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IOS Android系统是否在山寨?

发布时间:2012-01-30 阅读量:1363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中心议题:
    *  IOS vs Android


11月月初,Android4.0系统正式发布。上周,国内品牌纽曼率先推出了预装Android4.0系统的平板电脑,另一个数码品牌蓝魔也抓紧跟上了节奏,一场代号为4.0的圈地运动已经暗藏风云了。

悄悄的Android4.0来了,纽曼发布了首款机器——K97

想当初,Android3.0的系统发布时,正值我们的春节假期,并且为了追求更好的兼容匹配,谷歌关闭了源代码的开放。还好这次他们学乖了,没有占用宝贵假期,同时又兼顾了即将到来的圣诞促销,更重要的是再一次开放了源代码,让更多的厂商可以参与其中。

Android3.0发布日期对于国内用户来说确实有点尴尬,只为核心的几个品牌提供源码也让国内的很多厂商懊恼不已,但在当时我们依然对这个应用体验有大幅度提升的系统有非常高的预期。当然,其中不乏被iPad统治久了以后的反叛心理和审美疲劳。可惜Android3.0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经过接近一年的运作,拥有了各种尺寸、各种设计、各种定位的不同平板的支持,却依然被iPad 2完爆。

其实Android3.0的系统和产品已经足够优秀了

输在哪里了?简单四个字就能说明:应用体验!但是就像太极八卦一样,这四个字衍生出去的范围就太广了。比如应用程序的质量,比如底层后台的优化,比如上手的复杂度,比如数据和信息的管理……很多很多方面,综合反应从而影响了结果,左右了销量。

Android4.0再次开源了,因为偶数代系统是手机和平板的公用平台,对硬件的要求回归了理性,因此更多的平板厂商可以参与其中了。有人说,Android4.0的前景一定比Android3.0要好很多,甚至是能够给安卓平板带来新的生机。但是,平板产业的叫好不叫座,苹果的一家独霸整个市场,难道仅仅是系统不给力这么简单吗?

高雅和低俗 安卓平板还是太山寨

记得郭德纲经常调侃说,喝咖啡高雅,吃大蒜低俗。调侃吗,倒不是说吃大蒜不好,只是说可能相比咖啡来说大蒜更难被接受吧。很不幸,现在的安卓平板确实吃了不少蒜。

比较iOS的应用,Android系列的确实有些山寨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Android2.X的普及概率和Android3.X的用户体验都已经做到不错了。不过凡事都怕对比,邻居家小孩叫iPad,每次考试都得100分,我们家得90分的孩子自然就被认定为学习不好的那一种了。

撇开界面和系统本身不说,Android系统的应用就略显山寨了。iPad有大把的付费应用,并且用户们貌似还都很买账,就连最抠门的中国用户都有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在App Stroe里面用真金白银购买应用程序,并且将这种购买当成一种“喝咖啡”的高雅享受。这样就极大的刺激了开发者们的神经,他们会更用心的对软件进行优化和功能的丰富。而Android方面,大部分的应用程序都是免费的,小量的收费软件在国内也是无人问津。这种反差造成了有能力的开发者都扎进了iPad端的应用开发,Android应用纯属当成了玩票性质,并且很多是直接山寨的iPad方面的应用,效果和体验就大打折扣了。

一直在模仿 所以没超越

应用方面一直在山寨iPad的,产品的特点和卖点也是,于是Android阵营的平板陷入了一个怪圈——“一直在模仿,所以没超越”。产品的外观方面,大家都跟iPad看齐,无论是设计的思路还是整体的造型出奇的相似,甚至大家喜欢跟iPad系列比重量,比厚度。
相关资讯
贸泽电子授权代理英飞凌丰富多样的产品组合

英飞凌XENSIV™ PAS CO2 5V传感器可持续提供高质量数据,并且满足WELL™建筑标准的性能要求。

红外传感器的选型要素与应用场景解析

红外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检测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安防监控,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

DigiKey发布《机器人技术探秘》系列:联合Eaton与SICK深入探索机器人自动化新纪元

随着全球制造业迈向集成化与数字化,独立机器人单元正逐渐融入更广泛的自动化系统。DigiKey 本季发布的《机器人技术探秘》的第 5 季《未来工厂》视频系列,联合行业领先企业 Eaton 和 SICK,系统解析了从电气控制、传感技术到数据互联等多个层面的前沿解决方案。新一季邀请了多名专家,一起探讨支撑现代机器人制造与自动化的基础设施与创新技术。

SEMI-e 2025深圳半导体展9月启幕!全产业链覆盖,超千家龙头集结

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暨2025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展将于2025年9月10日至1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隆重开幕。本届展会由CIOE中国光博会与集成电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中新材会展与爱集微共同承办,以“IC设计与应用”、“IC制造与供应链”及“化合物半导体”为核心主题,系统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