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1-3 阅读量:73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下世代照明光源技术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清华大学材料系教授周卓辉实验室研究团队发表全球第1个不必燃烧碳氢的「拟烛光」OLED光源,并结合工研院、上游材料及设备厂,致力推动拟烛光产品上市。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被视为下世代照明光源技术,清华大学材料系教授周卓辉实验室研究团队发表全球第1个不必燃烧碳氢的「拟烛光」OLED光源,并结合工研院、上游材料及设备厂,致力推动拟烛光产品上市。
继三星后,面板双虎群创、友达也都积极发展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 (AMOLED)在显示器面板上的应用。另外也有厂商同步投入OLED照明研发,要与飞利浦、欧司朗等知名照明品牌共同抢进照明市场。
周卓辉表示,目前已掌握10项关键技术,陆续申请及取得专利中。另实验室已累计OLED相关专利逾40项,已有国外专利代理商及国内知名大厂,积极接触购买专利中。
相较于市面上趋成熟的LED技术,周卓辉说,前者虽较省电,但为点光源,光点集中、刺眼,应用在市内照明并不适合;OLED为平面光,不会产生高热且柔和。OLED不仅应用在显示器上,还可做为照明光源,OLED冷光的特性,更可解决LED照明的散热问题。
他表示,不选择白光OLED,而是走出OLED利基市场,找出两项杀手级应用,包括高超演色性照明、超低色温的生理友善照明。他说,拟烛光OLED光源,是人类第1个利用电力且不必燃烧碳氢的拟烛光光源,已获得国际著名期刊的认可并发表。
人类使用蜡烛至今已有5,000年历史,除照明外,烛光是影响人体产生褪黑激素分泌最小的光源,也是对人体生理最友善的光源,不过蜡烛却有其不方便性。 OLED的拟烛光不会发热、无烟、无火,在使用上比蜡烛更便利、更节能,并营造浪漫气氛,如果未来可量产,将可取代蜡烛。
工研院表示,OLED相关蒸镀设备的量产机台开发,预估2013 年底前即可进入测试阶段。
碳化硅MOSFET凭借其高击穿电场强度、高热导率、高开关频率及低导通损耗等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数据中心电源及工业电机驱动等高功率、高效率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此次发布的iPhone 17系列或将迎来苹果近十年来最彻底的一次革新——全新机型、颠覆设计、全系高刷、自研基带、5000mAh电池……亮点密集,堪称“王炸”级别。
相较于传统的硅(Si)基IGBT和MOSFET,SiC器件在材料层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其禁带宽度是硅的3倍,击穿电场强度是硅的10倍,热导率也远超硅材料。
在现代精密自动化设备、3D打印机、CNC机床以及机器人技术中,步进电机因其开环控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定位精准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深入剖析RC电源系统的结构组成、核心特性,并探讨其常见的应用领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全面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