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络盟收购英蓓特,转型一站式服务供应商

发布时间:2012-07-6 阅读量:102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言:2012年7月6日,e络盟正式宣布完成对深圳市英蓓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蓓特)的收购。此举预示e络盟在迅速发展的亚洲市场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提供独特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能力,为客户设计流程的每个环节增值;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升了e络盟在为客户提供完整、端到端、嵌入式设计方案的能力,从概念定义、初始设计到原型设计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使得e络盟跟众多的竞争对手区别开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分销市场,e络盟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且看本文报道。

2012年7月6日,e络盟宣布完成对深圳市英蓓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蓓特)的收购。英蓓特是一家嵌入式系统开发板与工具的领先提供商,同时提供设计工程服务。英蓓特立足中国,将为e络盟全球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新增的英蓓特产品与服务将助力e络盟,为其设计工程客户提供独特的端到端方案,为设计过程的每个环节增值,提高效能并将新产品更快投向市场。此举表明e络盟以其成熟的战略投资实现可盈利发展,成为一家全球网络与工程方案提供商,同时在日益增长的中国市场进一步拓展。

英蓓特致力于嵌入式系统设计领域达12年之久,是公认的ARM嵌入式系统的领先企业。公司现有员工130余人,其中大部分为设计工程师,为中国国内2万家 客户提供服务。英蓓特为国内超过200所大学提供专门的教学产品,建立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此次收购意味着英蓓特还将为e 络盟社区和e 络盟为工程师建立的独特在线工作区Knode提供额外的服务。

e络盟首席执行官Laurence Bain说道:“此次重大收购彰显了我们的实质性承诺,吸引新的设计工程客户,以及在充满活力和高速发展的亚洲市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英蓓特是我们多年 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共同分享与全球领导厂商的良好关系,这些厂商包括ARM、飞思卡尔、Atmel、德州仪器、ST和NXP。此次收购将我们的电子元器 件和板卡级产品与英蓓特扩展的系统级方案衔接起来。这些系统级方案包括嵌入式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及硬件开发。我们目前的独特定位就是为我们的全球客户提 供从概念定义、初始设计直到原型设计的完整方案。这些能力特别吸引我们的供应商伙伴,他们都非常关注在设计周期的初始阶段吸引客户的目光。”

通过这一新优势,e络盟已经锁定了与重点供应商的众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开发平台及解决方案。

e 络盟首席技术官沈洪指出:“e络盟的成功建立在对工程师需求的深入理解,并不断改善我们的产品来满足他们对出色产品、快速交货和各个设计阶段独特解决方案 的需要。此次收购进一步强化了我们的战略,成为为设计工程师提供工程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此外,收购对于我们全球的供应商合作伙伴来说也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 情,它标志着我们已从一家高端增值服务分销商发展成为全球设计解决方案合作伙伴。”

                                             
                                              e络盟集团首席技术官  沈洪先生

英蓓特公司总裁刘炽先生表示:“我们与e络盟合作过一段时间,为他们提供开发板、工具、软件和PCB服务。我们看到该家公司成功地从单一的零部件分销商发展成为一家网络解决方案企业,而英蓓特的专长和经验将有助于他们继续向这个方向发展。”


从左至右依次为:苏连平先生(e络盟全球技术中心总监);奥玛•平加利先生(e络盟亚太区董事–北亚洲);沈洪先生(e络盟集团首席技术官);刘炽先生(英蓓特总裁);张国瑞先生(英蓓特副总经理)

此次收购也使e络盟能够获得英蓓特的CooCox开放源代码、基于Web的集成开发环境(IDE)以及基于ARM架构的软硬件设计,目前这些已经被全球超过6000位设计工程师所采用。英蓓特也将继续担任 ARM/ KEIL系列开发工具、Parasoft测试工具、CADSOFT Eagle设计软件以及惠普系列管理解决方案的授权分销商。

CooCox IDE 与Knode的集成使设计工程师能够将Knode作为一个一站式解决方案的资源中心,来寻找他们所需的所有零部件,现在还包括系统和设计要求。此外,通过将CooCox工程社区与e络盟社区相结合,e络盟将为设计工程师们创建一个强大的全球社交媒体平台。
相关资讯
除了STM32,还有哪些单片机值得关注?

从8位到32位,从低功耗到高性能,从通用型到专用型,单片机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CAN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特性解析

本文将深入剖析CAN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详细解读其技术特性,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重要通信协议的核心优势和应用价值。

中国电子展组委会联动头部企业 加速“智能制造示范线”落地实践

本次研讨会聚焦电子制造领域最核心的可靠性议题,汇聚了来自全国的行业专家、领先企业代表及学术精英

ASIC与GPU的技术原理及核心应用场景对比分析

本文将深入剖析ASIC与GPU的技术原理差异,并系统比较它们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科学计算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场景

国产AI眼镜厂商盘点:谁在领跑智能穿戴新赛道?

本文将全面盘点国内主要AI眼镜厂商及其产品特点,分析当前市场格局,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