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 VS 英特尔:芯片场上后生的逆袭

发布时间:2012-11-27 阅读量:81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这些日子,芯片市场风起云涌,英特尔和高通的故事惹人关注:周一,英特尔携手摩托罗拉发布主频2GHz的智能手机;周二,不甘人后的高通发布S4 Plus MSM8X30品鉴会,携靓丽财报、优秀产品、手机芯片的光辉史翩翩而来;周三、英特尔携手合作伙伴,商谈移动互联发展大计……同时而来的消息还有,英特尔CEO欧德宁提前隐退、高通股票市值一度超越英特尔,芯片场上明枪暗箭一阵接着一阵。

高通:后生的逆袭


在11月20日举行的发布会上,高通难掩自豪之情。高通全球副总裁用“五个第一”开始了演讲。在应用处理器销售、GPU占有率、DSP占有率、3G/4G/LTE基带芯片、射频芯片领域,高通都名列前茅。高通业务拓展全球副总裁沈劲表示,高通市值超过英特尔,反映了行业发展的趋势,“2012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超过3亿,增长率达到45%,这个销量比PC的同期表现高67%。”

也许在两年前,英特尔和高通还是一对大哥和小弟。尽管在不同的芯片领域里发展,但是从体量来看,高通市值只是英特尔的一半。不过,随着Snapdragon芯片进入到更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高通实现了在移动芯片领域的领导地位。

所谓时势造英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高速发展,也为高通搭建了平台。相比PC市场每年出货4亿台的数据,智能手机一年的出货量在2011年已经超过PC,今年将达到7亿部,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也将达到1亿台。作为移动芯片老大,高通极大地受益于这个市场。

英特尔:先行者的犹疑

对于英特尔而言,则面临着一场艰难的抉择。尽管英特尔在PC芯片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八成,难以撼动,但是移动领域却非常可怜,今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市场份额仅0.2%。

“对于移动芯片领域,英特尔显得总是犹豫不决。这和CEO欧德宁的策略失误不无关系。”iSuppli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说,早在六年前,英特尔以6亿美元的价格将其通讯与应用处理器部门出售给美国Marvell科技公司,该部门主要开发和销售用于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等手持设备的处理器芯片,“英特尔似乎一心想做好PC行业,忽略了移动芯片的发展,欧德宁对于移动市场的敏感度不够,拖累了英特尔的转型速度。”

不过,英特尔技术方面的优势依然非常明显。IC元器件分销商科通集团旗下电商科通芯城执行副总裁朱继志说,目前来看,包括高通在内,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在配置较低的手机终端上跑得很溜,但是随着手机从双核升级到4核、8核,甚至16核,ARM就显得有些吃力了,“譬如在多任务处理、3D图形处理等方面,在PC领域打拼多年的英特尔X86仍然占据优势。”

看LTE智能手机的差异化创新设计—— 2013年将进入LTE智能手机开发高峰期,预计英特尔、高通、英飞凌和ST-Ericsson将成为主要的LTE平台解决方案供应商,相变存储器将和SSD一起变为LTE智能手机的主流存储解决方案。但这些平台如何助你开发出有独特卖点的差异化产品?12月15日第四届智能手机设计工作坊上,ST-Ericsson和Micron等主流供应商专家将从平台、芯片组、存储器、电源管理和测试方面深度探讨智能手机创新方案。并现场进行“智能手机方案秀”和“智能手机拆解分享”活动 ,现场更有酷派卓尔7728智能手机大派送!赶快报名吧!http://www.cntronics.com/public/seminar/content/sid/68

未来博弈[member]
 

功耗性能:寻求最佳平衡

目前来看,困扰英特尔X86架构处理器的,仍然是功耗问题。业内分析师尚吉刚表示,X86架构在低负荷使用时的功耗较大、发热较高,导致X86芯片在续航能力上出现明显的短板。而基于ARM架构的高通处理器,在闲置和低负荷状态时能耗很少,从市场来看,ARM处理器的价格也要低于英特尔处理器。

不过,高通的ARM架构弱点也同样明显。英特尔的CISC架构对于芯片的设计相对复杂,在X86上的一个内核,要比ARM上同一个内核,使用更多的晶体管,它的功能和性能也更加强大。同样内核的ARM在性能方面难以和英特尔比拼。此外,英特尔在市场上经过10多年的打拼,相应的硬件支持已逐渐完善;而ARM服务器系统制造商则必须自己动手设计主板,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ARM的软件系统也比较薄弱,适用的软件很难找而且价格昂贵。

高通移动计算产品管理高级副总裁Raj Talluri认为,未来移动芯片挑战将围绕低功耗、高效率展开,英特尔和ARM都在学习对方的优点。有消息说,英特尔计划重新设计下一代的Atom处理器,有着较低耗能和较高性能。同样,ARM 也在学习英特尔的技术能力。如何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逐步实现类PC的强大功能,是双方共同的目标。

商业模式:封闭VS开放


英特尔的封闭式发展模式曾经是它成功的一大法宝。朱继志对《IT时报》记者说,在工艺制程上,由于没有芯片制造工厂,高通需要台积电等半导体代工厂商进行芯片代工;而英特尔从芯片开发设计到制造环节,都是自己完成,对整个链条有着很好的掌控,在产品品质和生产流程上也能合理安排,不太会像高通和联发科那样出现断货情况。

但是,随着移动市场的发展,面对ARM等新生代的挑战,英特尔显得有些跟不上步伐了。顾文军说,封闭的商业模式对市场的反应相对迟缓,“以ARM为例,它并不生产自己的处理器,而是提供一个设计架构,让合伙伙伴们根据需求去生产制造。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中,这种商业模式很灵活。更重要的是,ARM的商业模式还催生了大批合作企业,有芯片生产商、软件企业、设计辅助工具开发商、硬件制造商和移动设备生产商等。它们围绕ARM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企业联盟。”

顾文军认为,英特尔的优势在于强大的制造技术,充足的现金流等,应当抛弃超级本,迅速转型移动互联,完善生态系统,靠“联盟”去和竞争对手PK,发挥自己技术、现金、人才等优势实现转型。
相关资讯
台积电涨价10%背后:黄仁勋的“价值论”与全球芯片博弈

近期,台积电(TSMC)宣布酝酿调涨晶圆代工报价10%,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高度关注。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公开表示,尽管台积电先进制程价格高昂,但其技术价值与产能保障“非常值得”,此举被业界视为对台积电定价策略的强力背书,亦凸显双方在AI芯片领域的深度绑定。

博通第三代200G CPO技术重塑AI算力基础设施格局

在全球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光互连技术正经历革命性突破。2025年5月15日,博通(Broadcom)正式发布第三代单通道200G共封装光学(CPO)产品线,标志着光电子集成技术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该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超大规模AI集群的带宽瓶颈,更通过系统性创新重构数据中心架构设计逻辑。

AMD 2025年Q1 x86处理器市场表现深度分析

全球权威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于5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AMD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多项市场突破。在x86处理器领域,该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产品组合优化,在服务器、桌面及移动端市场均取得显著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AI产业突破封锁的韧性发展路径及未来展望

在全球科技博弈背景下,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持续升级。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会上明确表示,腾讯已具备应对供应链风险的充足储备与技术创新能力,标志着中国AI产业正加速走向自主化发展道路。本文结合产业动态与政策趋势,剖析中国AI产业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ASM International战略布局应对贸易壁垒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ASM”)近期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引发行业关注。2025年5月15日,该公司宣布将通过转嫁关税成本、加速美国本土化生产及优化全球供应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壁垒。面对美国近期加征的“对等关税”政策(涵盖钢铁、汽车等商品,未来可能扩展至半导体领域),ASM展现出显著的供应链韧性:其亚利桑那州工厂即将投产,新加坡基地产能同步扩充三倍,形成“多区域制造网络”以分散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其增长引擎——2025年中国区销售额或突破预期上限,占比达总营收的20%,凸显其在差异化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反映了半导体设备行业对关税政策的快速响应,更揭示了全球产业链从“效率优先”向“安全韧性”转型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