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OD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发布时间:2012-11-27 阅读量:655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不管你乐意不乐意,BYOD的时代已经来临!所谓BYOD指的是公司允许员工携带自己的便携设备到公司办公。这样公司既能降低成本,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也让公司网络暴露在高度风险之下。BYOD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BYOD替企业带来许多好处,企业不需帮员工另外再采购手持设备,IT部门也不用再帮员工维护这些设备,员工自行购买的行动装置,通常也较企业所能提供的更高规格。就成本的考虑上,让员工使用自有的行动装置,企业能节省许多的开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BYOD也带来一些棘手的问题。举例来说,员工们使用各式各样的行动设备,无形中可能感染病毒,甚至因此造成数据的遗失或损毁。另外员工自带的设备,也同时将自己的应用程序、操作系统甚至社群网络带入公司网络之中。

已有23%的企业反映,在对BYOD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因无法控制每个员工的存取权限,在有意无意中,造成企业的商业机密外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危险的信号——BYOD已开始对企业造成了直接的利益损失。另外,在上班时间,员工利用自己的设备做与公司无关的私事,不仅浪费时间,也占用公司珍贵的网络资源。

然而,尽管BYOD导致许多负面的事件发生,BYOD已经是一个无法抵挡的趋势,因此企业的IT部门也开始找寻解决方案。有19%的企业,采取完全禁止员工在公司内使用自己的行动设备。仅有11%的企业使用者,已部署了移动设备管理软件,以确保员工自带手持设备使用企业资源合乎企业安全法规。

为了解决以上讨论BYOD所衍生的问题及困难,奕瑞科技引进Enterasys的OneFabric,藉由集中控管的机制,来解决企业IT部门所面临的挑战。Enterasys OneFabric能够整合有线与无线设备,当然包含员工自带的行动装置。在OneFabric控管的网络中,每一台网络上的设备,都会被套用一个“角色”,OneFabric针对不同的“角色”派予不同的使用规则。

企业员工和外来的访客,都能够透过公司的无线设备上网,不过,其存取的权限与使用的程序却大大不同!MIS也可以搭配Enterasys的IPS功能,利用中央管理中心来设定,当某一台设备的网络流量异常,或有疑似中毒的情形,Enterasys会自动立即将该设备的网络联机中断,或是将异常的设备套用别的“角色”,第一时间就能避免更大的灾害发生。

另外,有关员工占用公司网络频宽资源,在Enterasys OneFabric里,也能找到解决方案。一开始,就可以在“角色”的规则定义中,明确地规划每个不同的角色所能使用的频宽,及可开启的应用程序,甚至,可以用时间来管理每个角色。对于MIS来说,只需要在同一个接口上,就能够同时管理所有的设备。对于公司而言,单一次投资就能尽情享受BYOD所带来的好处,并且轻易地避免掉BYOD所带来的挑战跟困扰。

最后,附上被广泛采用的BYOD 8维评估方法:


相关资讯
第四代Tandem OLED技术突破!LG显示双路布局高端显示器市场

LG Display于6月27日宣布正式启动27英寸OLED显示器面板的全面量产计划,标志着高端显示器市场迎来重大技术革新。该面板基于革命性的第四代Primary RGB Tandem OLED技术,通过红、绿、蓝三原色四层独立堆叠结构,实现1500尼特峰值亮度与280Hz刷新率的卓越性能组合。

美国PC市场2025Q1强劲增长15%,惠普重夺榜首,全年增速或放缓

根据Omdia(原Canalys)最新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达1690万台,同比增长15%。这一超预期增长主要源于厂商为应对潜在关税政策调整的提前备货,导致渠道库存短期内激增。

三星第二代2nm GAA工艺获突破 高通或重返代工合作阵营

三星电子在先进制程领域取得关键进展。据产业链报告确认,该公司已完成第二代2nm全环绕栅极(SF2P)技术的基础设计验证,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该节点将首次应用于三星下一代旗舰SoC Exynos 2700的生产,并有望成为其晶圆代工业务重返竞争赛道的核心筹码。

美国芯链缺口显现:台积电亚利桑那晶圆空运台湾封装应对AI热潮

美国雄心勃勃的芯片本土化战略正经历一场现实考验。尽管政策推动与巨额投资不断加码,其芯片供应链距离完全自给自足仍有显著差距。最新的行业动态揭示了一个关键瓶颈:尖端芯片封装能力的缺失。

解析Sensirion新品传感器:±0.2℃精度+可拆卸保护盖技术突破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高精度环境传感技术已成为智能设备的关键核心。全球知名环境传感器制造商Sensirion公司近日通过其全球代理网络正式推出SHT40-AD1P-R2与SHT41-AD1P-R2两款全新数字温湿度传感器,通过突破性防护设计与精度优化,为严苛应用环境树立了全新的性能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