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表不存猫腻,却成电费剥削者?

发布时间:2011-12-2 阅读量:1604 来源: 发布人:

中心议题:
    *  智能电表的好处
    *  智能电表不智的原因
解决方案:
    *  电力公司应普及智能电表知识


近日上海等地居民曝光安装智能电表后电费飙升,质疑电表质量和电力公司从中作梗。其实这一现象在英美等国早有前科:安装智能电表并不一定意味着电费的下跌,它并没有智能到可以主动节省用电量,目前阶段来说,它只是一个优化人们用电习惯的工具,而充分的使用知识普及才能确保智能电表推广成功,中国电力公司缺乏普及使用常识,只是简单粗暴的“一安了之”,却让本该节能的智能电表成为电费剥削者。

智能电表其实是有效节能的工具,但在中国没有发挥出其功效

智能电表本应是好事

与老式电表相比,智能电表具有计量精度高、智能扣费、电价实时查询、电量记忆、抄表时间冻结、余额报警、信息远程传送等功能特性,能最大限度避免人为错误,还能有效防止窃电行为。

1、智能电表是未来智能电网终端的发展方向

智能电表其实是为实现国家智能电网而推出的计量设备,是该系统建设重要环节。所谓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建立在集成、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等技术设备,实现电网安全可靠和经济高效的目标,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等主要特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是实现电能信息全采集、全覆盖、全预付费的基础,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绝了原人工抄录出现的用电误读、误抄、漏抄和抄表不及时等问题。

2、智能电表有好处:可随时查看电量电费

在宣传中智能电表好处很多:这种新型智能电表使电力用户不用跑到屋外找电表查电量,直接可以通过电表上的液晶显视屏查询电费、告警、历史用电、实时电价及供电曲线等信息,了解自家在不同时间的用电情况,在用电波峰的时候关闭某些电器,根据自己需求,制定用电计划,在精打细算中节约用电。还可以由电脑远程自动抄表,将大大提高抄表精确性和工作效率,有效避免人工抄表的误差,并可远程分析电表数据,帮助供电企业掌握客户用电信息,第一时间获取现场故障和异常情况,方便及时抢修,减少停电时间。

智能电表为何不智

理论上,智能电表确实能降低人们的电力开支,使电力消费更加合理。但电表偶尔出现的技术缺陷,加之大部分情况下人们缺少智能电表使用常识,以及电力公司缺乏对消费者的服务,导致不少消费者面对智能电表不知所措。2月中旬以来,上海等地不断有网友表示更换智能电表,导致电费飙升翻倍情况。电费突涨的背后,都有更换智能电表的影子,这也是智能电表在国外推广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1、美国曾接大宗投诉:智能电表让电费飙升

《纽约时报》曾报道美国一位陆军士兵在服役回家后发现,自从安装了智能电表其用电费用一月比一个月高。尽管他用电已经非常节省,但电费还是照涨不误,他认为是智能电表将其剥削得“一干二净”。“智能电表增加电费”这一问题已经引发了美国全国性的讨论。2010年美国各大电力公司在全美境内共安装了约200万块智能电表。从那之后,各大电力公司的噩梦便开始了,各种投诉如潮水般涌入,在某些州工作人员甚至接到了群众的集体诉讼。投诉的主要内容是“新电表增大了用电量”。2009年,为使美国电网更加现代化,奥巴马政府从联邦刺激资金中拿出34亿美元,其中的一部分花费就用于安装智能电表,然而没有料到结局会是如此。

 

 



2、智能电表无质量问题和“猫腻”

对于中国智能电表安装之后居民用电量飙升导致电费翻倍的情况,电力公司针对民众的质疑对电表做出检测表示绝大多数电表并不存在质量问题。但对于智能电表为何不节电,美国电力公司则给出了调查分析:美联邦政府下令一家独立的咨询公司进行彻底调查。2010年9月,这家公司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大部分情况下,智能电表的精确性是没有问题的,这与电力公司的说法一致。在对投诉逐个分析时发现,大部分投诉是由于热浪过境、个人生活习惯的改变,或者旧电表老化收取电费过低而造成的。但同时,报告指出,电力公司在指导消费者使用智能电表、解决消费者困扰方面做得极差。

3、节能无效:电表智能仅停留在“更敏感”上

目前中国的智能电表的智能仅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其中导致电费增长的原因就是它更为敏感,任何细小的电流都会让电表转动。而此前中国使用的的传统电表通常是一个圆盘随着用电量旋转的“感应式电表”,圆盘由轴承支撑着。随着时间流逝,轴承逐渐老化摩擦增加,旋转速度会变慢,此前支付的费用比实际使用电力要少;由于智能电表能准确地测定用电量,结果便是“电费上涨了”。另一方面,智能电表目前并不能主动帮助节省家庭用电量,它更像是用一种精确的方式提醒消费者随时注意电能的消耗,因此更换的不仅仅是电表,也是对人们用电习惯的一次转变,而在这方面电力公司工作并不乐观,导致了居民对这种电表的误解,也没有起到“节能”的作用。

智能电表如何才能节电

智能电表和智能电网的联合,理论上来说确是节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加州一家非盈利性机构电力研究所的分析预测,如真能利用智能电表建立起覆盖全美的智能电网,截止2030年美国全境的电力消费将降低4%以上,这意味着能给消费者及电力公司节省204亿美元——但这些预测都要建立在消费者充分接受智能电表的普及教育的基础上。

1、打好用电时间差

智能电表可以更精确地分辨家庭用电的时间区间,在实行阶梯电价的今天,在高峰时段用电跟闲暇时段用电价格相差一倍多。由于智能电表可显示电表中家庭用电的情况,居民可以利用好用电的“峰谷”时段,在用电高峰期减少用电量,将一些电气设备的使用放在在谷底时。例如,顶峰时(早8点到晚10点)电价是6毛钱/度,而谷底时电价为3毛1,居民可推算出“下午煲一锅汤比晚上洗一篓衣服还贵”这样的现实,所有与时间不相干的用电,该等到深夜与周末,此包括所有与洗衣烫衣相关的活动,大部分的烘培、一部份的煲汤炖肉等 。

2、电表督促养成节电习惯

正如前文所说,智能电表比传统电表更为敏感,任何细微的电流都会被记录在案。而中国家庭此前并不注意一些用电细节,例如关掉电视或电脑后,屏幕上的电源开关还亮着,或者电脑在待机状态,各种充电器还插在电源上……这样其用电量尽管很微小,但也会被记录下来,更何况很多中国家庭并不习惯将小电器的电源全部切断,这样积累下来的电量其实也不小。加拿大曾有家庭针对智能电表导致用电增多的情况,特意买了一个检测各电器用电量的仪器,结果一天的跟踪发现,一把普通的电热水壶却是用电大户。因此,让更多的人“智能”的用电才是智能电表的功能所在,否则电费只会一路飙升。

3、电力公司应科普常识

加利福尼亚州一家非盈利性机构电力研究所的分析预测,如果真能利用智能电表建立起覆盖全美的智能电网,截止2030年美国全境的电力消费将降低4%以上,这也意味着能给消费者及电力公司节省204亿美元。但这些预测都要建立在消费者充分接受智能电表的普及教育的基础上。而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安装智能电表仅是电力公司发布一个停电通知,并没有深入指导用户如何使用智能电表,达到节能的目的,也就在这场电费质疑事件中难逃其咎。

总结

智能电表并不是一安就可见效的节能工具,它在目前阶段发挥的作用是让民众改变生活用电习惯,优化用电方式。中国的电力公司简单粗暴地安装而不普及使用指南,难免导致智能电表成为形象工程和吸金工具。

相关资讯
博世德国工厂战略调整:裁员1100人应对转向系统市场变局

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集团于7月22日(周二)宣布,将在其位于德国南部的工厂实施裁员计划,涉及约1100个岗位,占该工厂员工总数的10%。此次调整主要影响装配线与后勤职能部门员工,被视为公司应对欧洲转向系统市场结构性挑战的关键举措。

TCL电子中期净利预增45%-65% Mini LED全球市占率跃居第一

2025年7月22日,TCL电子(01070.HK)发布盈喜公告,预计上半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达9.5亿至10.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提升45%-65%。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波动背景下,公司凭借技术升级与供应链优化实现逆势突围,经营韧性凸显业绩成长动能。

微软启动销售人员薪酬调整计划,AI工具赋能成新财年重点​

微软公司于近日结束2024财年后,对全球销售团队启动专项薪酬补偿计划。根据内部文件显示,在本财年因"系统性挑战或不可控财务因素"导致业绩未达标的销售人员,将获得基于更高配额完成比例的额外奖金。此举被视为稳定核心团队的重要措施。

OpenAI与甲骨文深化合作 全美新增4.5吉瓦AI算力基础设施

OpenAI与甲骨文(Oracle)近日宣布扩大战略合作,计划在美国新增总容量达4.5吉瓦的数据中心集群,以支撑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与部署。此次扩容将使双方联合运营的算力基础设施总量突破5吉瓦,预计部署超过200万颗专用AI芯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AI计算平台之一。

德州仪器Q3盈利预警引股价震荡 芯片需求疲软与贸易不确定性成焦点

全球模拟芯片龙头企业德州仪器(TI)于7月22日发布最新季度财报,尽管第二季度营收达44.5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但公司对第三季度的保守预测引发投资者担忧。财报显示,德州仪器预计第三季度每股收益区间为1.36-1.60美元(中值1.48美元低于分析师预估的1.52美元),营收指引44.5亿至48亿美元(中间值亦低于市场预期的46.2亿美元)。受此影响,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时段大幅下挫11.4%,创年内最大单日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