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信号干扰设备的设计实现

发布时间:2012-02-9 阅读量:876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中心议题:
    *  手机信号干扰设备设计基本原理
    *  手机信号干扰策略
    *  手机信号干扰设备设计要求与计算模型

1 引言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迅速发展.恐怖组织和不法分子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实施高科技恐怖和间谍活动越来越猖獗,给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更是对当前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大环境提出挑战。因此研究抑制信息犯罪的电子对抗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犯罪案例的上升,当前通信制式下的手机干扰亦成为研究的热点。

2 基本原理

当前通信制式下,基于FDMA/TDMA体制的GSM手机和基于CDMA体制的CDMA手机均是通过接收基站发射的某一频率的电平信号实现通信。因此每一个手机接收机都有一个抗干扰容限,只要干扰信号与干扰目标使用相同频率且信号电平超过接收机的抗干扰容限,就使通信不能进行,从而实现通信干扰。

2.1 干扰策略

(1)噪声干扰干扰信号占用通信系统的部分或整个频谱,但是这些干扰信号值驻留在频谱的一个地方。干扰载波信号采用随机噪声波形调制,即就是将噪声注入接收机来干扰通信波形。由于有限干扰功率被扩展,宽带噪声的干扰功率很低。

(2)扫频干扰在整个或部分频谱内扫描波形,在拟干扰频段和一定时间段内,若干扰信号与通信信号的碰撞概率超过一定数量时,则对通信信号的信噪比,误码率或误帧率造成严重影响,产生有效干扰。因此,只要在通信系统使用频段内扫描波形,使其信噪比或误码率受到影响即可达到干扰目的。

(3)音调干扰单个或多个音调根据干扰策略的需要将其置于频谱内相应位置。其音调数量和位置都会影响干扰性能。单音调是一个单频连续波音调的干扰信号,在一个频率上发射单音调,又称点频干扰。多音调为干扰机发射的多个音调,这些音调或随机分布或位于特定的频率。当总干扰功率一定时,将有更多功率分配给单音调,且比多音调干扰分配给每个音调的功率大,从而提高抑制处理增益的概率。如果目标系统易受特定音调干扰,而且干扰机知道这种情况,音调不能随机分布。因此无论采用哪种音调干扰对策,系统都会默认为该音调精确位于频谱的一个频率,使干扰音调通过接收机的滤波器,且不会产生失真或衰减。

当前干扰多采用噪声或扫频干扰实现通信干扰,针对数字移动通信网络基站所具有的频点数量确定、频率已知及可帧收等特点,提出采用音调干扰实现当前通信制式的干扰。以C网手机干扰为例:干扰信号源针对干扰目标生成的基带信号进行频谱搬移得到对应CDMA 800网络下行工作频段的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送到发射机进一步功率放大,并对大功率射频信号的谐、杂波进行滤波处理后发送至天线,由天线辐射干扰目标。由于手机通信是由接收基站的信号电平实现的,因此只要干扰机发射的同频信号电平到达干扰目标手机的电平高于基站到达干扰目标手机的信号电平,干扰目标手机就不能正常通信。

2.2 设计要求与计算模型

设干扰目标在视距范围内,所需干扰目标的接收信号和干扰信号的距离衰减可视为自由空间传播衰减,自由空间的传播衰减为:

式中:f为信号频率;R为信号传播距离;32.4是频率单位路径衰减。

设发射系统的发射功率为Pc,单位为W;发射天线增益为Gc,单位为dB;发射距离为Rc,单位为km;信号传输损耗为Lost_r_R,单位为dB;信号频率为fc,单位为MHz。发射信号到达接收系统的功率为:

同理,设干扰系统的发射功率为Pj,单位为W;系统损耗为Lsys,单位为dB;发射天线增益为Gi,单位为dB;发射距离为Rj,单位为km;信号传输损耗为Lost_j_R,单位为dB;信号频率为fc,单位为MHz(与干扰目标相同)。则干扰信号到干扰目标的功率为:

由于GSM手机和CDMA手机都有一个抗干扰容限指标,因此,只要干扰信号(不需要太强的功率)产生的综合效果达到或超过手机接收部分的抗干扰容限,就能产生有效干扰,从而阻止手机的正常通信。通过分析通信目标的信号调制样式,即可得到的有效干扰目标的抗干扰门限为JSR。即:

由此可根据干扰距离要求,以及对目标系统的参数分析,可得到相应的干扰机发射功率。

相关资讯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下)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上)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3点区分TCXO温补晶振与OCXO恒温晶振

电路板中常用到恒温与温补这两种晶振,恒温晶振与温补晶振都属于晶体振荡器,既有源晶振,所以组成的振荡电路都需要电源加入才能工作

体积缩小58%!Vishay发布185℃耐受汽车级TVS解决方案​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尤其在48V架构、ADAS与电控系统普及的当下,对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的功率密度、高温耐受性及小型化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大功率TVS往往体积庞大,难以适应紧凑的ECU布局。威世科技(Vishay)日前推出的T15BxxA/T15BxxCA系列PAR® TVS,以创新封装与卓越性能直面行业痛点,为下一代汽车设计注入强大保护能力。

SK海力士突破6层EUV光刻技术,1c DRAM制程引领高性能内存新时代

韩国半导体巨头SK海力士近日在DRAM制造领域实现重大技术飞跃。据ZDNet Korea报道,该公司首次在其1c制程节点中成功应用6层EUV(极紫外)光刻技术,显著提升了DDR5与HBM(高带宽内存)产品的性能、密度及良率,进一步巩固其在先进内存市场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