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ime MEMS时钟出货量超1亿,石英王国开始动摇

发布时间:2012-05-4 阅读量:2364 来源: 发布人:

SiTime用一年不到的时间实现了从5千万到1亿全硅MEMS时钟出货量的飞跃,不仅标志着全硅MEMS时钟的市场需求非常强劲,而且也意味着传统的石英时钟王国开始动摇,越来越多的电子系统制造商开始舍弃传统石英产品,并转而采用全硅MEMS时钟。

SiTime产品营销总监Jeff Gao表示:“几年前石英时钟相对全硅MEMS时钟还有一些性能优势,但今天全硅MEMS时钟不仅性能已全面赶上甚至超越石英时钟,而且在批量供应能力和交货周期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除了惰性,今天你已找不到不采用全硅MEMS时钟的理由。”

SiTime CEO兼董事长Rajesh Vashist 在全球电子峰会上发表的演讲视频:



欲想观看完整版的演讲视频,请发邮件到 jakechen@eecnt.com 申请。

目前超过800家电子产品制造商在超过100类别应用的产品上使用了SiTime全硅 MEMS时钟方案。可以说,在60亿美元全球时钟市场上,石英时钟的市场份额一定会逐渐减少。

Yole Development公司MEMS分析专家Laurent Robin指出:“从2011年到2016年,全硅MEMS时钟产品市场将以66.4%的年复合成长率(CAGR)取代传统石英产品持续扩增其市场占有率。在这快速成长的市场中,SiTime将以其在2010年全硅MEMS时钟市场85%的占有率,取得市场领导地位。”

SiTime CEO Rajesh Vashist也说:“我们以硅为基础的技术已大幅度超前石英产业所无法复制的效能。今天,我们的产品跟我们在2007年第一代产品相比,在质量稳定性以及信号抖动参数上改善了250倍,且我们仍继续加速创新步伐之中。此外SiTime的MEMS时钟产品在质量稳定性上已经达到石英震荡器的500倍。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电子类别的公司或者已大量采用我们的MEMS方案出货,或者正在评估我们的方案,MEMS震荡器出货数量超越传统石英震荡器时代的来临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Rajesh Vashist强调,SiTime利用其独特的MEMS以及仿真电路技术所设计制造的革命性、且在效能、规格组合弹性、可靠性等方面难以超越的产品,正在改变传统数十年历史陈旧的时钟产业。

来自CS&A (专注在半导体时钟方面的研究机构  www.timing-is-everything.net )的主要合伙人Mark Sherwood提到,根据我们的研究,SiTime在2011年在震荡器供货商已进入前10大排名。在过去6个月,该公司推出了新的精密度和达到工业温度范围内0.5 PPM的TCXO性能以及低飞秒 (low femtoseconds) RMS集成相位噪声和抖动超精密级产品。我们相信,这些新产品的推出,更将加快电子产业将硅MEMS时钟解决方案作为首选的时钟组件而非传统的石英晶体产品。

SiTime是一家模拟半导体公司, 提供全硅MEMS频率方案,取代传统石英产品。SiTime具有80%市场占有率和超过一亿片的总出货量,并正在驱动60亿美元频率市场的全面硅化工程。

SiTime方案具有实时配置化功能,可促使客户进一步优化其电子产品功能,缩小产品尺寸并提升产品可靠性。我们频率方案丰富的功能组合和灵活性可使客户进一步精简其供应链,降低产品总成本和加快产品发展上市周期。SiTime利用半导体标准制程和塑料封来实现业界最佳的供货能力和最短的供货期。


相关资讯
寒武纪登顶A股“股王”!单日暴涨15.73%,市值破6600亿,公司紧急提示: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

寒武纪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明确指出:当前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存在较大投资风险,提醒投资者理性决策,谨慎参与交易。

扫码PDA手持终端助力快递驿站:智能升级,高效处理每日千件包裹

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快递驿站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其运营效率直接影响用户体验。面对日益增长的包裹处理压力,传统人工登记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效、精准的操作要求。而搭载智能扫码技术的PDA手持终端,正成为快递驿站实现数字化管理、提升出入库效率的核心工具。

突发!英伟达RTX 5090被曝电容爆炸:金属散热片直接炸弯

RTX 5090显卡突发电容爆炸,现场如同小型爆破,火花四溅、浓烟弥漫,甚至将坚固的金属散热鳍片直接炸至弯曲

MOS管常见分类、核心参数及应用案例

本文将深入解析MOS管的作用原理、分类、核心特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场景。

AI驱动产品革新:百度文库与网盘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重塑产品的核心逻辑与用户体验。作为百度旗下知识内容与云存储领域的两大核心产品,百度文库与百度网盘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从AI技术重构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这两大产品如何突破传统功能边界,构建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新业务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