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5-18 阅读量:2105 来源: 发布人:
中心议题:
* 写字楼里的独轮行者Uni-Cub个人移动装置
* 本田开始实地试验带辅助轮的电动独轮车“UNI-CUB”
仔细搜寻脑海中的记忆,似乎也只能在马戏团的表演里找到独轮车的风光,但在不久之后,你很有可能会在办公楼里面再次看到类似的东西,本田日前公布了他们的“个人移动装置”Uni-Cub,专门用于室内代步,这个独轮车一样的小家伙真能给我们的双脚代劳吗?
UNI-CUB
本田2012年5月15日宣布开发出了带辅助轮的单座电动独轮车“UNI-CUB”,并将从2012年6月开始实证实验。该车可根据随身体重心移动而产生的座面倾斜程度和速度来前后左右移动以及旋转。该车的速度与步行速度大体相同,最高速度为6km/h。主要用作在室内台阶少的无障碍空间移动的工具,这是本田2009年发布的电动独轮车“U3-X”的后续产品。
UNI-CUB的实证试验将在东京都的日本科学未来馆进行,目的是“研究有什么样的需求”(本田技术研究所二轮R&D中心企划室主任研究员末田健一)。从2012年6月起,该馆的工作人员将驾驶该车为参观者做现场演示,之后将用于该馆的日常业务。本田计划在2013年3月之前决定下一轮试验内容,其中包括普通参观者从何时起可以体验等。该车的实用化时间尚未确定。
UNI-CUB与原来的U3-X一个较大的不同之处是,在提供前后左右驱动力的大直径车轮的后方增加了只提供左右驱动力的辅助轮。在基本处于停止状态时,只要驱动辅助轮,便可就地旋转。这样,在想与他人说话时,就能够就地掉头。
虽然UNI-CUB被称为“独轮车”,但实际上装有很多车轮,沿着提供前后驱动力的大直径车轮的外周设有大量小车轮,这些小车轮朝向与大直径车轮垂直,可提供左右方向的驱动力。大直径车轮只有一点与地面接触,因此从停止状态只能前后和左右移动。辅助轮距离大直径车轮的接地点约20~30cm,因此在驱动辅助轮时,能够向车身提供以大直径车轮的接地点为圆心的旋转力。
本田2011年12月公开了UNI-CUB的试制品(图2)。当时座面左右还设有操纵杆,基本上根据座面的倾斜及倾斜速度来移动车身,还可通过倾斜操纵杆来指示要移动方向。而此次的产品去掉了操纵杆。这是因为原来的操纵杆装在比驾驶者的肩部更靠外的地方,旁边有人撞上来的话会碰到操纵杆上,而操纵杆较硬,容易给对方造成伤害。没有操纵杆的话就相当于人与人撞在一起,安全性更高。
图2:试制品。带摇杆。
图3:可用智能手机来操纵。
去掉操纵杆后,改用了可通过智能手机的触摸面板来指示移动方向的设计(图3)。在智能手机上安装用于控制UNI-CUB的应用后,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车身发送信号。应用的操作画面采用十字图标,可根据手指触到的位置来指示车身行进的方向及速度。不过,在通过智能手机指示车辆移动的同时利用移动身体重心发出指示的情况下,后者的优先度更高。也就是说,当前倾身体的同时用智能手机发出向后移动的指示时,车身会向前移动。
UNI-CUB的外形尺寸为长520 mm×宽345 mm×高745mm(不含脚踏板)。座面高度可在745mm到825mm之间调节。配备锂离子充电电池,充电一次可持续行驶6km。
在电子工程领域,频率响应分析(Bode分析)一直是电路设计和调试的重要工具。然而,专业网络分析仪的高昂价格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一个令人惊喜的解决方案——共模扼流圈与示波器的黄金组合,可以极低成本实现专业级Bode分析。通过巧妙利用共模扼流圈的独特特性,配合普通示波器的基本功能,即使是预算有限的爱好者也能获得准确的频率响应曲线。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USB接口已成为数据传输和电力供应的标准配置。一个优秀的USB接口PCB设计不仅能确保信号完整性,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接口的理论传输速度
8月2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迎来里程碑式进展——领开半导体成功研发并量产28nm以下嵌入式闪存(e-Flash)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存储芯片的技术空白,更为国产MCU、汽车电子及AIoT设备的自主可控提供了关键支撑。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美国特朗普政府正考虑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入股包括英特尔在内的三大芯片巨头,以加强对半导体产业的控制。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行业震动,外界担忧此举可能重塑全球芯片产业格局,并对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重构的背景下,中国电子产业正迎来国产替代与自主创新的历史性机遇。第106届中国电子展紧扣《"十四五"规划》制造强国战略,聚焦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卡脖子"领域,集中展示从材料、设备到应用的国产化突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