利用免费的Android,而且Google对Android操作系统的授权与限制比起Microsoft来得宽松些。
甚至许多白牌的手机和平板电脑根本不会向Google报备并遵守相关规范。相形之下,笔记本电脑的生态体系似乎较为封闭,处理器超过八成来自于Intel,而操作系统超过九成是Microsoft Windows。正因为如此,Microsoft 对触控屏幕在Windows 8上的设计规范,其影响力恐怕还高于笔记本电脑品牌的积极度。
目前触控屏幕在笔记本电脑上之所以会有较低的渗透率,个中的原因复杂,但可归纳为三个主要原因。
首先,Windows 8才刚于2012年10月底发布,多数消费者尚未熟悉Windows 8的触控模式。
而且,对那些主要以生产力作为行动运算目的的使用者来说,触控屏幕并不会比既有的鼠标、键盘来得更方便、更有效率。
再者,10寸以上的触控模块成本,即使不含全贴合,也都在50美元到70美元之间,一旦反映到终端售价,往往是两倍左右的价差;触控功能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驱使消费者愿意付出这个价差,恐怕还有些疑虑。
另外,Microsoft为了提升触控的使用者经验,在Windows 8的设计规范上下了不少努力,也提高了门坎;而这也使得触控模块的成本难以下降,供应链更为紧张。当然,这并不是说Microsoft应该毫无规范,但是如何拿捏却是个重要的挑战;一方面不能让消费者对Windows 8的触控失去信心,另一方面也不能让品牌和触控模块供应链无法降低成本,致使渗透率无法提高。
若要以一句话来形容:受到行动运算装置个别生态体系影响至深的触控产业,那么「难以停止的演进和变动」应该是相当贴切的。在确立了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作为触控屏幕的三大应用之后,触控产业持续地在发展。产业竞争上,面板厂一方面以内嵌式触控切入新的感应结构设计,二方面也寄望OGS触控模块和面板的整合(特别是笔记本电脑面板)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优势和产值。另外,新一代ITO取代材料也已经导入开发,预计在2014年后会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而这个新材料与新制程,也会进一步改变目前的供应链。因此,触控产业虽然已经发展了几年,难以停止的演进和变动使得这个产业仍保持的创新的活力与变化。
NPD DisplaySearch 季度触屏市场分析报告涵盖了触控面板产业里的全球大厂,包含了超过190家以上的厂商、11项技术、22种应用产品以及9个尺寸分类等,还包括有从2010至2017年的市场调查结果与预测资料,每季提供市场、供应链更新及主要厂商发展分析等?
格科微电子(688728.SH)2024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年度营收突破63.83亿元人民币,实现35.9%的同比增幅,归母净利润呈几何级增长达1.87亿元,EBITDA指标跃升107.13%至14.15亿元。这种爆发式增长源自其在CMOS图像传感器(CIS)领域实施的"技术锚定+场景穿透"双轮驱动战略,特别是在高像素产品矩阵构建和新兴应用市场开拓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RS2604作为一款高集成度、可配置OVP(过压保护)和OCP(过流保护)的eFuse开关,专为12V24V母线电压接口设计,兼顾热插拔保护与动态负载管理。其输入电压覆盖4.5V40V,极限耐压高达45V,适用于工业设备、汽车电子及消费电子领域。通过外部电阻灵活设置350mA至2.5A的限流值,结合±7%高精度电流检测,RS2604在安全性与能效间实现平衡,成为复杂电源系统的核心保护方案。
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于2025年4月28日披露的财报显示,公司第一季度营收28.35亿美元,同比、环比均下滑9%,但略超市场预期。在汽车、工业与物联网等核心业务需求疲软的背景下,Non-GAAP毛利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56.1%,自由现金流则维持在4.27亿美元,突显其成本控制能力。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层对第二季度营收指引中值(29亿美元)释放出环比复苏信号,但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为业绩蒙上阴影。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企业级存储市场追踪数据,2024年中国存储产业迎来结构性增长拐点。全年市场规模达69.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提升至22%,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以浪潮信息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持续突破,在销售额(10.9%)和出货量(11.2%)两大核心指标上均跻身市场前两强,标志着本土存储生态的成熟度显著提升。
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索尼集团近期被曝正酝酿重大战略调整。据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该集团拟对旗下核心半导体资产——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SSS)实施部分分拆,计划于2023年内推动该子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独立IPO。该决策标志着索尼在半导体产业布局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格局或将发生重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