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5-16 阅读量:80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中心议题:
* 魏桥集团打破电网垄断,自主供电
“山东首富”张士平家族的魏桥集团,在邹平魏桥镇自办电厂、自建电网,打破电网公司的垄断,平均电价水平比电网公司低1/3以上,让当地企业和居民用上价格更低的电。而在这期间,魏桥集团曾多次与国家电网下属山东电力公司发生冲突,既有在政府层面的“文斗”,也有在田野间的“武斗”。表面上看是利益之争,但其价值正在于“民电”的出现,不但打破了电力“一家独大”局面,而且戳穿了电价高的真相。
在当地,“国家电网的电8毛多一度,魏桥集团只要6毛多”,而且0.6元/度是魏桥集团对外供电中较高的商业用电价格,如果商家用电量大,电价还可以更便宜;在魏桥集团的家属区,魏桥集团的供电价格是0.35元/度,而家属区之外,国家电网的居民用电价格超过了0.6元/度;魏桥集团自己旗下企业的用电价格不到0.3元/度,而当地的工业用电价格接近1元/度。这让高电价之外,还一直要求涨电价的垄断电网情何以堪?
为什么魏桥集团发的电能够便宜?首先是魏桥集团旗下的电力企业控制了成本。“我不少同学在国有电厂工作,”一位魏桥二电厂人士对我们说,“我们的待遇比系统内的电厂肯定要差多了。”而在一些国有发电企业,无论是赢利还是亏损,企业高管和职工的薪酬、福利则是旱涝保收。不仅如此,在一些电网企业,超标配车、“分房”等新闻也时常见诸报端。
降低人力成本只是一个方面。据报道,魏桥集团发电的机组都是6万千瓦以下的小机组,其效率本身就比国有企业动辄6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发电机组低,而魏桥集团却用这些低效率的机组生产出了价格更低的电。
魏桥集团自办电厂、自建电网,相当于挤压了发电和供电两个环节的垄断利润,因而,其终端电价能便宜很多。而此事之所以令人感到新奇,乃是公众不会想到,会有这样的一种力量能够打破电力行业的垄断。
只要这种垄断存在,不管是不是魏桥集团,不管是不是民营企业,那么社会上就会存在强烈的利益诉求去突破现有的电力垄断。在整个山东,类似魏桥集团这样的民间电厂,装机容量已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胜利油田、黄金集团这样的国企也都曾有经营供电业务的打算。而此前媒体报道,陕西榆林因为要从内蒙古架设输电线路,曾和国家电网发生冲突。
魏桥集团自建电网,向社会供低价格的电。尽管,其过程或许并不规范,但其最大的社会价值或许在于,它像一面镜子,以事实让民众看到,打破电力垄断能够给社会带来怎样的收益。
尽管在国有电厂人眼中,“魏桥电厂”还存在着环保等方面的问题,但这种“民电模式”的低电价,至少表明:其一,以“电荒”为由涨电价一说还欠缺足够的说服力;其二,电价完全可以通过成本控制降下来,所谓的垄断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很难站住脚。
客观地说,电力改革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厂网分开”后,如何打破垄断,建立竞争、开放的电力市场,形成多方竞争的供电格局,以及如何解决发电企业亏损、电价不断上调的问题,都是电力体制改革绕不开的话题。但“魏桥模式”的出现,为电力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遗憾的是,电力行业人士认为,“魏桥模式”仅是个例,在其他地区难以复制。“充足的资金、稳定的用电量、能拿到项目,还有当地政府的支持”,甚至“山东人在我国电力行业当中占据的重要地位”,都是这家民营企业自办电厂能够立足当地的重要原因。这固然可以说明当下地方电力由于政策掣肘、资金缺乏、资源不足等原因,多处于一种“孤岛求生”的状态,但却并不能成为电力等资源领域不引入竞争、不放开市场的理由。至少,这家民营企业能够提供比国家电网更便宜的电力这一新闻,已经向公众释放了有关市场化、引入竞争带来效率与实惠的充足信息。
这些年来,有关是否放开电价市场化的讨论总是周期性地出现,背后的直接推手就是几乎每年都要闹腾一阵的“电荒”。据说,“电荒”之所以发生,就在于电企抱怨 “市场煤、计划电”:煤价可以随行就市地涨价,而被管控的电价却不能随煤价上涨“水涨船高”。煤电企业或因为不能应对煤价波动出现亏损,或因为煤炭调配不足不能充分发挥产能。这些因素,反而成为电力领域不能推进市场化的反证。因为市场化似乎就意味着电价必然随煤价跟风上涨,而只有价格管控,资源垄断,才更符合国计民生。
市场总是比政府更聪明。比如煤价有上涨的时期,也有下跌的时候,充分竞争的市场化下,电价下行同样会成为一种可能。而且,打破垄断、充分竞争之后,电力企业势必更注重成本与效率,加强自我约束,这也为电价下行、让利于民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山东这家企业自办电厂,能够生产出比国家电网更便宜的电力,正是市场化企业关注自身账本、积极控制成本、提高自身效率的明证。
作为垄断企业,电网企业多年来一再宣称自己不存在暴利,甚至抱怨经常默默承受亏损。但没有破除垄断,缺乏充分竞争的市场化,看不到其中账本的公众,就只能将这种宣称与抱怨,归为红口白牙的自我辩白。更何况,电网企业的高福利、高待遇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这种情况下,人们与其寄希望于电网企业形成自觉的自我约束机制,不如打破垄断,将其交给市场,特别是让更多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与电网企业公平竞争。就像山东民营企业自办电厂进入电力领域一样,即使是一时一地的改变,也能真正还利于民。因为它已经说明,电价不是只能涨。
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户用与便携式储能市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行业数据显示,2021至2025年间全球户储新增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超77%,便携式储能市场规模有望在2027年突破900亿元。面对市场对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电能转换技术的迫切需求,大联大品佳集团联合Microchip推出革命性3.3KW双向图腾柱PFC逆变电源方案。该方案基于Microchip dsPIC33CK数字信号控制器与碳化硅功率器件,突破传统拓扑限制,实现98.5%峰值效率与208×88×45mm超高功率密度,为新一代储能系统提供核心动力支撑。
全球知名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凭借多元化产品布局与技术迭代升级,苹果AirPods系列产品收入增长曲线持续上扬。分析师预测,至2026年该业务线将实现2.4%的年增长率,累计营收规模预计突破千亿美元关口。
2025年7月2日,恩智浦在大连举办的“汽车领导力媒体开放日”宣布中国战略升级,通过成立独立事业部、强化本土研发、构建区域供应链三大路径深化“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战略,应对全球汽车芯片市场格局重构。
据多方信源证实,苹果公司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杰出工程师Ruoming Pang已确认离职,将加入Meta新组建的超级智能团队。这是苹果推进自研人工智能技术以来遭遇的最重大人才流失,凸显科技巨头在AI顶尖人才争夺战中的激烈态势。
在智能手机、AR眼镜、笔记本电脑加速向轻薄化、高集成度演进的浪潮下,PCB板上的毫米级空间已成为稀缺资源。据行业数据统计,主流消费电子产品的内部空间利用率每年需提升8%-12%,而电源管理芯片的封装尺寸直接制约着整机设计。艾为电子作为电源管理IC创新者,推出全球领先的FOWLP封装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以0.645mm×0.645mm的突破性尺寸,为行业提供空间优化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