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推出业内首款基于云技术的GPU

发布时间:2012-11-1 阅读量:76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NVIDIA(英伟达) 推出基于云技术的 NVIDIA® VGX K2 GPU,专业的工程师以及设计师从此将能够在几乎任何设备上随时随地开展工作,同时仍然能够享受到 GPU 工作站的计算和图形性能。

VGX K2 基于全球最快最高效的 GPU 架构 —— NVIDIA® Kepler 架构,为 NVIDIA® VGX 平台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工作站功能。NVIDIA® VGX 平台已于今年早些时候发布。

NVIDIA® VGX 平台通过利用 GPU,让企业能够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 PC 等用户高效地提供虚拟化的工作站性能与功能,其中包括丰富的多媒体以及 3D 图形。NVIDIA® VGX K2 卡包含两颗工作站级 GPU,让企业能够在不牺牲性能或应用程序兼容性的情况下增加用户密度。

NVIDIA® VGX K2 的其它主要优势包括:

•    互动更快: 每颗 GPU 配备 4 GB 显存,VGX K2 可确保图形密集型设计以及内容制作应用程序轻松运行。
•    低延迟远程显示: 专利申请中的远程显示技术可最大限度降低过去虚拟桌面计算上的延迟。
•    数据中心节能性: 利用革命性流式多处理器 SMX,VGX K2 为企业数据中心提供了不可超越的每瓦特性能。

NVIDIA® (英伟达™) 专业解决方案总经理 Jeff Brown 表示: “VGX 平台旨在为所有企业虚拟桌面用户带来丰富而互动的图形效果。 凭借数据中心内的 VGX K2,为企业创造核心知识产权的设计师与工程师现在能够从任何设备访问他们的 IP,同时仍能享受工作站级别的性能。”

包含 HDX 3DPro 的 Citrix XenDesktop 利用 NVIDIA® VGX 技术来实现更快、更具互动性的用户体验。 NVIDIA® VGX K2 卡与 Citrix XenDesktop 和 Citrix XenApp 相结合,可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兼容性与性能,满足其所有图形和 GPU 计算密集型应用程序的需求。 此外,围绕 HDX 3D 的 Citrix Ready 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将能够利用 VGX K2 来提供工作站级的性能。 针对虚拟工作站的 NVIDIA® VGX K2 平台预计将于 2013 年年初上市,用户可以从一线服务器 OEM 厂商处购买。

“2012 年11月市场情报之平板电脑篇”是我爱方案网编辑精心整理平板电脑市场最新情报,内容涵盖海外最新市场状况、最新市场研究简报、供应商最新动态以及未来发 展趋势的深度解析,以帮助读者快速预知市场风险、把握市场机遇以并作出最明智的产品和市场决策。如欲了解全部内容,请点击下载PDF版!

点击下载

相关资讯
全球最大容量SSD诞生!铠侠发布245.76TB存储怪兽

在数据爆炸式增长的数字经济时代,铠侠(Kioxia)于2025年推出全球首款245.76TB固态硬盘LC9系列,刷新了单设备存储容量上限。这一突破性产品直指人工智能训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等高密度存储场景,标志着企业级存储正式迈入单盘200TB+时代。

日本6nm芯片量产延迟!台积电熊本二厂工期延长一年半

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正式确认,其位于日本熊本县菊阳町的第二座晶圆厂投产时间将从原计划的2027年底推迟至2029年上半年,延期达一年半。此次调整主要源于首座工厂运营后暴露的配套基建短板,凸显海外扩产的本地化挑战。

大尺寸LCD面板2025年预计增2.4%,中国厂商份额近七成

根据知名市调机构Omdia于2025年7月25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尽管面临全球经济持续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潜在压力,2025年全球大尺寸显示屏(9英寸及以上)整体出货量预计将展现出一定韧性,实现同比增长2.9%。这一增幅虽然略低于2024年水平,但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已属不易。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应用领域表现分化明显,电视和专用显示屏市场在2025年预计将承受下行压力,出货量可能出现负增长。

LG Display Q2亏损1160亿韩元,OLED业务逆势增长56%

根据LG Display(LG显示)7月24日公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合并财务业绩,公司当季销售额为5.587万亿韩元,同比收缩16.7%。更值得关注的是营业利润数据,公司录得1160亿韩元的净亏损,与上季度相比由盈转亏,环比降幅达23.9%。

美光量产航空级256Gb闪存芯片​破解深空存储密度困局

随着SpaceX星链计划加速部署和各国月球基地计划推进,2023年全球太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美元。在此背景下,卫星AI自主决策、在轨数据处理等需求爆发式增长。美光科技于7月22日发布的256Gb耐辐射SLC NAND,成为首个支持卫星端AI计算的商用航天级存储方案,标志着太空计算进入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