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柔性屏幕产品将上市,实用性有待鉴定

发布时间:2012-12-24 阅读量:67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据报道,三星希望抢先推出相关产品夺得市场先机,将在2013年上半年推出第一批采用柔性屏幕的设备。三星的柔性屏幕具有柔韧性和延展性,但不能像纸张那样被卷起或折叠,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柔性屏幕还有待改进。


目前诺基亚、LG、飞利浦等也都在开发柔性屏幕技术, LG和诺基亚最近还展示了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可弯曲屏幕样品。更有消息传LG的e-ink柔性屏幕已经开始量产。

三星显示的一位代表称,将在明年初的CES上展示两款柔性屏幕:一款是5.5英寸,267ppi的像素密度的720p智能手机柔性屏幕。另一款则是为55英寸平板电视打造,参数尚不知晓。这两款屏幕具有柔韧性和延展性,但不能像纸张那样被卷起或折叠。三星表示将继续改进柔性屏幕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柔性屏幕。

柔性屏幕带来的好处

轻薄:传统的LCD屏幕和OLED 屏幕一般采用6层架构,而柔性屏幕只有4层架构,因此柔性屏幕更加轻薄;
耐用:柔性屏幕避免了采用玻璃材质,要比传统屏幕更加耐用,不用再担心摔坏屏幕了。三星甚至称其屏幕牢不可破;
设计自由:柔性显示屏提供了设计上的自由。有了柔性屏幕,厂商可以开发“佩戴式”设备。例如,诺基亚概念设备Morph就采用了原纤维蛋白制成的一款手表和手机混合体,它可以自由移动和弯曲成各种形状。

柔性屏幕需要硬性技术

据悉,三星在柔性屏幕制作上遇到一些难题,新的柔性AMOLED屏幕分辨率只有720P,而且除了制造屏幕用的材料之外,还需要为这块屏幕配备触控面板和外层的保护镜,这两个组件和屏幕合起来才算组成了一个实用的显示屏。

显然,这对于所有对柔性屏幕研发感兴趣的厂商来说,是个共同的难题。屏幕只是显示设备的一个部分,其本身没有太大实用性。柔性屏幕要想真正投入使用,充分发挥其优势,必须组装到设备上面和其他组件融为一体,这就需要有特殊的元器件、材料、电路等作支撑。如果想实现更丰富的应用功能,还需要有相应的软件。

实用性决定未来

当下许多便携设备都已经做到了轻薄和耐用,如果柔性屏幕的作用仅仅是轻薄和耐用,未免有些大材小用。当然消费者也不会想要买一张单独的屏幕卷起来放到兜里,这样没有任何实用性。

因此,要想让柔性屏幕走得更远,厂商和研发者们必须考虑采用何种方式让柔性屏幕更加实用,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建立起用户基础。

目前看来,柔性屏可以是未来屏幕的发展方向,因为它有传统屏幕无法比拟的优势,符合显示设备大而轻的发展趋势。但是还需要有许多技术上的难题需要攻克,其实用性也有待验证,从而赢得消费者的支持。
相关资讯
佰维存储2025年H1:营收增13.7%,二季度盈利改善显著

佰维存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912,336,913.69元,同比增长13.7%。但受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公司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25,795,502.52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为231,666,270.28元,同样出现同比下滑。业绩压力主要源于行业价格波动及公司战略性投入增加。

工业富联H1净利润突破121亿,AI服务器营收激增60%引领增长

2025年上半年,工业富联(股票代码:601138.SH)实现营业收入3607.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21.13亿元,同比增长38.61%;扣非净利润116.68亿元,同比增长36.73%,核心财务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公司总资产规模增至3831.28亿元,同比增长20.66%,展现出强劲的资产扩张能力。

应对多轨供电挑战!SGM260320 PMIC提供小型化、高效能解决方案

在追求电子设备小型化、高性能和超低功耗的时代,复杂的多轨电源设计已成为研发的关键挑战。传统分立式电源方案不仅占用宝贵的PCB面积,也增加了设计难度与系统功耗控制的复杂性。固态硬盘(SS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微控制器单元(MCU)系统及便携设备对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的要求日益严苛:高效转换、低待机功耗、高集成度、精确调压以及智能化管理缺一不可。圣邦微电子(SG Micro)推出的SGM260320 PMIC,正是瞄准这一市场需求,以高度集成、卓越性能和丰富的可配置功能,提供了一站式的高效供电解决方案。

突破中端市场壁垒!TDK超薄IMU让全民享受专业级OIS防抖

随着智能手机影像功能逐渐成为用户核心需求,光学防抖(OIS)技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性能挑战。TDK株式会社凭借旗下InvenSense公司15年OIS/EIS技术积累,最新推出的SmartMotion® ICM-536xx系列六轴IMU,正在打破高端防抖技术的成本壁垒。该方案通过突破性的6.4kHz输出数据速率和20位分辨率,首次将专业级防抖性能引入主流移动设备市场。

全球机器人装机量下滑3%,中国份额54%成唯一亮点​

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周期性调整。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全年新装机量约为52.3万台,较上年下滑约3%。这是近年来该市场罕见出现的负增长,反映出多重经济与技术周期叠加下的复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