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book 轻薄拆解】宏碁S3-951 VS. 东芝 Z830

发布时间:2012-01-13 阅读量:231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中心议题:
    *  【Ultrabook 轻薄拆解】宏碁S3-951 VS. 东芝 Z830




相信没有哪个人希望自己的笔记本又大又沉,所以在笔记本发展的20多年里,我们看到一代又一代的超轻薄笔记本,但超轻薄笔记本始终没有得到普及。然而随着 2011年英特尔Ultrabook 超级本的推出,超轻薄笔记本终于走上了普及之路,各大厂商纷纷发布全新的Ultrabook。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媒体对多台Ultrabook进 行拆解对比。那么既然都是叫做Ultrabook,机身厚度有都是那么的薄,不同厂商之间的设计会有多大的差别呢?接下来编辑为您带来两款 Ultrabook的拆解对比。它们分别是东芝的R830和宏碁S3-951。



宏碁S3-951的电池是T型的,它将整个机身内部分成了3个区域,它们分别为面积最大的电池区域、左侧的硬盘 无线网卡区域和右侧的配有CPU、芯片组的主板区域。它们之间由线缆相连接。



东芝Z830的机身内部设计非常简单,黑色部分是电池,上方的电路板就是主板了。

 




相比之下编辑认为东芝Z830的设计更加合理一些,电池和主板比较规整的分布在机身的内部,没有像S3-951那样有许多的线缆在电池上方分布。



我们看到宏碁S3-951的电池与普通笔记本的电池形状非常不同,它是一个T型的,并且非常扁平。之所以可以做成这个样子,主要是因为受体积的限制,超轻薄 笔记本内部空间非常小,而超薄笔记本的普通的笔记本电池由电芯组成,它的体积是一定的,难以其满足日益变薄的笔记本,所以轻薄笔记本通常采用锂离子聚合物 电池,它不但可以做成任意形状,并且它的容量更大。



东芝Z830同样采用锂离子聚合物电池。

 




虽然S3-951的电池面积更大,但厚度较薄,所以与东芝Z830相比电池容量并没有大很多。


宏碁S3-951虽然机身厚度非常的轻薄,但它还是采用了保准的2.5英寸SATA接口硬盘,它可以连接普通的机械硬盘,降低整机的售价。并且宏碁也将推出机械硬盘版的S3-951,最低售价为6999元。



东芝Z830的硬盘采用mini SATA接口的SSD,体积小巧,但价格比较贵。

 




虽然宏碁S3-951的硬盘位是标准的2.5英寸SATA接口笔记本硬盘,但测试的机型并不是机械硬盘,而是120GB的SSD,比东芝Z830 64GB ssd 要大一些。



在内存的设计上,东芝Z830采用了传统的可插拔的DDR3内存,用户可以自行升级更换;而宏碁S3-951则将内存焊接到了主板上,虽然不能更换,但4GB的容量足以应付日常应用。



由于采型用了2.5英寸硬盘和T型的电池,所以S3-951的技术内部不被划分成了许多的小块,其中左侧较大的一块带有CPU的PCB版是主板;而机身左侧的硬盘周围还配有两块小的PCB版。

 




宏碁S3-951的主要PCB模块。



东芝Z830的内部设计就要简单的多了,从图上看,所有的主要部件都集成在一块主板上。



不过通过进一步的拆解,我们看到,东芝Z830其实是由一块较大的PCB与一个较小的PCB组成。其中较大的主板上分布着CPU、芯片组、内存、硬盘等主要部件,而较小的PCB版则主要提供网卡接口以及USB接口。

 





通过拆解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两款超级本来自不同的厂商,但其机身内部很大一部分空间都用来装载电池,这保证了笔记本的续航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宏碁 S3-951居然采用了2.5英寸的标准尺寸笔记本硬盘,这让它可以装载普通的机械硬盘,虽然在性能上不及SSD,但它使得超级本在拥有更大存储容量的同 时,压缩了成本,降低了超级本的售价。
相关资讯
台积电涨价10%背后:黄仁勋的“价值论”与全球芯片博弈

近期,台积电(TSMC)宣布酝酿调涨晶圆代工报价10%,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高度关注。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公开表示,尽管台积电先进制程价格高昂,但其技术价值与产能保障“非常值得”,此举被业界视为对台积电定价策略的强力背书,亦凸显双方在AI芯片领域的深度绑定。

博通第三代200G CPO技术重塑AI算力基础设施格局

在全球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光互连技术正经历革命性突破。2025年5月15日,博通(Broadcom)正式发布第三代单通道200G共封装光学(CPO)产品线,标志着光电子集成技术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该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超大规模AI集群的带宽瓶颈,更通过系统性创新重构数据中心架构设计逻辑。

AMD 2025年Q1 x86处理器市场表现深度分析

全球权威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于5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AMD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多项市场突破。在x86处理器领域,该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产品组合优化,在服务器、桌面及移动端市场均取得显著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AI产业突破封锁的韧性发展路径及未来展望

在全球科技博弈背景下,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持续升级。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会上明确表示,腾讯已具备应对供应链风险的充足储备与技术创新能力,标志着中国AI产业正加速走向自主化发展道路。本文结合产业动态与政策趋势,剖析中国AI产业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ASM International战略布局应对贸易壁垒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ASM”)近期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引发行业关注。2025年5月15日,该公司宣布将通过转嫁关税成本、加速美国本土化生产及优化全球供应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壁垒。面对美国近期加征的“对等关税”政策(涵盖钢铁、汽车等商品,未来可能扩展至半导体领域),ASM展现出显著的供应链韧性:其亚利桑那州工厂即将投产,新加坡基地产能同步扩充三倍,形成“多区域制造网络”以分散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其增长引擎——2025年中国区销售额或突破预期上限,占比达总营收的20%,凸显其在差异化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反映了半导体设备行业对关税政策的快速响应,更揭示了全球产业链从“效率优先”向“安全韧性”转型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