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的机遇与挑战:
* 深圳电动汽车产业链已形成
* 动力电池技术仍是最大挑战
电动汽车的市场数据:
* 2012年深圳计划投入新增电动汽车数量在2000~3000辆
* 2015年初步建立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电动汽车产业链,20万辆以上综合生产力
今年两会之际,由科技部制定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正式公布,《规划》确立了“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并明确指出“纯电动汽车(含插电式电动汽车)以小型春的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发作为纯电动汽车产业文化的突破口,开发纯电动小型轿车系列产品(包括增程式),并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试产;开展公共服务领域纯电动商用车并大规模商业示范推广。”
深圳市科列技术有限公司的市场总监仝瑞军先生认为,《规划》的发布使得备受关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更加清晰化,也预示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深圳已建成相对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
深圳市市长许勤表示,深圳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最多的城市,2012年深圳计划投入新增电动汽车数量在2000~3000辆。记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广东省政府制定的《广东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就明确指出,促进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要素集聚、规模集中、配套齐全的电动汽车产业集群。到2015年,初步建立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形成20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综合生产能力。
但是,必须认识到,以动力电池技术为核心的关键技术仍然是电动汽车行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电池成本高,使用寿命短,以及安全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仝瑞军表示,电动汽车的特点是移动、裸露、运行环境差等,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BMS(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锂电池组,由多个单体电池并联而成,BMS要实现单体电池间的均衡,实时监测动力电池组的整体工作状态,并准确估测剩余电量(SOC),从而确保电池组可靠、安全地运行。
深圳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电池生产基地,目前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出现了以比亚迪、五洲龙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推出的K9纯电动大巴累计销量已经达到1200辆;五洲龙依托自有的电池厂,今年也改变战略,主攻电动客车,并计划于4月份推出纯电动校车。
世界首创BMS主动均衡技术 助力多地电动公交成功运行
运行中的电动车辆不断移动位置,这给其维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尤其是电动车辆的核心部件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其运行工况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及时了解锂离子电池组的工作状况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保证电动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仝瑞军告诉记者:“科列BMS具有世界首创的主动均衡功能,而国内首创的无线传输功能,其远程监控系统使传统费时费力的锂离子电池组的维护工作变得更加便捷,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及时了解电池的运行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