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逆变器冲出国门的三大杀手锏

发布时间:2012-09-7 阅读量:1156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无论媒体还是行业分析师预测,都对逆变器市场保持看好,有预期称光伏逆变器有望在未来10年中保持20%~30%的增速。但是通过寻访业内人士,却都难以保持乐观。比起资深的大企业通过数年韬光养晦已经蓄势待发,那些同样怀揣梦想并且一直不懈努力的中小型企业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国内市场的硝烟弥漫让很多企业已经倍感焦头烂额,应对无序的低价竞争更让他们手忙脚乱,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大企业也经常会被突如其来的恶意竞价搞得措手不及。面对广阔的国外市场,谁为国产逆变器冲出国门的梦想指条明路?想要在国外市场站稳脚跟,请看本文国产逆变器冲出国门必备的三大杀手锏!

相对于中国电池组件行业刚刚兴起便一鸣惊人的辉煌,本土逆变器就显得一直沉寂很多。中国制造的电池板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业绩骄人,而盘踞国内的诸多逆变器公司,也一定不会甘心只做“一方之侯”,但是,谁为国产逆变器冲出国门的梦想指条明路?

国内企业竞争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行业发展较晚,尚需积累的时间。光伏逆变器是对长期运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产品,所以需要较深厚的技术积累。国外的逆变器企业有些从1992年开始就已经着手产品研发了,并且到现在已经更新了好几代产品,而中国的老牌企业却是少之又少,国内领军企业阳光电源也是从98年开始着手研发,而六年时间对于逆变器这种电力电子产品来说足以改头换面数次了。因此,用阳光电源公司总经理曹仁贤的话来说,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低价竞争带来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兄弟阋于墙,而共御外侮”,中国企业常常把前半句发挥的淋漓尽致,虽然有人称逆变器毛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将会启稳,但目前国内的恶意竞争此起彼伏的现象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技术跟不上降价,只能削减产品质量,而最终受害者是我们自己。若想走出国门,中国逆变器企业最好先想想自己环保最终的竞争对手是谁,把后半句做好才是真正的胜利。2010年中国几家逆变器企业进驻澳大利亚市场的失败便为国内同行敲响警钟——中国制造的逆变器故障率高不能成为国产的标签。
 
三、配套服务得不到重视。开拓市场的中国逆变器企业多是将注意力转向销售的突围,而欧洲等发达国家却恰恰看重的是一个产品的配套服务尤其是售后保障。如全球逆变器巨头SMA现在就致力于完善自己的售后体系,尤其是其中的现场服务和质保方面。比如SMA在德国设有17个服务支持中心,能够满足用户从现场故障诊断到24小时设备更换,以及所有技术咨询等方面的要求。并且所有SMA的逆变器都有5年的标准质保期。用户还可以选择延长质保期至10年;只要在质保期范围内,用户即可享受免费的维修和设备更换服务。如果用户采购的逆变器在保质期外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或更换设备,SMA只收取成本费用。同时,对于更换后的设备,质保期会延长一年。当然,这一系列保障措施也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拼财力并不占优势的中国企业也可以把服务纳入企划,一点点进行完善,若是完全忽略只会将隐患积累。
 
四、准入机制不规范,市场标准难以统一,导致鱼龙混杂,为行业发展带来阻碍。小型逆变器行业进入门槛低,使得很多并不具备相关资质或者研发能力的企业哄然而入,低质低价产品顿时横行于世,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虽然在行业洗牌中这些投机者会被清理出局,但是,如果在一开始完善审查机制,是不是会为日后行业发展减轻不必要的阻力呢?
  [member]
 
谁为国产逆变器的“外来僧”梦想指条明路?
 
目前无论媒体宣传还是行业分析师预测,都对逆变器市场保持看好,有预期称光伏逆变器有望在未来10年中保持20%~30%的增速。但是通过寻访业内人士,却都难以保持乐观。比起资深的大企业通过数年韬光养晦已经蓄势待发,那些同样怀揣梦想并且一直不懈努力的中小型企业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国内市场的硝烟弥漫让很多企业已经倍感焦头烂额,应对无序的低价竞争更让他们手忙脚乱,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大企业也经常会被突如其来的恶意竞价搞得措手不及。面对广阔的国外市场,国产逆变器似乎急需一位“乱世英雄”横空出世,披荆斩棘为其他同胞开出一条路来。
 
那么这位“英雄”该具备那些超越凡人的素质呢?
 
首先,依旧是国产产品的杀手锏——高性价比。低质低价也许会短暂的占有市场,但是长期来看产品使用后的故障连连一定会促使消费者更倾向于高质价优的产品。虽然国内产品质量标准并不规范明确,但是国外先进的质检标准是值得产品开发前期借鉴的。
 
其次,“入乡随俗”的服务保障。欧、日等国外市场都是极其注重产品的服务体系的,只凭靠中国风格的销售“冲锋”来席卷市场,而不注重销售前后的服务提供,只能在阵风过后一片狼藉。
 
最后,“甘于寂寞”。英雄并非全是天才,他需要勤奋的学习与积累方可达到日后的所向披靡。像光伏组件界的“黑马”阿特斯,在2008到2010的光伏“井喷期”,面对其他同类企业30%的高利润,阿特斯却因为坚持自己的模式而成了“旁观者”,忍受着漫长的只有15%到20%低利期。但是,经过了市场拐点,在同行纷纷为之前的盲目乐观而“买单”时,阿特斯却在2011年从全球出货量排名第六跃居第二,并保持了平稳的发展势头。因此,韬匮藏珠的一时“寂寞”为的是脚步可以走的更远,“苦练内功”是为了日后的一鸣惊人。
 
我们期待,“英雄”的出现会接连不断,让中国逆变器为全球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资讯
台积电上调全年增长预期至30%,AI需求驱动产能扩张

中国台湾地区芯片代工龙头企业台积电在最新财报说明会上宣布,将2023年全年营收增长预期上调至30%,符合市场分析师普遍预测。董事长魏哲家强调,客户订单能见度保持高位,公司正全力满足全球客户激增的AI芯片需求。

东芝首发1800V车规级光继电器TLX9165T,破解800V电池系统安全隔离难题

电动汽车(EV)续航里程与充电效率的持续升级,对电池管理系统(BMS)与储能系统(ESS)的高压安全管控提出严苛挑战。随着800V高压平台加速普及,传统隔离器件面临耐压不足的瓶颈。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率先推出车规级高压光继电器TLX9165T,以1800V(最小值)输出耐压、强化绝缘设计与国际标准认证,为高压电池系统构筑安全基石。

台积电Q2业绩强势增长 先进制程与AI需求成核心引擎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于今日(2025年7月17日)正式发布了其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本季度业绩表现极为亮眼,多项核心指标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按新台币计算,第二季度合并营收达到9337.9亿元新台币,不仅较第一季度的8390亿元新台币实现环比增长11.3%,较去年同期的6737亿元新台币更是大幅年增38.6%,充分显示了业务成长的强劲动能。

英特尔完成RealSense业务分拆,获5000万美元融资,聚焦AI视觉新赛道

近日,英特尔正式完成旗下RealSense 3D摄像头业务的分拆工作,并成功获得5000万美元战略融资。此次交易由英特尔资本和联发科创新基金共同注资完成,标志着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推动的"核心业务聚焦战略"再进一步。作为英特尔瘦身计划的重要环节,分拆非核心资产已成为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的关键举措。

8MHz与24MHz无源晶振:为何不能通用?深入解析嵌入式时钟系统的频率约束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8MHz和24MHz晶体振荡器是两种与微控制器(MCU)配合工作的常见频率源。然而,这两种频率的无源晶体振荡器在绝大多数应用场景下并不能直接互换使用。这种非通用性是由它们在电路中的核心作用以及系统对频率精度的严格要求所决定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