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酒驾六大新技术方案

发布时间:2012-09-17 阅读量:92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国内外酒后驾驶引发的重大伤亡事故呈愈演愈烈之势。除了严格执法外,推行预防酒驾的新技术方案,也是减少和杜绝酒驾的有力手段。本文盘点世界防酒驾六大新技术,与车载导航结合的,激光探测的,驾驶闭锁的,你更看好哪一项?

酒精钥匙技术:体积小于手机

萨博在其新款95系列车型上,使用了 Alcokey酒精钥匙技术,在车钥匙中集合了迷你型酒精监测装置。该装置体积小于一般的手机,长80mm,宽5mm。

钥匙上有一个吹气口,在启动发动机前,必须向里面吹气,以监测驾驶者酒精含量。如果检验出酒精含量不超标,钥匙亮起绿色指示灯,发动机电脑即可启动;而如果酒精含量超标,发动机则会自动锁止而不能启动车辆。
[member]
 

酒后驾驶闭锁装置:可作为附件选装

沃尔沃在推出协助防止酒后驾车的创新性安全系统酒后驾驶闭锁装置。这是一个完全集成的车内“酒精锁”。目前,在沃尔沃车型上,该装备可以作为附件产品选装。
 
酒后驾驶闭锁装置利用燃料电池技术,这项技术与欧洲大部分警察使用的技术完全相同。在汽车启动前,司机必须先向无线手持设备里呼气。这个设备只有一个小型遥控器大小,平时放在悬浮式中控台后面可充电的小贮存箱里。该设备分析司机呼出的气体,并通过无线信号把分析结果传送给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如果血液酒精浓度超过每升0.2克,发动机将不会启动。由于传感器很先进,想用外部气体欺骗系统是不可能的。

手持设备是无线的,可拿到车外使用,在距车十米之内能与汽车通讯。在室温条件下,该系统在5 秒钟内就可以启用,在车锁打开时系统马上会进入预热状态。
 

日产酒精钥匙:与导航系统整合

日产汽车研发出酒精钥匙,其原理与萨博基本一致。不过日产车上的酒精监测仪并不是与钥匙结合,而是独立连接在汽车电脑上,这点与沃尔沃相同。同时该系统还与日产的CARWINGS卫星导航系统整合,达到监控的作用。

日产在其一款概念车上全面应用防止酒后驾车的各项技术。该车在挡杆和司机座位上安装了传感器,从驾车者手心的汗液中检测出酒精含量,并感知身体发出的酒气。如果检测出酒精,汽车会在导航等系统发出鸣响警报,并自动锁住变速器,使汽车无法继续行驶。该车的仪表板内还装有摄像机,监测驾车者的闭目时间并结合感应行驶状况,判断饮酒或打盹情况,从而警示和停车。

酒精探测仪:通过车载电脑自动发出指令


意大利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名为“天使”的新型车载酒精探测仪。当司机呼出的气体中酒精浓度超标时,探测仪会发出蜂鸣声警告。如果司机不停车,探测仪将通过车载电脑自动发出指令,迫使汽车无法启动或逐渐停止行驶。此外,美国新墨西哥州开发出一种皮肤接触式酒精测试仪,可向司机的脉搏发射光束,通过反射光来分析司机胳膊下血管中血液里的酒精含量是否超标。
 

激光酒精检测仪:发射一束专门的激光

俄罗斯彼得堡一家激光公司的专家发明了一种可对司机是否饮过酒进行远距离探测的检测仪,用以对付那些和警方不配合的司机。检测仪发射一束专门的激光,可通过挡风玻璃检测车内空气中酒精含量是否超标。

“醉立停”:自动将点火装置断开

南京财经大学大学生曾发明过防酒驾装置“醉立停”。该装置为一圆形盒状物,大小恰好与汽车方向盘中轴匹配,厚度约为1.5cm,安装在方向盘中轴位置,控制线路与汽车点火装置相连。驾驶员进入车厢后,非接触呼吸式酒精传感器可自动探测空气中的酒精浓度,若超标,系统会自动将点火装置断开,使汽车无法正常启动。“醉立停”中装有半导体酒精传感器,它采用了旁热型半导体氧化物酒敏元件MQ-J1,对乙醇气体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是实用酒精测试的理想传感器件。
相关资讯
苹果2027年推出虚拟伴侣机器人:科技与情感的完美融合

​据最新消息,苹果公司计划于2027年推出其首款机器人产品,这款代号为"Eve"的虚拟伴侣机器人,将结合苹果在硬件设计、人工智能和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开创消费级机器人新品类。不同于传统功能性机器人,苹果的这款产品更注重情感连接和个性化陪伴,有望重新定义人机交互的未来。

技术赋能 生态共赢——电子制造装备智能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在当前全球电子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产业链协同创新已成为突破技术壁垒的关键路径。本次走访聚焦微焦点X-RAY检测、自动化测试烧录一体化、半导体封装工艺等核心技术领域,通过构建"技术攻关-场景验证-生态协同"的三维合作模型,旨在打通从实验创新到规模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美国被曝秘密植入追踪器监控高端AI芯片流向 严防技术流入中国

美国为防止高端人工智能(AI)芯片通过第三方渠道流入中国,已秘密要求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超威半导体(AMD)等企业在出口至部分国家的AI芯片中植入追踪程序,以便实时监控芯片流向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下)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上)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