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北斗落地挑战GPS,会面临的危与机

发布时间:2013-03-19 阅读量:71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随着北斗系统完成亚洲区域覆盖,并提供授时、定位、导航服务,标志着北斗进入行业应用。而在与GPS争抢5000亿元市场PK战中,探寻新的商业模式或是“北斗”落地的决胜法宝。但是在北斗落地挑战GPS中,作为后来者的北斗会遇到什么危与机?

而关于北斗能否顺利的“落地”,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1、北斗进入民用领域,显然“是后来者”

2013年1月14日,交通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范围9个示范省市的大客车、旅游包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强制安装北斗导航车载终端。从2013年6月1日起,凡未按规定安装北斗导航的车辆,不予核发或审验道路运输证。

北斗

图1 北斗导航

而在此之前,北斗系统更多的则是运用于军事领域。有媒体报道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向高达5000亿元的市场进军,整个市场的做多热情由此引爆。

距政策“靴子落地”已过月余时间。对比行业政策的大局推进和资本市场的狂热追捧,“北斗”在民用领域的落地有些波澜不惊的味道。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软件服务还处于测试阶段,没有普及。”天津环渤海汽车城汽车影音电子产品的代理商张延荣告诉新金融记者,与GPS的早已普及相比,北斗只能算是后来者。

2、价格昂贵是一制约因素

在北斗导航车载终端推广中,价格因素带来的推广瓶颈,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以前GPS终端一台加上包年服务费为1600元至1800元,而一台北斗导航车载终端加一年服务费,仅成本就增加了400到500元,作为服务运营商,我们设备与服务打包出售,成本上还能稍微平衡一下,但肯定是要赔钱,如果只是卖终端设备,还按这个价格卖,每台就要赔1000元。

显然,与GPS相比,作为后来者的北斗导航终端在价格上不具备优势。

一般来说,定位导航系统的价值构成包括多个方面,导航产业链的上游包括导航天线、终端芯片、板卡、导航地图等基础产品;中游为导航终端产品;下游为导航运营服务。而在行业应用领域终端,分为军用领域、行业应用领域和大众消费终端领域。北斗导航和美国GPS的发展应用大抵相同。

而目前国内的导航市场,GPS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北斗导航处于一个需要“挤进去”的角色。

“北斗导航产品在集成度、成本、市场等方面还与GPS存在一定差距。”海格通信和国腾电子等多家公司负责人也向新金融记者坦承:“尤其是在关键技术和核心芯片方面,和国外的GPS芯片相比,在工艺上相对落后,尺寸较大、功耗较高,而且在软件上同样存在差距,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还需要改进。自主的北斗芯片大规模占领产业市场,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3、不仅仅是价格,性能、系统的不稳定也是一大制约因素

事实上,目前芯片价格过高并不完全是制约北斗导航民用推广的唯一因素,这也仅是北斗应用商业模式尚未形成的一个表象。
  
“此外,还得看系统和性能是不是稳定。北斗应用推广的困难,价格稍贵一些,可能还不是主要因素,主要是体积、稳定性、功耗等指标都有比较大的差距。民用市场上,消费者就看东西服务的好坏。”上述分析师称。
  
在GPS领域,行业龙头地位已被博通、高通这样做集成芯片的企业所取代,从现有阶段看,通信、导航、多媒体的集成芯片的应用是支撑目前互联网时代商业应用模式的主流。可见北斗产业化发展更多有赖于创新的商业应用模式,专用芯片价格对其的影响比重并不大。

 

 

虽然“落地扎根”有困难,可机会有,在哪里呢?

1、探寻新的商业模式

数据显示,2012年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已经超过1200亿元,未来两年将迎来产业化的高潮,从这一角度看,北斗导航系统上下游产业的扩张是无疑的,而其优势也是不能忽视的。

北斗/GPS

GPS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近半数组网卫星已处于超龄服役状态,北斗导航系统在性能上理应表现优越。

其次,导航市场,更多是在位置信息基础上衍生出的综合信息服务市场,最近几年中国电子商务在各个领域的蓬勃发展,证明中国企业在基于国人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的基础上,具备很强的竞争能力。这也是北斗系统可以逐步成为中国主流产品的原因之一。

至于北斗导航系统如何在GPS成熟的产业链条上闯出一片天地,杨国勇认为,北斗导航产业的民用推广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大对芯片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力度,提升产品综合性能并有效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需要由政府部门牵头引导北斗民用产品的推广,通过重大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提高北斗产品的公众认知度,并通过不断完善的北斗产品服务体系提高用户体验满意度,进而实现北斗产品大规模的民用推广。

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数量上去、成本摊雹利润形成。进而引导整个产业格局的定型和洗牌。

除了芯片价格上需要降低外,探寻新的商业模式也是北斗未来出路之一。

“想要与GPS竞争,并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就必须要在除国防和重点政策行业应用以外的大众应用领域实施差异化战略,创新出更多的北斗商业应用模式,从系统应用的层面带动整个北斗产业发展,与GPS竞争。”上述负责人表示。

2、北斗与GPS,未来形态是融合还是替代呢?

北斗导航应用如果想要达到GPS的应用普及程度还需要多长时间,两者是竞争还是合作,替代抑或融合,显然业界内外也有着极为不同的声音。

目前北斗还处于初期阶段,现在的信息化普及程度和中国车辆的普及率都明显高于GPS应用的时代,理想的情况自然是北斗系统的普及速度会更快。

对此,海格通信高层对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未来表示乐观,“中国北斗超过GPS仅仅是个时间问题。预计10到15年左右,北斗系统将大规模普及应用,届时极有可能与国外GPS、GLONASS、Galileo等系统实现兼容操作。未来北斗应用的形式,将会是以北斗为主的多系统兼容。”

任何导航系统都无法面面俱到,包揽所有功能及优势,相互兼容合作,强化产品各方面的性能,方能争取用户的“忠心”。

“北斗系统将迎来爆发期,而GPS系统也不会就此销声匿迹,预计北斗下游市场逐渐成熟后,GPS系统仍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中投顾问高级研究院薛胜文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而庞春霖有着不同观点:导航产业是特殊的信息服务行业,既可为普通消费者提供各种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同时又具备国防和经济安全的技术意义。

因此,在这一产业上,与GPS等国际现有导航系统兼容、合作的可能性不是太大,更多的应该是竞争、替代。

相关资讯
全球芯链共融:新质生产力驱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新格局

2025年5月14日,全球半导体分销巨头大联大控股在深圳成功举办以「新质工业·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峰会,汇聚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芯微等16家顶尖原厂及逾500名行业精英。面对全球制造业智能化、低碳化转型浪潮,此次峰会聚焦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电力电子等新质生产力的技术融合,通过主论坛、分论坛及技术展区三大板块,全方位展示从芯片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创新方案。中国工业增加值连续三年稳步增长(2023年4.6%、2024年5.7%、2025年一季度6.5%),印证了“新质工业时代”的全面开启。大联大中国区总裁沈维中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中国制造业正以技术韧性重构全球供应链,而半导体技术的全链路赋能将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体积缩小37.7%!看LM-R2S系列如何重塑工业电源格局

根据金升阳官方技术白皮书数据显示,其最新发布的LM-R2S系列机壳开关电源通过8项核心技术创新,实现了工业供电设备在功率密度、环境耐受性及能效表现的三维突破。作为LM-R2系列的迭代产品,该系列解决了传统工业电源在设备小型化与复杂工况适配性之间的矛盾,为智能制造升级提供了高可靠性的供电保障。

存储器市场回暖驱动威刚科技2025年第一季业绩显著增长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存储器市场迎来关键转折点。DRAM与NAND Flash现货价自2月止跌回升,带动行业库存去化加速,需求端逐步回温。威刚科技董事长陈立白指出,存储器原厂自2024年末起减产调控供给,叠加AI服务器、智能终端等新兴应用需求增长,推动市场价格走出低谷。根据TrendForce数据,尽管此前预测Q1合约价可能下跌,但实际现货市场受备货动能及库存策略影响,价格反弹超预期,成为威刚业绩增长的直接推力。

全大核架构革新旗舰体验 天玑9400e芯片深度解析

MediaTek于5月14日正式推出天玑9400e旗舰移动平台。作为天玑系列的全新力作,该芯片凭借全大核架构设计、第三代4nm制程工艺及多项创新技术,在计算性能、能效管理和AI应用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为智能手机用户提供更卓越的游戏、影像与通信体验。

韩国半导体出口突破116亿美元:存储芯片涨价与HBM需求推高增长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5月14日发布的《2025年4月ICT进出口趋势》报告,韩国4月信息通信技术(ICT)出口额达1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创下有记录以来4月份的最高值。同期贸易顺差为76.1亿美元,主要得益于半导体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强劲表现。然而,对华、对美两大核心市场的出口增速显著放缓,反映出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