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2-4 阅读量:70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全景监控
鱼眼摄像机的三大核心技术
软件的集成方式
对于鱼眼监控摄像机来说,它所需求的软件包括图像矫正、虚拟PTZ、智能部件以及压缩算法等全部被集成在摄像机内部的固件上,未来的升级亦只需对前端设置进行更新。与此同时,其后台PC亦可提供虚拟PTZ等功能,给予用户事后灵活改变观看视角及侧重点的可能。从而便利了我们的日常应用。此外,由于相同计算量在硬件晶体与软件PC上的负荷量区别很大,所以这种前端集成方式大大释放了后端服务器以及网络的资源。为我们省下了更多的资源空间。
不过,由于前端固件在技术上的限制,预计此类全景摄像机最多只能处理到五百万像素。随着高清化的推进,能否突破此瓶颈将是这类全景摄像机今后最大的发展难题。
前端芯片的实现
如今,随着市场在需求上的驱动。已经有不少的厂家研制出了具有图像矫正以及分屏输出的高性能芯片。尽管这种技术同样是使所有的功能都在前端实现,但不同于软件前端固件集成的是,它并不允许对原始图像的保留以及后续操作。在用户选定固有的功能之后,机器依据指令在前端摄像机内部处理好图片,进而输出到后端实现二分屏或四分屏效果。对于这两的处理方式不但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使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使价格更加的"亲民",同时也使更多的厂商能够接触到全景摄像机的生产与研制。
鱼眼监控
不过,由于这种技术都被成品的封装于成品的芯片当中,厂家也难以实现进一步的升级,同时在视角的灵活性以及分析处理的能力上,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这是这类技术在未来需要改变的最大问题。
后端的软件实现
对于鱼眼全景摄像机来说,由于它的所有的功能都在后端的控制端上实现,前端只负责抓取图片即可。因此在成本和应用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借助于后端的强大处理能力,这种摄像机也没有升级方面的瓶颈限制。而在实现基本的图像处理时,我们也可在原始图像上得到巨大的发挥空间。
不过,由于这种控制的方式对于整个系统的资源消耗较高,因此对于一些大型的监控场所来说, 服务器恐怕是让用户很挠头的地方。
未来的发展趋势
如今,鱼眼全景摄像机已经取得了更多用户的青睐,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实质性的应用。也切实的为用户解决了很多实际的困难。相信在当前用户日益看重监控效果,看重监控单机性能的情况下,鱼眼监控一定会获得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
虽然是行业中的新星,虽然它在自身的技术上还有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它却依然在每年都以着非常大的市场份额上升着。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监控领域得到奇迹。当然也反应出了大家对它的重视与期待。这恐怕也是鱼眼监控摄像机在发展之路上巨大的财富。
而对于今后的成长,鱼眼摄像机在今后最迫切的问题还是如何更好的实现项目改造中的集成问题,以及更好的宣传推广的问题。当然,随着应用的日益广泛,也注定会有更多的技术挑战在等待我们的面对。
全球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北美、亚洲和欧洲需求激增。私营航天企业主导的新太空产业链,将低成本卫星通信与遥感服务变为现实。面对严苛的太空辐射环境与严苛的成本控制要求,传统电源方案捉襟见肘。意法半导体凭借深厚技术积累,推出专为LEO设计的LEOPOL1点负载降压转换器,为卫星供电系统树立全新标杆。
近日,中微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展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作为中国半导体设备制造的领军企业,公司预计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将达到6.8亿元至7.3亿元,同比增长31.61%至41.28%,延续了其长期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这一表现得益于公司在核心业务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市场拓展,凸显了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2025年7月17日,RISC-V中国峰会在上海张江盛大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在致辞中强调,万物互联时代正催生以开源指令集RISC-V为核心、结合开源操作系统的技术架构变革。他指出,中国将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RISC-V生态高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RISC-V芯片出货量突破数百亿颗,中国市场贡献超半数份额,凸显开放模式的活力与本土市场潜力。
随着全球家电能效标准持续升级,高效功率半导体成为突破设计瓶颈的关键。意法半导体(ST)近期推出的 STGWA30IH160DF2 IGBT ,以其1600V高耐压与卓越热管理特性,为电磁炉、微波炉等大功率家电提供了全新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中国台湾地区芯片代工龙头企业台积电在最新财报说明会上宣布,将2023年全年营收增长预期上调至30%,符合市场分析师普遍预测。董事长魏哲家强调,客户订单能见度保持高位,公司正全力满足全球客户激增的AI芯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