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2行情 国内液晶面板产业回暖有望

发布时间:2013-01-5 阅读量:615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随着中国面板企业近几年的艰苦成长,国内面板企业已经开始出现回暖,更甚至的是有的企业业绩出现转正的现象,“扭亏为赢”。

国内面板产业规模迅速扩张

国内的面板企业从今年开始出现回暖现象,直到今年三季度,面板巨头们的业绩均开始转正,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

京东方三季报显示,7-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1亿元,与上年同期亏损9.27亿元相比,扭亏为盈。华星光电10月份宣布,提前三个月实现设计产能10.8万片,良品率达到95%,并在9月实现经营性盈利。

实际上,除了国内面板企业大力扩展规模谋求出路外,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政策。从今年4月1日起,我国对32英寸及以上面板进口关税从3%上调至5%;其次,国家自6月1日开始推出的节能惠民政策被认为向本土彩电企业倾斜,利好国内面板企业发展。

高度依赖进口面板的局面得到改善

业内人士认为,密集的液晶面板项目对于改变国内面板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有所帮助。

中国的彩电业高度依赖进口面板,而一般液晶面板的成本约占电视整机生产成本的70%,受制于此,中国彩电业一直处于薄利的状态,“再加上中国家电企业向来喜欢打价格战,以低价博销量,利润更低,”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像三星这种生产整机彩电和面板的企业,本身生产成本就低很多,即使打价格战,也比中国企业更有优势。”

随着中国面板企业近几年的艰苦成长,彩电企业高度依赖进口面板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根据市场机构奥维咨询提供的数据,2012年三季度中国主要彩电企业面板采购量达到1380万片,占全球采购规模的23%,月度采购同比上升48%。在三季度的中国内地面板购销结构中,中国台湾奇美持续第一,市场份额占26%,同为中国台湾面板巨头的友达占比为18%,韩国LGD占比16%,华星光电和京东方分别占有12%和11%的份额,而三星降至10%。

业内认为,中国面板企业要想真正发展起来,最重要的依然是高端技术产品的研发,决不能只是“量大但附加值低”,不能只占据中低端产品市场,“一路摸打滚爬不容易,要紧紧盯着市场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能再受制于人。”业内人士如是说。
相关资讯
Diodes Q2财务报告:营收超预期增长,连续三季度同比上扬

Diodes公司近期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务业绩,标志着其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显示出半导体市场的稳步复苏。根据报告,该公司在多个关键财务指标上表现稳健,受益于全球需求的逐步回升和市场结构优化。公司高层认为,这一业绩源于亚洲地区的强劲拉动和产品组合的适应性调整。

MACOM Q3营收同比激增32.3%,射频芯片龙头再创增长新高

美国射频半导体龙头企业MACOM Technology Solutions于8月7日正式公布截至2025年7月4日的第三财季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当季实现营收2.52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2.3%,创下近三年最高单季增速。

Microchip复苏计划成效显著:Q1营收环比增10.8%,库存大幅优化,AI/国防订单强劲

美国微芯科技公司(Microchip Technology)于8月7日发布了其2026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业绩呈现显著复苏迹象,多项关键指标环比改善,并超出此前修订后的业绩指引。

产需趋向平衡!赛力斯7月新能源销量占比突破93%

8月8日,赛力斯集团(601127)公布2025年7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尽管整体市场仍承压,集团在主力新能源汽车板块显现增长韧性,单月销量同比提升5.7%,而传统燃油车型业务持续收缩,反映出业务转型的深化推进。

INS1011SD + VGaN™:颠覆传统BMS的低边保护方案

在追求更高效率、更小体积和更低成本的电力电子系统发展趋势下,传统的硅基(Si)功率器件,特别是在双向能量流动应用(如电池管理系统BMS)中常用的背靠背MOSFET方案,逐渐显现出性能瓶颈。氮化镓(VGaN™)器件凭借其卓越的开关速度、低导通电阻和更小的尺寸,成为理想的替代者。然而,充分发挥VGaN™的潜力需要与之高度匹配的专用驱动芯片。英诺赛科(Innoscience)作为全球领先的VGaN™ IDM厂商,推出全球首款100V低边驱动芯片INS1011SD,标志着“VGaN™+专用驱动”完整解决方案的成熟,为双向电力电子系统设计带来革命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