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司朗首家研发出硅上氮化镓LED芯片

发布时间:2012-12-24 阅读量:71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欧司朗成功地制造出高性能蓝白光 LED 原型,当中的氮化镓发光层生长于直径为 150 毫米的硅晶圆上。这晶圆以硅代替了目前常用的蓝宝石,同样获得相等的优异质量。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的研发人员成功地制造出高性能蓝白光 LED 原型,当中的氮化镓发光层生长于直径为 150 毫米的硅晶圆上。这晶圆以硅代替了目前常用的蓝宝石(sapphire),同样获得相等的优异质量。这款全新的 LED 芯片已经进入试点阶段,将在实际条件下接受测试,这表示欧司朗光电半导体的首批硅上LED芯片有望在两年内投放市场。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德国总部项目经理 Peter Stauss 博士指出:“我们多年的研发投入终于有了回报:不仅成功地提升了硅基上氮化镓层的质量,产品的效能和亮度也极具竞争力。此外,我们还执行了应力试验,证明我们的 LED 具有很高的质量以及良好的耐用性,这是我们传统检验标志的两项主要指标。” 在过去 30 多年的时间里,公司在人工晶体生长(外延附生)工艺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为这项全新制造技术的发展里程碑上奠定了基础。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将这些研发活动纳入其“硅上氮化镓 (GaNonSi)”项目网络,拨付了研发基金。

 

1

图为 硅上氮化镓LED芯片

硅的优点

从多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项开创性的技术。由于硅在半导体行业应用广泛,且可实现较大的晶圆直径,再加上其出众的热管理特性,所以照明市场以后必将趋向于选择这种极具吸引力且成本合理的材料。此外,公司制造的 LED 硅芯片的质量和性能数据可与蓝宝石基芯片相媲美:标准 Golden Dragon Plus LED封装中的蓝光 UX:3 芯片在 3.15V 时亮度可达 634 mW,这相当于 58% 的光效。这些都是 1mm2 芯片在 350 mA 电流下所能达到的较高值。换言之,如果再结合标准封装中的传统荧光粉转换,这些白光 LED 原型在 350 mA 电流下亮度将达到 140 lm,色温为 4500 K 时更将实现 127 lm/W 的光效。

Stauss 博士强调:“对于被广泛应用于照明行业的 LED 而言,在保持同等质量和性能的前提下,必须大幅降低元件的成本。为此,我们围绕整个技术链研发新方法,从芯片技术到生产工艺再到封装技术,无不涉及。”从数学理论来说,目前已可在直径为 150mm(6 英寸)的晶圆上制造出 17,000 颗 1mm2 大小的 LED 芯片。硅晶圆越大,生产效率就越高;研发人员已经向世人展示了第一个200mm(约 8 英寸)的硅基结构。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的研发活动由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资助,是其“硅上氮化镓 (GaNonSi)”项目网络的一部分。

相关资讯
万亿集群冲刺!成都电子展倒计时,500+优质企业抢占先机,共绘产业新蓝图

作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版图的核心支点城市,成都已构建起以“芯屏端软智网安”为引领的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024年,该产业规模突破1.36万亿元,稳居全国城市第6位,相较于2020年万亿的产业基数,实现了年均7%的复合增长率,充分彰显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华虹半导体2025年Q1业绩解析:逆势增长背后的挑战与破局之路

2025年第一季度,华虹半导体(港股代码:01347)实现销售收入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微增0.3%,符合市场预期。这一增长得益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及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的复苏,以及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满载(102.7%)。然而,盈利能力显著下滑,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仅为380万美元,同比锐减88.05%,环比虽扭亏为盈,但仍处于低位。毛利率为9.2%,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反映出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的加剧。

边缘计算新引擎:瑞芯微RV1126B四大核心技术深度解析

2025年5月8日,瑞芯微电子正式宣布新一代AI视觉芯片RV1126B通过量产测试并开启批量供货。作为瑞芯微在边缘计算领域的重要布局,RV1126B凭借3T算力、定制化AI-ISP架构及硬件级安全体系,重新定义了AI视觉芯片的性能边界,推动智能终端从“感知”向“认知”跃迁。

半导体IP巨头Arm:季度营收破12亿,AI生态布局能否撑起估值泡沫?

2025财年第四季度,Arm营收同比增长34%至12.4亿美元,首次突破单季10亿美元大关,超出分析师预期。调整后净利润达5.84亿美元,同比增长55%,主要得益于Armv9架构芯片在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的渗透率提升,以及计算子系统(CSS)的强劲需求。全年营收首次突破40亿美元,其中专利费收入21.68亿美元,授权收入18.39亿美元,均刷新历史纪录。

Arrow Lake的突破:混合架构与先进封装的协同进化

2024年10月,英特尔正式发布Arrow Lake架构的酷睿Ultra 200系列处理器,标志着其在桌面计算领域迈入模块化设计的新阶段。作为首款全面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桌面处理器,Arrow Lake不仅通过多工艺融合实现了性能与能效的优化,更以创新的混合核心布局和缓存架构重新定义了处理器的设计范式。本文将深入解析Arrow Lake的技术突破、性能表现及其对行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