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鳄来袭:富士康布局LED光伏等新兴产业

发布时间:2012-07-20 阅读量:132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言:LED、锂电、光伏、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大陆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成为郭台铭布局富士康集团转型的新棋局,也是富士康扩大内销市场战略性举措之一。 那么,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能否借助新兴产业完成由“代工皇帝”向自有品牌的华丽转身?请看本文报道。



4月27日,在众多媒体关注下,216名富士康工人欣喜地结束了为期7天的台湾之旅。尽管富士康此举被部分媒体视为一场员工福利优越的作秀,以回应外界越来越猛烈的质疑声浪,但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深知,如果富士康不从代工模式中彻底转型,类似质疑声音还将持续。

“富士康将来从单纯的制造走向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科技研发。”郭台铭在当天公司的两岸联欢会上说。事实上,近两三年富士康在将工厂从深圳迁移到人工成本更低的内地时,也开始寻求扩大内销市场的一切可能性。其中,LED、锂电、光伏、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大陆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成为郭台铭布局富士康集团转型的新棋局,也是富士康扩大内销市场战略性举措之一。

一方面,大陆地方政府在拓展新兴产业不断出台新的优惠政策,而且还经常配有巨额的地方市场订单。另一方面,正着急向内地迁移工厂的富士康,其巨大的投资额让其成为地方政府的宠儿,发展新兴产业似乎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富士康将以动力锂电池、LED、光伏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实现公司内部电子元器件的产业升级。”富士康集团TMS BG科技整合服务事业群协理陈嘉琳近日对记者表示,随着富士康在新兴产业的布局深入,将缔造出一个全新的富士康产业帝国。

产业链垂直布局

记者从今年的广州LED展和重庆云博会上的富士康参展人员处了解到,无论是LED、锂电池、还是光伏产业领域,富士康都进行了全面布局,并已初步形成良性发展的垂直产业链版图。

“在富士康生产的产品中,唯有L ED产品印上了‘FOXCONN(富士康)’的品牌标签。”富士康LED照明事业部有关人士透露,虽然富士康集团也在为飞利浦、通用电气等国际照明巨头代工产品,但LED显示屏、LED照明产品却是眼下集团内唯一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

上述人士还透露,富士康LED照明和LED显示屏业务隶属于CC P BG事业群,为了方便集中管理,富士康从今年初开始,已陆续将上海的LED显示屏基地转移至佛山,与LED照明事业部一起,将佛山打造成富士康集团的LED生产基地。
 

据悉,富士康佛山LED生产基地不仅是生产,还包括诸多LED相关技术的研发。此外,富士康也在全国各地工厂都设有LED事业部,主要负责LED产品销售和当地工程项目的市场开拓。除了下游应用产品的布局,富士康LED全产业链布局也早已展开。

富士康旗下原先拥有从事L E D封装的先进开发和涉足LED照明的沛鑫,2010年合并的奇美电子旗下也有LED芯片制造商奇力光电和LED封装厂商启耀光电。

而奇美还曾入股台湾LED芯片大厂璨圆光电和LED封装大厂东贝光电,因此,上述两家公司则被视为纳入了泛富士康LED产业布局的版图。

2011年5月,富士康子公司奇力光电在佛山南海投资LED外延芯片,计划3年内引入50台MOCVD(LED外延片生产设备),今年将正式投产。

此外,富士康还在LED产业链棋局中上还有涉及蓝宝石基板的鑫晶钻、兆晶,以及背光模块领域的奇菱。

“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代工厂,LED芯片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元器件。”富士康LED照明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富士康布局LED产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LED元器件的自给自足,大幅降低上游原材料产品成本。不过,现在富士康的LED芯片主要还是来自日亚,“由于富士康的需求量大,日亚供应给我们的LED芯片价格,相比市场价更便宜”。

上述相关负责人透露,去年富士康生产的LED照明产品的50%供给富士康集团公司内部的照明替换工程,包括工厂的照明和厂区附近街道。另外50%的订单主要来自当地政府的订单。
 
内销市场

相比LED领域的布局,富士康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和物联网上的布局,则更多是为拓展一个全新的内销市场。去年4月,江淮汽车一纸公告掀开了富士康在动力电池领域布局的面纱。公告称,富士康集团正在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零部件事业,正在培育全球领先的3C电子技术、云端应用、接插件、精密模具与表面处理的研发与制造能力,目标是成为汽车工业中专业的汽车电子产品供应商。

基于此,江淮汽车与富士康集团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和传统汽车的电气系统、车用显示屏、LED 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在电池技术方面。

在此之前, 吉利汽车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公司总裁杨健也曾透露,吉利与富士康商讨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可能,公司看中的是富士康的电机技术。

据悉,富士康从2005年收购台湾安泰电业后才正式进入汽车领域,目前主要涉及汽车电子及新能源汽车两大板块,分别由安泰电业及锂科科技两家公司主导。

4月初,记者在佛山市南海看到,佛山市和阳精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门口已挂上了“FOX CONN(富士康)”标识。和阳精密主要生产汽车和摩托车配件,客户包括福特、本田、丰田等。

除了加快汽车配件和汽车电气方面的布局,富士康也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领域,做足了准备。2006年,锂科科技在深圳设立佳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锂电池电芯的研发制造;2008年,在烟台设立台凯德电源有限公司,从事锂电池组的研发制造。

2011年,富士康宣布投资电池模块新普科技之后,又在成都投资1800万美元新成立原端电池,生产锂离子电池芯及电池模组。

今年2月,安徽省商务厅有关人士对媒体透露,锂科科技将落户合肥,计划在合肥打造一个全球产能最大的电池芯生产企业,以满足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虽然此举被外界视为,郭台铭再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向比亚迪王传福宣战,但从富士康的布局来看,应该还是基于自身消费电池代工需求的产业升级,也借机拓展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基于产业的延伸, 富士康从2011年开始大举试水光伏产业。2011年8月,山西大同市政府与富士康集团、保利协鑫集团签署了新能源产业项目合作协议,展开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站等项目。去年底,富士康子公司鸿海精密公告,为扩大大陆太阳能产业布局,在江苏阜宁投资3000万美元成立富昱能源科技,发展太阳能电池。郭台铭表示,富士康在太阳能领域已筹备两年多时间,内部有专门团队,将做长期布局,而非短期获利。

下一页:自主品牌显然是富士康摆脱代工“低利润”的必然之路
[member]
 

“富士康在光伏电池的布局,是为了形成一条从硅片、电池片到组件的光伏产业链。”富士康一位内部人士指出, 富昱能源科技的电池片和组件生产线首期规模为400MW,工厂计划于今年4月份投产。

产业升级

“进军新兴产业领域,富士康主要是要实现电子元器件的产业升级。” 陈嘉琳指出,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催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应用不断涌现,消费类电子产业的边界日益模糊。

基于同样原因,3月底在重庆云博会现身的富士康,其宣传册的主题也变为“云领科技、端享未来”。宣传册介绍,富士康是专业从事云计算、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研发制造与通路并重的高科技企业。

陈嘉林在云博会上对记者表示,富士康为惠普、诺基亚、苹果、思科、IBM、阿尔卡特等国际大厂代工产品,具备了强大的IT硬件制造能力。同时,遍布全球的工厂和分支机构以及数量庞大的员工总数,本身就是云计算物联网应用非常不错的试验平台。

陈嘉林透露,此次展出的很多方案是在富士康集团内部已经用得很好的云应用,比如物流管控、安全监控等领域,“今天只不过将这些成熟的应用展示出来,希望从市场上获得云应用的订单。” 

“不过,云计算物联网业务还是刚刚开始,”陈嘉琳也强调,富士康目前并没有单独的事业部来专门做云计算物联网,而是将云计算物联网的研发分散到各个事业部,各事业部根据自己生产的产品特点,发展各自的云应用和物联网应用。

据悉,富士康目前正在与广州、武汉等政府部门洽谈,参与当地云计算中心项目,如果真正谈下来,也会将产品分配到各个事业部。

陈嘉琳承认,由于富士康过往的代工背景,在销售渠道上存在短板,所以富士康云计算物联网业务的开拓,会先瞄准政府订单,但目前还没有任何成功案例。

一位熟悉富士康的分析人士指出,富士康进军云计算领域,也是其打开内销市场的布局之一。由于富士康在全国各地都有工厂,与各地政府关系良好,自然让富士康成为参与各地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项目的有力竞争者。

品牌与渠道

事实上,内销市场也对富士康新兴产业布局敞开。在物联网领域,大陆提出的12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项目中,富士康中标6个项目。此外,在富士康投资南阳LED项目之时,一位富士康高管也曾明确表示,河南省现有路灯超过百万盏,如果全部换成L E D路灯,市场可谓庞大。

“不参与市场竞争,不担忧产品质量,富士康坐享政府工程的果实。”一位在富士康工作多年的研发人员对记者透露,富士康的工程项目中,其他单子都是小单,而政府工程的单子量最大,利润也最大。

上述研发人员表示,富士康工厂内迁一方面是为降低人力成本,小规模的员工数量也方便管理;另一方面,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工厂,也有益于富士康获得更多地方政府的支持,比如当地的土地优惠政策,以及政府项目订单。更关键的是,布局新产业,转战内销,富士康还可以实现第二次跨越——建立自主品牌。

深圳龙华富士康人力资源部有关人士透露,富士康一方面不放弃赚钱的代工业务,另一方面也在加紧自主品牌的转型。因为,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攀升,富士康的代工利率也逼近极限。2012年,富士康再度宣布,将员工最低工资调至每月2000元以上。郭台铭必须寻求突破。除了LED应用产品的品牌外,富士康也在光伏领域着手品牌的建设。

据悉,富士康在寻求光伏合作厂商时,此前也与英利谈过,但富士康要建自主品牌,英利不同意,谈判无疾而终。“未来十年,富士康不只是重视量的转变,更要重视质的改变,富士康有能力做好的公司,绝不会只是一个代工厂而己。”郭台铭说。

自主品牌显然是富士康摆脱代工“低利润”的必然之路。


陈嘉琳指出,富士康拥有强大的硬件能力,而随着硬件厂家的要求,富士康的软件能力也正在加强。如此一来,富士康便具备了集成解决方案的能力。由原先的仅仅代工IT硬件产品,转变为“代工”整体解决方案,并对外销售,充当通路渠道的角色。

在富士康提出的eCMMS(意为机光电垂直整合,为客户提供共同设计、共同开发、全球运筹及售后服务等等)商业模式下,富士康希望其代工客户只需要经营自己的品牌,而上游供应链和下游销售通路均可交给富士康来做。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代工企业普遍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但一直以来,营销队伍和渠道的欠缺、对市场的了解不足等等因素却又常常成为其转型的致命伤。

“虽然富士康在全国多个地方都有投资新兴产业,但是你在市场上却根本就看不到富士康的这些产品。” 记者遍访多家新产业厂家了解到,渠道短板暂时还是富士康无法破解的难解。
相关资讯
博世德国工厂战略调整:裁员1100人应对转向系统市场变局

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集团于7月22日(周二)宣布,将在其位于德国南部的工厂实施裁员计划,涉及约1100个岗位,占该工厂员工总数的10%。此次调整主要影响装配线与后勤职能部门员工,被视为公司应对欧洲转向系统市场结构性挑战的关键举措。

TCL电子中期净利预增45%-65% Mini LED全球市占率跃居第一

2025年7月22日,TCL电子(01070.HK)发布盈喜公告,预计上半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达9.5亿至10.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提升45%-65%。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波动背景下,公司凭借技术升级与供应链优化实现逆势突围,经营韧性凸显业绩成长动能。

微软启动销售人员薪酬调整计划,AI工具赋能成新财年重点​

微软公司于近日结束2024财年后,对全球销售团队启动专项薪酬补偿计划。根据内部文件显示,在本财年因"系统性挑战或不可控财务因素"导致业绩未达标的销售人员,将获得基于更高配额完成比例的额外奖金。此举被视为稳定核心团队的重要措施。

OpenAI与甲骨文深化合作 全美新增4.5吉瓦AI算力基础设施

OpenAI与甲骨文(Oracle)近日宣布扩大战略合作,计划在美国新增总容量达4.5吉瓦的数据中心集群,以支撑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与部署。此次扩容将使双方联合运营的算力基础设施总量突破5吉瓦,预计部署超过200万颗专用AI芯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AI计算平台之一。

德州仪器Q3盈利预警引股价震荡 芯片需求疲软与贸易不确定性成焦点

全球模拟芯片龙头企业德州仪器(TI)于7月22日发布最新季度财报,尽管第二季度营收达44.5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但公司对第三季度的保守预测引发投资者担忧。财报显示,德州仪器预计第三季度每股收益区间为1.36-1.60美元(中值1.48美元低于分析师预估的1.52美元),营收指引44.5亿至48亿美元(中间值亦低于市场预期的46.2亿美元)。受此影响,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时段大幅下挫11.4%,创年内最大单日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