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姆LED照明用驱动器IC设计

发布时间:2012-06-27 阅读量:1023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中心议题:
    *  罗姆LED照明用驱动器IC设计
解决方案:
    *  从交流电源开始进行恒流控制
    *  使用降压型开关稳压器方式
    *  采取数字电源控制

前言

如今从家庭到工业,人们的环保意识都已广泛提高,因此具有节能效果的LED照明灯正在作为原有照明器具(白炽灯泡、荧光灯等)的替代品而迅速普及。

作为LED照明,它需要有能够驱动从灯泡等小型照明的小功率产品到路灯等大型照明的大功率产品电源。而且,这种电源应当与原有照明器具所使用的“可控硅调光”、LED照明专用的“PWM调光”以及可以用体电阻调光的“线性调光”等多种调光方式兼容。

为使LED稳定地点亮、调光,需要使用LED驱动器IC,而且要求这种驱动器IC能与功率和调光方式等五花八门的电源相适应。

罗姆的LED照明用驱动器IC的特点。

罗姆为了适应上述市场需求而在进行LED照明用驱动器IC的开发。为使LED保持一定的亮度点灯,需要有进行恒流控制的LED驱动器IC。通常,是从交流电源开始进行恒流控制,所以使用降压型开关稳压器方式(图1)。

普通的照明用电源模块

[图1]普通的照明用电源模块

传统方式中,输入电压变动和输出电压变动大,须根据应用条件重新设计电源模块。如果输入电压变动大,则交流电压频率(全波整流后为100Hz~120Hz)中带纹波的输入电压会使得LED的亮度发生闪烁。为了稳定输入电压,必须在设计电源模块时采取措施。如果输出电压变动大,就必须针对每一个光源的输出电压(LED的灯数)变更外接元器件的常数,设计出许多种电源模块来,从而增加了设计工作量(图2)。

而且,由于LED的Vf高低不一,也会致使LED照明器具之间出现亮度不统一的情况。

输入电压特性

[图2] 输入电压特性

输出电压特性

[图2] 输出电压特性

 

 

 

开关稳压器用开关的导通时间与关断时间之比来控制LED电流值。传统方式的一般控制方法,是用线圈的峰值电流来决定开关的导通时间。

此方法利用输入、输出电压的变化来改变线圈电流的梯度,其结果是LED电流值也变化。

LED电流波形

[图3-1] LED电流波形(峰值检测控制)

LED电流波形

[图3-2] LED电流波形(平均值控制)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不用峰值电流来控制LED电流,而须用LED电流的平均值来控制(平均电流控制)。

但是,平均电流控制用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模拟电源控制方式难于实现,外接元器件数量有增加的趋势。

这次开发的BD555AKFV采用数字电源控制技术,不增加外接元器件的数量,只需检测线圈的电流即可解决上述课题。(图4)

带可控硅调光的LED照明用驱动器IC BD555AKFV 框图

[图4] 带可控硅调光的LED照明用驱动器IC BD555AKFV 框图

由于采取数字电源控制,与输入、输出电压无关,可以实现对LED电流的平均值进行控制(图2)。它是对线圈电流进行采样(A/D转换)从而数字化,根据采样数据进行峰值电流的运算以使LED电流的平均值保持恒定。然后,将此运算结果进行D/A转换,反馈到检测峰值电流的比较电路(图3-2)。罗姆使用这种方法从而完全实现了数字控制,这属于业界首创。

虽然开关电源采用的数字电源控制方式备受关注,但因为通常要使用DSP而存在“电路规模大(成本高)”、“功耗大”等问题,难以应用于LED小型照明。BD555AKFV特别针对LED照明功能开发出专用逻辑,解决了数字电源的弱点——电路、功耗增大的问题。

数字电源控制的特点是除了平均电流控制功能之外还可以有效地利用调光功能。“BD555AKFV”与“可控硅调光”、“PWM调光”和“线性调光”3种调光方式兼容,能够适应具备多种调光功能的照明器具。
相关资讯
全球首发全风冷兆瓦级航空发电系统,中国技术领跑绿色航空新赛道

2025年5月16日,北京电擎科技有限公司在第三届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大会上正式发布AGS1000型航空发电系统。作为我国首型兆瓦级全风冷、高功率密度航空发电系统,该产品实现了从材料到核心部件的100%国产化,标志着我国在航空混合电推进领域迈入国际领先梯队。本文将从技术优势、竞争对比、创新突破、应用场景及市场前景等多维度,解析这一跨时代产品的战略意义。

艾迈斯欧司朗VCSEL技术革新:高精度3D传感如何赋能工业4.0与智能机器人

2025年5月20日,全球光学解决方案领导者艾迈斯欧司朗(ams OSRAM)正式发布两款基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技术的3D传感核心组件——BIDOS® P3435 Q BELAGO 1.2点斑投射器与BIDOS® P2433 Q/V105Q121A-850泛光投射器。这两款产品通过优化红外激光技术与集成化设计,显著提升了3D传感系统的精度与可靠性,为工业机器人、多模态人脸识别、无人运输系统等场景带来突破性进展。

高通联手英伟达:异构计算如何颠覆AI数据中心?

在2025年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 2025)上,高通公司总裁兼CEO安蒙(Cristiano Amon)发表了题为《AI重塑计算未来》的主题演讲,全面阐述了高通在AI PC、数据中心及机器人领域的战略布局。安蒙强调,高通正通过“混合AI”架构与定制化硬件创新,推动终端侧与云端协同的智能革命,目标是在全球计算产业中占据核心地位。

第五代互连技术登场:NVLink Fusion突破AI算力瓶颈

"数据中心架构正在经历数十年来的首次根本性变革——人工智能正在融入每个计算平台。"在COMPUTEX 2025的发布会上,黄仁勋揭示了NVLink Fusion技术的战略意义。这项突破性互连技术通过开放NVIDIA AI平台生态系统,使合作伙伴能够构建专用AI基础设施,标志着异构计算新时代的开启。

英特尔发布新一代专业计算解决方案,加速AI产业化进程

在Computex 2025展会上,英特尔正式推出面向专业计算领域的三大创新解决方案:锐炫Pro B系列GPU、Gaudi 3 AI加速器及AI Assistant Builder开发框架。此次发布的硬件与软件组合,标志着英特尔在AI产业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致力于为开发者与企业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加速计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