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故事】指尖上的光伏

发布时间:2012-06-28 阅读量:199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言:一个产业的发展总有波峰波谷,光伏也如此。高潮的时候,就一起乘风破浪;低潮的时候,就一起卧薪尝胆。当前外忧内困,种种因素交织,是行业自身无力改变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忍过寂寞的黑夜,天就亮了;耐过寒冷的冬天,春天就到了。借用彭小峰的话,“光伏危机是暂时的,但能源危机是长期的”。光伏光伏,你不负它,它必不负你。

                                                   

一、开篇词

自公元2000年以来,一个新兴产业在古老的东方悄然崛起,取得飞跃式发展,它就是光伏新能源行业。就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一直流传着夸父逐日的动人传说,当代中国人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执着,将传说变成现实的新能源产业。

光伏产业在短短十二年,从无到有,由弱至强,从高峰落入低谷,光伏走过了一个传统制造业需要几百年才能经历的轮回。它在不经意间出生,在争议中成长,在政策缝隙中顽强生存。它已经缔造了一个中国工业的传奇:1.具有全球竞争力,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2.产能集中在民企3.拥有自主品牌。纵览我国工业,无其它行业能出其右。于悄无声息中,光伏造就了一个从业人百万、产值4000亿的新产业。

但是,相对于传统能源,光伏依然是稚嫩的。在国家能源的手掌上,它不过是一小团游走在指尖的火焰。它是如此的灵动,充满活力,锲而不舍地跳跃闪烁,谋求吸引主人的注意和认同。它的出现,正在唤起我们每个中国人血液里遗传的逐日的潜在基因,让我们无不心潮澎湃,纷纷投入这个与阳光为伍的行业。历史在此刻选择了中国,中国光伏人必将不辱使命。我们这代人誓将实现那个传承五千年的古老夙愿,将夸父之火薪火相传。

二、太阳的馈赠

         

金色的太阳,不知多少万年前就辉映着地球,荫护着地球,给人类以无限的遐想。人们敬仰太阳,崇拜太阳,祈祷太阳。太阳于是成为世界各民族神话中最具有普遍性的意象。西方宗教研究的专家一致认同,人类所塑造出的最早的神是太阳神,最早的崇拜形式是太阳崇拜。太阳“从仅仅是个发光的天体变成世界的创造者、保护者、统治者和奖赏者——实际上变成一个神,一个至高无上的神”。
 

中国是世界上的太阳崇拜的五大发源地之一,根据《山海经》记载,中国的太阳崇拜起源于山东东部沿海的日照一带。《山海经.海外东经》曰:“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汤谷即“旸谷”,神话传说中太阳升起之处。

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归因于太阳的力量和永恒,它不求回报地源源不断地把阳光照射到地球之上,阳光中蕴含的能量正是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的馈赠。地球上除原子能和火山、地震以外,太阳能是一切能量的总源泉。晨曦,一束光从距离1.5亿千米外的太阳射出,穿越浩瀚宇宙,历经8分20秒后到达地球。大气层的散射和吸收让光能损失99%,幸运的是剩下的1%对地球来说已经足够了。通过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能被固化到碳水化合物中,并以煤、石油、天然气的形式储存起来,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化石能源。长期以来,受制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一直无法直接利用太阳能,而是依靠使用化石能源,种植绿色植物等形式间接利用太阳能。

1960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建成世界上第一套用平板集热器供热的氨-水吸收式空调系统,它揭开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新纪元,是光热应用的雏形。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是人类科技的进步,但是热能不便于存储、不便于输送,不便于和机械能、化学能等其他普遍的能源利用形式之间进行转换,使光热的应用受到局限。人类的探索并没有止步,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光电效应。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本质,他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光电效应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大门,一个可再生、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宝库兀然呈现在人类的眼前。

太阳照射到地球的能量巨大超出想象。科学家们设想在地球大气层外放一个测量太阳总辐射能量的仪器,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每分钟接收的太阳总辐射能量为8.24焦。这个数值叫太阳常数。如果将太阳常数乘上以日地平均距离作半径的球面面积,这就得到太阳在每分钟发出的总能量,这个能量约为每分钟2.273×10^28焦耳,太阳能30%被大气层反射,23%被大气层吸收,地球上仅接收到这些能量的22亿分之一。地球接受太阳光总功率为1.7X10^17瓦。

100万千瓦=100X10的7次方瓦=1.0X10的9次方瓦。

即:太阳辐射到地球的功率,约相当于1.7X10^8个百万千瓦的发电站的发电功率。这约相当于目前全世界发电总装机量的8万倍。

纵观各种能源形式: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不可再生,还排放温室气体;水电、风电受制于地理和季节,还有连带的不可避免的生态环境影响;核电有核泄露和核污染的危险。毫无疑问,太阳能光发电(光伏)是我们人类迄今发现的最理想的能源生产形式:可再生、无限量、无污染、触手可及。太阳对于地球的馈赠是多么慷慨且细致入微啊,人类有什么理由可以去忽略甚至拒绝它呢?

人类总是自诩为“万物之灵”,但是在利用太阳能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自然界的绿色植物。人类应该挖掘聪明才智,最大化地优先地积极地利用太阳能,才能不辜负太阳的对人类的馈赠。

两千年前,中国的一位圣人-老子,已经昭示了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和谐之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今天光伏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太阳周而复始、日出日落。它一直在呵护我们,关注我们,引导我们。人类敬仰太阳、崇拜太阳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自然,利用太阳能。

光伏最终将解除那把一直倒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斯能源之剑。

三、电池的故事

       
光伏是光生伏特(Photovoltaic)的简称,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光、伏特和电气的。伏特来源于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德罗•伏特的名字,为纪念他后人将“伏特”作为电压的单位使用。
 

光生伏特效应就是光电效应,是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的。就在这一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总督府安装了中国第一台发电机。正值清光绪末期,这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危机最深重、最屈辱的时期。中国政府在此前后接连被迫签订了《中法新约》和《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历史不堪回首。

一个用油灯的民族怎能抗衡一个用电的民族?一个根本不知道电为何物的民族怎能抗衡一个使用阳光发电的民族?一个用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民族怎能抗衡一个用可再生新能源为主的民族?中华民族曾经在电、发动机、计算机等科技革命上一次次落后于西方,可是,就是这一次,就在我们生活的时代,聪慧的中国人在能源革命上已经占得先机。中国牢牢掌控了70%的光伏产能和50%的全球市场,在2011年TOP10组件制造商中,中国大陆占据7家。西方国家开始害怕了,他们清楚地明白这意味着自己新能源的脖子正在被中国人卡着。他们不舒服,他们必须要保护自己的民族新能源产业,这就是“双反”的真正动机。那么,是怎样的产品有如此强大的侵略性,让这些傲慢的一直鼓吹自由贸易的民族联起手来挥舞贸易保护的大棒呢?它就是中国的光伏电池。

太阳能发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光—热—电转换方式,另一种是光—电直接转换方式。我们通常说的光伏都是指后一种方式。传统概念里,电池是个储存电力的储能单元,在光伏行业里,电池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单元,简称为光伏电池。

电池是光伏行业的核心,电池的转化效率、生产成本决定了它的市场前景、制造者的利润,以及最后环节-电站业主的投资回报期。

1883年世界第一块太阳电池由美国科学家charlesFritts制备成功。charles用锗半导体上覆上一层极薄的金层形成半导体金属结,器件只有1%的效率,但这是人类能源史上的一大步。

我国第一条多晶硅电池线是由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承担建设的国家863示范项目,这条太阳能硅片、电池、组件生产线于2003年12月19日通过国家验收并全线投产。那时保定英利新能源还是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苗连生是英利新能源的总经理。苗没放过这个机会,不仅将它成功扩大规模海外上市,并通过一系列金蝉脱壳之术成功摆脱了母公司的股权控制。

中国光伏电池的产能在2002年时只有2MW,随后欧洲市场特别是德国市场的急剧放大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光伏产业迎来了高速增长的黄金七年(2004年-2010年)。2007年我国开始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国,2011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上升到11GW,占世界的50%,光伏电池产量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

光伏产业是我国唯一一个凭借自身发展优势,在极短的时间内,赶超并引领世界同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能源产业,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行业,呈现出“知名品牌绽放、主产业链完整、配套产业齐全、综合技术水平世界领先”的特点。

正是由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全球光伏产品成本在十年里获得了快速的下降,从原先的每瓦6美元,下降到现在每瓦1美元,光伏的平准化能源成本已经与天然气持平,平价上网的目标正在逼近现实。中国让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提前了至少5年,这就是中国对世界光伏的巨大贡献。

伴随着光伏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多晶硅生产商20~30家,60多家硅片企业,电池企业60多家,组件企业330多家。到2010年底,国内已经有海外上市的光伏产品制造公司16家,国内上市的光伏产品制造公司16家。光伏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创富神话。赛维的彭小峰32岁就冲入中国福布斯财富榜单前5,而在此3年前他的主要生意还是劳保用品。尚德的施正荣,2000年白手起家归国创业,2005年尚德在纽交所上市,以149 亿元的身家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

电池的故事背后,是冒险的故事,资本的故事,创业者在权利和市场间博弈的故事。故事有喜剧也有悲剧,有高潮也有低潮。创富榜样的力量驱使着上万亿的资金,如潮水般涌入市场尚不成熟的光伏产业,掀起一场泡沫盛宴。从2011年开始,欧债危机、“双反”调查的“外忧”与产能过剩、国内市场政策滞后的“内患”竟在不期中交织,曾经如火似荼的光伏产业急速坠入严冬。产品价格暴跌,全行业性亏损。

2011年,赛维净亏损为54.9亿人民币,负债总额达到了302亿元人民币,负债率高达86%。尚德亏损10.067亿美元。两家企业都接连传出破产谣言,两位富豪的资产大幅缩水。他们的经历,正是产能泡沫由扩散到破灭的真实注解,也是中国光伏行业成长的缩影。

电池的故事还在延续,只是可能不会再向以前那样炫富了,光伏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光伏行业在洗牌整合,在等待政策和贸易环境的改善,在积蓄内力提高效率,等待一个真正辉弘的故事高潮的到来---光伏平价上网:光伏发电以平等的价格和传统能源展开发电市场竞争。故事的主角将从少数的暴富精英变换到普通光伏创业者,光伏走入寻常百姓家。相比这些,前面所发生的不过是序曲铺垫罢了。

电池故事的背后是民族兴衰的故事,是一个不屈的民族从泥泞中爬起奋起直追的故事,是民族间在战略新能源的战场上控制和反控制的故事。我们中国光伏人为能够有幸加入这次关系到民族荣誉的世纪能源之战,倍感自豪。

一个产业的发展受多种宏观面影响,总有波峰波谷,光伏也如此。高潮的时候,就一起乘风破浪;低潮的时候,就一起卧薪尝胆。当前外忧内困,种种因素交织,是行业自身无力改变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忍过寂寞的黑夜,天就亮了;耐过寒冷的冬天,春天就到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很赞同彭小峰的判断,“光伏危机是暂时的,但能源危机是长期的”。

光伏,你不负它,它必不负你。
相关资讯
贸泽电子发布智能家居开发平台,集成Arduino/NXP/Qorvo创新方案

为加速智能家居的普及与创新,全球知名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贸泽电子重磅推出全新的 “智能家居资源中心”。该中心汇聚海量精选技术资料,为工程师打造下一代自动化与互联解决方案提供强力支持。随着智能恒温器、冰箱等物联网设备深入家庭生活,用户对个性化体验、能源效率与安心安全的需求激增。工程师们正面临着融合如三频通讯、Matter协议等前沿技术以构建无缝智能生态系统的挑战。贸泽的资源中心正是为此而生,致力于简化设计流程,将未来互联家庭的愿景变为现实。

思特威突破车载视觉"卡脖子"难题:首颗全流程国产3MP CIS量产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迈向智能化、网联化的浪潮中,高可靠、高性能的车载图像感知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环视摄像头作为感知车辆周边环境的“眼睛”,其性能直接关系到驾驶安全与辅助驾驶功能的体验。2025年7月,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213)正式发布Automotive Sensor (AT) Series系列的重要成员——SC326AT。这不仅是一款3MP(300万像素)高性能车规级CMOS图像传感器新品,更是思特威车载系列中首款实现设计、制造到量产全流程国产化的里程碑式产品。它基于思特威自研的CarSens®-XR工艺平台打造,在核心成像性能、环境适应性及系统集成度上均实现显著突破,直指高端环视应用的痛点,为提升智能汽车感知系统的韧性与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国产化支撑。

苹果芯片版图再扩张!7款自研芯片曝光,深化垂直整合战略

根据近期知名开发者社区曝光的最新信息显示,苹果正在加速其芯片自研进程,计划推出至少7款尚未对外公开的全新芯片设计。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涵盖了其核心终端产品线,包括应用于未来iPhone的A19系列、下一代Mac的M5系列、新款Apple Watch处理器、第二代5G调制解调器C2,以及一款具备突破性集成设计的通信芯片Proxima。多项证据表明,苹果正加速推进全产品线核心处理器代际更新,深化垂直整合优势。

轴向电阻SMD化!Vishay AC03-CS WSZ系列降本增效解决方案详解

在现代电子制造业,提升自动化装配效率与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持续追求的目标。通孔元件(THT)在贴装环节往往需要额外的插件工序,相较表面贴装元件(SMD)效率较低。针对这一行业痛点,全球领先的电子元件制造商威世科技(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 NYSE: VSH)宣布其广受欢迎的AC03-CS系列轴向绕线安全电阻推出创新的WSZ引线版本选件。这一设计革新使得原本需要插件工艺的轴向电阻能够无缝融入标准的SMT(表面贴装技术)生产线,显著缩短装配周期并有效控制整体制造成本。本次升级为汽车电子、工业驱动及智能能源等领域的关键安全电路设计提供了兼具性能与成本效益的全新解决方案。

Meta豪掷2亿美元争抢AI顶尖人才,超级智能团队组建引发行业震动​

全球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Meta公司近期以突破行业纪录的薪酬方案招募前苹果公司AI模型研发负责人庞如明(Ruoming Pang),据悉该方案总价值逾2亿美元,包含现金奖励与长期股权激励。此举标志着科技巨头对顶尖AI人才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