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策略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12-04-16 阅读量:106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高端观点:
    *  目前我国光伏行业走入一个不可延续的恶性循环
    *  应该成立中国光伏联盟

目前我国的光伏行业正在走入一个不可延续的恶性循环,为扩大市场份额降低成本,野蛮地扩大产能,透支的产能导致在海外市场价格暴跌。暴跌招致双反,海外市场受限,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图谋国内市场,又是一番吐血价格混战,为摊低成本只能继续扩产,长此以往必将全军覆没。

  

他是行业的开拓者还是破坏者?

某知名光伏组件生产商近年来屡有惊人之举:
1.2009年6月在敦煌10MW光伏电站招标中,报出0.69元/度的最低价(但被淘汰);
2.2012年2月在宁夏中卫30MW光伏组件招标中,报出5.18元/瓦的最低价。这是否在它的成本之内呢?在,就是行业的开拓者;不在,就是行业的破坏者。让我们看看工信部2月刚发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7元/瓦,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到0.6元/度”。也就是说,他已经超过了2015年的成本目标,并提前8年接近了2020年光伏发电成本目标。

你相信吗?结合刚发布财报显示:第四季度净亏损5.994亿美元,2011年全年净亏损5.098亿美元,截至2011年底,有8.92亿美元现金及等价物,负债23亿美元。答案不言自明。市场经济也不会纵容恶性竞争。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市场经济也不会放纵恶性竞争

市场经济是市场定价,公平竞争。利用规模优势,以低于成本价方式来拖垮竞争对手,是违法商业道德的恶性竞争。发生在美国,企业会立即向商务部提交反倾销调查申请,而中国企业往往选择沉默。恶性竞争把行业拉入泥潭,造成到处被双反,最终损害整个行业的利益。教训还不够吗?

光伏产业还未被放到足够高的战略地位

光伏的政策滞后,根源在于决策者仍视其为普通制造业。按规划光伏虽发电比重不大,但它是新能源中最有可能民间普及的能源方式,其灵活性、产业链广度、就业覆盖力,是水、核、风等能源无法比拟的。决策者只有把光伏摆到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能源之一看待,才能下好这盘棋。

 


光伏价格战谁是受益者?

价格战的发起者杀人八百,自损三千。同业被迫回应,欲哭无泪。降价压力从下游回溯到产业上游,唇亡齿寒。如果受益者是国内终端用户,倒也算一件善举,无奈国内市场踟蹰,去年90%的组件都出口了。可悲的是,老外并不领你的情,还要告你倾销。热脸去贴冷屁股,到底所为何求?

光伏的本质和战略地位

光伏的本质是,将不可再生能源转换成为可再生能源的载体,将它由死边活,由有限变无限,最终完全摆脱化石能源对人类的束缚。让我们想象一下,50年后地球上化石能源耗尽,全球居民用电50%来源于光伏。而中国那时完全用太阳能为电力在制造光伏,控制着全球光伏80%产能。

而中国那时完全用太阳能为电力在制造光伏电池,控制着全球光伏80%产能,这种能源威慑力远远超出核武器。不费一兵一卒,我们就可以轻易让敌国熄火。只有从这个战略高度,你才能理解控制全球新能源制高点的重要性。提前布局、规划引导,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开放国内并网,要比去限制它、阻碍它,要明智得多。

应该成立中国光伏联盟

作为战略新能源,光伏不是普通行业,和传统能源均为国企把控不同。光伏产能集中在民企,为了规范行业发展,制止价格战,作为最大制造国,应成立中国光伏联盟(NPVA)。联盟可由国家能源局牵头,行业大企业加盟。职责:1、分配产能;2、指导价格;3、政策协调;4、纠纷仲裁。

光伏需要真正有约束力的行业联盟
  
当前光伏行业的内患表现在:1、无序扩产;2、疯狂价格战;3、光伏行业标准缺失;4、并网受阻,国内市场难有作为;5、缺乏统一有效的,可以和政府、电网、电力沟通的窗口。以上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企业和市场自我调解的能力范围,必须由一个真正有约束力的行业联盟来协调、管理、解决,力挽狂澜。
相关资讯
AI驱动下的全球芯片市场巨变:英伟达登顶,传统巨头跌出前十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的最新报告,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6830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25%。这一增长主要由人工智能(AI)相关芯片及高带宽内存(HBM)的旺盛需求推动,而汽车、消费电子和工业领域则因市场需求疲软出现收入下滑。在此背景下,行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英伟达凭借AI芯片的爆发式增长跃居营收榜首,而传统功率与模拟芯片巨头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ST)则跌出前十名。

脉冲防护性能提升30%!解析Vishay D2TO35H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核心优势

随着电动汽车与工业自动化对电路可靠性要求的提升,高脉冲防护能力功率电阻成为关键器件。威世科技(Vishay)推出的D2TO35H厚膜功率电阻,通过AEC-Q200认证,脉冲吸收能力达15 J/0.1 s,较前代产品提升30%。该器件采用TO-263(D2PAK)封装,在+175°C环境下的功率耗散维持35 W,热阻低至4.28°C/W,为高复杂度车载系统提供稳定性保障。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分析报告:政策驱动与品牌博弈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跟踪报告,中国平板电脑市场迎来显著增长,总出货量达852万台,同比增长19.5%。消费市场在“国补”政策推动下表现强劲,商用市场则因需求疲软略显低迷。本文结合行业动态与厂商策略,深度剖析市场格局及未来趋势。

半导体行业DRAM价格年内首涨:供需逆转下的市场新动向

2025年5月初,三星电子正式与主要客户达成DRAM芯片供应价格上调协议,DDR4均价涨幅达20%,DDR5涨幅约为5%,这是三星自2024年以来的首次调价,标志着持续一年的DRAM价格下行周期正式转向。与此同时,SK海力士、美光等头部厂商同步跟进提价策略,涨幅分别为12%和10%-12%。行业数据显示,PC用DDR4 8Gb(2133MHz)产品现货价格在4月环比上涨22.22%,创2024年4月以来最高单月增幅。

解码机器人产业升维战:政策东风+技术奇点如何重构千亿市场

在AI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的共振下,中国机器人产业正经历着从机械臂到认知体的范式跃迁。随着《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等政策组合拳的出台,产业生态呈现出"技术超进化、场景深融合、价值再定义"的三重变革特征。维科网产业研究中心联合十家头部企业发布的《2025机器人+蓝皮书》揭示:当工业机器人的定位精度突破0.01mm阈值,服务机器人的情感交互通过图灵测试,特种机器人开始挑战深海万米禁区,一个"泛在智能体"时代正在重塑制造业DNA。这场变革不仅关乎生产方式的颠覆,更是在重构人机协同的文明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