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2-21 阅读量:76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 “ARM+FPGA”的SOC已不是一个新感念,但是Altera国际市场部总监李俭介绍Altera兽狂SOC器件采用28nm工艺,集成了二颗Cortex-A9以及FPGA逻辑,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四大优势——实时性、可靠性,IP的保护以及灵活性……
图一,Altera首款SOC内嵌两个ARM Cortex-A9内核
首先在实时性方面,Cyclone V SoC采用了128比特的内部总线,是业界正在使用的SoC的两倍,这样的内存控制模块,确保了FPGA和CPU之间有足够的带宽进行沟通。
在可靠性方面,该器件对所有的内存接口可以提供ECC 32位的保护。李俭还特别强调,由于产品可以灵活地选择从FPGA启动,或者从CPU启动,这大大提升了在工业应用中的可靠性。“举个例子,马达控制板和高电压驱动部分是对联的,如果说在启动的过程中,接口的部分如果属于不确定的因素,可能会伤害高电压的部分。用FPGA先启动,FPGA迅速的把它的接口部分定位在稳定的状态,就可以保护高电压的部分。这其中很多设计的技巧,架构细节的考虑都在芯片里面,这是可靠性的部分。” 李俭说。
在IP的保护方面,Altera的SOC器件提供了两层保护——由于采用了CPU+FPGA的架构,功能在两者之间的分配是灵活的,因此无非通过简单的代码拷贝获得IP,这是第一层保护;第二层保护是在FPGA里面设立了一个加密引擎,如果通过FPGA启动,代码先经过FPGA的加密引擎再启动CPU,代码是无法拷出来的。
此外,灵活性方面主要体现在接口资源上,ARM的IO和FPGA的IO灵活互相调用,完全透明。李俭认为,正是号上面这些细节上的雕琢,确保了Altera SOC器件的竞争优势。他还透露,在接下来20nm的SOC器件中,主频会从目前的800MHz提升到1.5MHz;在接口方面,DSP越来越强大,会集成更多的软核的IP给客户做一个参考设计。
全新开发软件工具
不过,在FPGA这个寡头竞争的市场,硬件上的竞赛总是此起彼伏,今天的优势,明天可能就显得不足为奇了。因此要想赢得市场,还需要更多的筹码。
Altera将宝押在了开发工具上——此次与首款SOC产品同期发布的,还有一款Altera与ARM联合开发的Altera版本的DS-5自适应嵌入式软件工具包。合作双方都对此款产品的推出做出了积极地评价,认为该工具将打破开发过程中FPGA与CPU嵌入式开发中的调试壁垒,使得开发流程更为简便高效,借此可以大大加速Altera SOC期间的市场渗透进程。
李俭介绍说,传统的基于ARM的芯片中,逻辑电路都是固定的,因此除了CPU核以外,其他的配置都是固定的,比如说内存的映射、比特的定义等,开发时把固定的信息交给CPU,CPU在做软件的时候就可以规避可能的冲突。但是FPGA SOC的情况截然不同,器件厂商无法预测客户会将FPGA作何用途,它的接口在不断的变化,它的硬件加速器的功能也在变化,这就注定了内存的映射有可能变化,它的比特域也会变化,这时候如果CPU没有一个方式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它做出来的软件设计就有可能会冲突。这也就是开发一种“自适应”的CPU开发调试工具的意义所在。
传统的开发流程中,FPGA的硬件开发与CPU的软件开发存在着明显的壁垒——没有单一的工具/电缆可以同时实现CPU和FPGA域的可视化及控制功能;没有办法实现CPU和FPGA交叉出发,以及硬件和软件的关联;没有固定的调试器能够满足变化的FPGA硬件需求。
Altera版本的DS-5很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ARM 中国销售总监刘润国先生介绍说,该工具可实现单一USB-Blaster连接目标期间实现软甲和硬件调试;自动建立GPGA外设的寄存器试图;非置入式跟踪与应用程序事件和FPGA硬件事件相关的CPU软件指令;CPU和FPGA域之间的硬件交叉触发;同时调试和跟踪ARM内核以及在FPGA上综合的SoreSight兼容IP核,体现了跨域调试;通过Streamline进行CPU和FPGA之间的总线数据流以及软件负载的统计分析。
图二,ALtera版DS-5开发调试工具架构
之所以能够得到这样的合作成效,李俭认为一方面是双方在战略层面上的共识,另一方面Altera在器件的设计上做了特殊的安排,“你看到之所以我们能够做到软硬件协同,主要是我们芯片里面设计了一些专有的技术,使得DS-5能够调用很多信息。举个例子,我们在芯片的设计使得我们可以把硬件完整的信息能够发送出去,这是我们在Quartus II已经在使用的技术,我们把这个技术开放给ARM,使得DS-5能够读这个硬件。我们设计的过程中使用了ARM CoreSight的一些规范,使得我们可以接收DS-5的性能,能够把信息反馈给DS-5,在20纳米器件中我们也会用这个技术。”李俭说。
这同样也给Altera在市场竞争上带来信心,李俭认为,不排除竞争对手在未来会开发出类似的开发工具,但是在现有的产品中是无法实现了,因为竞争对手在期间的设计时没有预置与CPU开发工具对接的技术。
以软件开发工具作为竞争的推进器——李俭认为,这样的策略已经显现出作用,他举例说,他们曾经拜访过一个国内领先的工业控制客户,他们已经使用市场上现有的FPGA SoC近一年,且从性能上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最令其痛苦的就是系统的开发调试,通常会占用60%-70%的时间,用现有的调试工具,每次硬件的变化必须手工的去跟CPU做更新,只要犯一点错整个系统就崩溃。而当客户听到这种“自适应”开发工具的概念后,非常感兴趣,表示如果能够提供这样的调试工具,就会转到Altera的平台上。
全球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北美、亚洲和欧洲需求激增。私营航天企业主导的新太空产业链,将低成本卫星通信与遥感服务变为现实。面对严苛的太空辐射环境与严苛的成本控制要求,传统电源方案捉襟见肘。意法半导体凭借深厚技术积累,推出专为LEO设计的LEOPOL1点负载降压转换器,为卫星供电系统树立全新标杆。
近日,中微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展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作为中国半导体设备制造的领军企业,公司预计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将达到6.8亿元至7.3亿元,同比增长31.61%至41.28%,延续了其长期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这一表现得益于公司在核心业务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市场拓展,凸显了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2025年7月17日,RISC-V中国峰会在上海张江盛大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在致辞中强调,万物互联时代正催生以开源指令集RISC-V为核心、结合开源操作系统的技术架构变革。他指出,中国将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RISC-V生态高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RISC-V芯片出货量突破数百亿颗,中国市场贡献超半数份额,凸显开放模式的活力与本土市场潜力。
随着全球家电能效标准持续升级,高效功率半导体成为突破设计瓶颈的关键。意法半导体(ST)近期推出的 STGWA30IH160DF2 IGBT ,以其1600V高耐压与卓越热管理特性,为电磁炉、微波炉等大功率家电提供了全新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中国台湾地区芯片代工龙头企业台积电在最新财报说明会上宣布,将2023年全年营收增长预期上调至30%,符合市场分析师普遍预测。董事长魏哲家强调,客户订单能见度保持高位,公司正全力满足全球客户激增的AI芯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