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化学传感器的微功耗有毒气体检测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2-11-26 阅读量:1154 来源: 发布人:

导读:随着人们对个人安全的日益重视,对低功耗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器的需求正呈快速增长之势。与其他有毒气体检测方法相比,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功耗低、交叉灵敏度低、长期稳定性出色等特点,非常适合电池供电的便携式应用。

相关阅读:基于NDIR和PID的气体检测解决方案
                   
http://www.52solution.com/article/articleinfo/id/80013150

有毒气体存在于许多工业环境之中,比如油井、采矿、塑料生产、造纸等。随着人们对个人安全的日益重视,对低功耗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器的需求正呈快速增长之势。这种检测器可以让工人随身携带,也可每隔一定距离安装在工作现场。多数便携式低功耗有毒气体检测器都是以电化学传感器为基础的,涵盖工业环境中的多数常见气体,比如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和二氧化氮(NO2)。与其他有毒气体检测方法相比,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功耗低、交叉灵敏度低、长期稳定性出色等特点,非常适合电池供电的便携式应用。

系统设计考虑因素

低功耗

有毒气体检测需要在尽可能无需维护的情况下持续地对环境进行监控。因而,尽量延长电池寿命对这种应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电
化学气体传感器只需极少电流即可工作,因此剩下的信号调理和数据传输电路在实现系统低功耗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高可靠性

在某些工业环境中,人的生命依赖于有毒气体检测器,为此这些检测器需要高度可靠。高精度、抗干扰能力以及出色的长期稳定性,这些都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精确、强健、低漂移的信号链。

降噪

为了充分发挥电化学传感器的动态范围的优势,在设计信号链时需要考虑降噪问题。

ADI解决方案

系统框图

以下是有一种毒气体检测器的系统框图,其中包括气体传感器、恒压电路、I/V电路(电流-电压转换)、微控制器、供电电路、接口和报警
单元。

毒气体检测器的系统框图
有毒气体检测器系统框图

对于上图中的电化学传感器,工作电极(WE)检测有毒气体,并根据气体浓度按比例产生电流,参考电极(RE)使工作电极的电压保持稳定,以便传感器工作于线性范围之内,辅助电极(CE)可以使WE节点上产生的电流达到平衡。恒电位电路保持RE节点电压,并提供CE节点产生的电流。I/V电路把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传送至ADC(无论是集成在MCU中还是分立式)。包括LCD和键阵列在内的人机接口用于系统设置和显示。LED、蜂鸣器和振动电机有助于提高警报的可靠性。

低功耗:正常条件下,实验室电路中的ADI放大器、dc-to-dc转换器和基准电压源需要消耗大约100 μA的电流。单电源工作模式可以避免双极电源的功耗浪费问题。

高可靠性:ADI致力于提供精确、低漂移的信号链产品,如放大器、基准电压源和ADC等,以帮助设计师构造出精确、稳定的系统。相应的产品列于下面主产品表中。另外,运算放大器反馈回路上RC (R1、R2、C1、C2)滤波器、串联电阻Rs和反馈电容Cf将使系统保持稳定,以抵消气体传感器极大的电容(mF量级)带来的影响。

降噪:由于受传感器限制的慢速响应(约30秒),ADC之前的RC (R3、C3)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可以设为极低水平很低。不但可以降低系统的白噪声,而且也可降低1/f噪声,从而优化系统分辨率。关于ADC分辨率,ADI提供多种选择,例如分立式16位ADC和集成在MCU里的12位ADC。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下载全文:
http://www.52solution.com/data/datainfo/id/6762

相关资讯
寒武纪登顶A股“股王”!单日暴涨15.73%,市值破6600亿,公司紧急提示: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

寒武纪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明确指出:当前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存在较大投资风险,提醒投资者理性决策,谨慎参与交易。

扫码PDA手持终端助力快递驿站:智能升级,高效处理每日千件包裹

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快递驿站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其运营效率直接影响用户体验。面对日益增长的包裹处理压力,传统人工登记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效、精准的操作要求。而搭载智能扫码技术的PDA手持终端,正成为快递驿站实现数字化管理、提升出入库效率的核心工具。

突发!英伟达RTX 5090被曝电容爆炸:金属散热片直接炸弯

RTX 5090显卡突发电容爆炸,现场如同小型爆破,火花四溅、浓烟弥漫,甚至将坚固的金属散热鳍片直接炸至弯曲

MOS管常见分类、核心参数及应用案例

本文将深入解析MOS管的作用原理、分类、核心特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场景。

AI驱动产品革新:百度文库与网盘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重塑产品的核心逻辑与用户体验。作为百度旗下知识内容与云存储领域的两大核心产品,百度文库与百度网盘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从AI技术重构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这两大产品如何突破传统功能边界,构建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新业务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