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达人:MIT学生亲手打造马里奥赛车

发布时间:2012-06-8 阅读量:1719 来源: 发布人:

导言: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Charles Guan亲手打造了属于自己的“马里奥赛车”,并为其取名为Chibikart。理论造价为1750美元,不过关同学在制造过程中省了不少钱,比如电机控制器就是从某个中国产的电动车上扒下来的。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查尔斯·关(Charles Guan)亲手打造了属于自己的“马里奥赛车”,并为其取名为Chibikart。《马里奥赛车》属任天堂公司的得意之作,自1992年在SFC平台上推出以来,便受到广大玩家的欢迎,销售屡创佳绩。之后,任天堂公司又把它搬到了包括GBA、街机、NDS、Wii和3DS等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游戏平台上。不过与制造出一辆真实的马里奥赛车相比,这些都不算什么。

这位“车主”自称为机电达人,他在博客中向大家透露,自己前前后后用了三周的时间,完成了Chibikart的制造。这三周的时间包含了从想法萌芽,到第一次试驾的所有过程。而对我们来说,这点时间大概只够组装一辆自行车吧。

想必大家都有些好奇,制造这么一辆“马里奥赛车”究竟需要花多少钱。有记者通过邮件访问了关,询问他制造Chibikart的费用。关在邮件中向记者透露,赛车的造价大体分为电源、发动机和车身三个部分。他采用了磷酸锂铁(lithium iron phosphate)电池作为赛车电源,但这块电池并没有花他一分钱,而且你在市场上也买不到(难道说电池也是自己做的?)。不过如果去市场上买一块类似的锂离子电池,价格的高低因电池品质而异,基本在250美元到400美元之间。

“赛车采用的发动机如果算上材料费和人工费,大概每个要250美元吧,四个发动机就是1000美元。”关又补充道,“不过我也没花那么多钱,因为很多部件我都已经有了,不用全到市场上去采购。”根据记者进一步的了解,赛车车身的费用在300美元左右。我们粗略地计算一下,如果不计算电池的费用,从零起步建造一辆Chibikart大概要花1300美元(约合人命币8000元);如果计入电池的费用(以采用最高性能最高售价的锂离子电池为例),再算上一些七七八八的杂费,建造这辆Chibikart大概要花费1750美美元(约合人命币11000元)。



在建造Chibikart之余,我们的机电达人展现了世界名校学生的高素质——他把制造这辆赛车的工艺流程都一五一十地记录了下来。大到对此赛车的宏观构想,小到每个螺丝每个零件的组装说明,他都事无巨细地做了记录,为我们的DIY事业贡献了宝贵的经验。

这里是Chibikart的规格数据:

 · 车身尺寸: 长34英寸(约0.86米),宽18英寸(约0.46米)
 · 发动机规格: 300W(最高功率[1])特制直接驱动马达* 4
 · 轮胎规格: 100mm 87A
 · 电池规格: 32V 9Ah磷酸铁锂电池
 · 电机控制器: 350W级别无传感控制器(是从某个神秘的中国电动车品牌上扒下来的)
 · 理论最高时速: 每小时26英里(约42千米)[2]
 · 实验最高时速: 每小时21英里(约34千米)[3]
 · 实际可达最高时速: 未知

[1] 20安培条件下测试30秒所得峰值
[2] 考虑电压、马达转速(motor RPM/V)及轮胎直径计算所得数据
[3] 保守考虑空气阻力、发动机电阻损耗影响,假设地面光滑平整


相关资讯
寒武纪,暴增4300%:AI芯片独角兽的爆发式增长

近日,AI芯片企业寒武纪(Cambricon)发布业绩预告,其营收或利润出现惊人增长,同比增幅高达4300%,引发资本市场和科技行业的广泛关注。这一数据不仅标志着寒武纪自身发展的重大突破,也折射出中国AI芯片行业在技术突破、市场拓展和生态构建方面的显著进展。

BLDC电机控制与驱动器全解析:技术优势引爆智能应用新纪元

BLDC电机控制与驱动器技术正朝着智能化、集成化、高效化方向持续演进。

高精密数字源表在霍尔效应测试中的关键应用与技术优势

霍尔效应是指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方向通过导体时,在导体两侧会产生电势差的现象。在现代材料科学和半导体工业中,霍尔效应测试已成为表征材料电学性能的重要手段,能够精确测量载流子浓度、迁移率、电阻率等关键参数。然而,精确的霍尔测量面临着多重技术挑战:微弱信号的检测(通常为微伏级)、高精度电流源需求、复杂的温度环境影响以及多参数同步测量需求。

揭秘芯片制造“隐形守护者”:Seal Ring 技术究竟有何玄机?

Seal Ring,中文常译为“密封环”或“保护环”,是位于芯片最外层的一圈特殊结构,通常由多层金属和介质材料构成,环绕在芯片有源电路区域(即核心功能模块)的四周。它并非用于信号传输或数据处理,而是作为一种物理和电气的“防护屏障”,主要作用是保护芯片内部精密的电路结构免受外部环境和制造工艺的影响。

14名"内鬼"窃取华为芯片技术获刑,商业间谍案敲响警钟

14名犯罪嫌疑人因非法获取、泄露华为公司商业秘密,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