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混合FEBI实现高效仿真

发布时间:2011-09-28 阅读量:113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中心议题:
        *利用混合FEBI实现高效仿真

有限元法(FEM)作为一种分析和设计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天线、微波和信号完整性等众多电子工程领域。FEM求解器与其它矩量法(MoM)和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等数值方法相比拥有多项显著优势。这些优势包括:能够处理复杂的非均匀和各向异性材料;能够借助四面体单元准确地描绘复杂几何形状;能够使用高阶基函数实现准确性;以及具有多种端口和入射波等激励方式。利用这些功能优势,FEM就能够以极高的准确性对波导结构进行建模。

 

但是,对于开放空间问题(例如天线向开放空间辐射的时候),FEM求解器需要通过在人工截断的边界表面上设定辐射边界条件(RBC),以便将无限域截断为有限域。两种广泛使用的RBC包括一阶吸收边界条件(ABC)和理想匹配层(PML),后者通常情况下都能够提供最佳的准确性。两种方法都保留了FEM系统矩阵的稀疏性,但仅适用于凸起的辐射表面。两种都属于近似方法,都存在准确性问题,也就是会产生来自辐射表面的非物理伪反射。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增大RBC与辐射结构的间距,使反射降至可忽视的水平,来予以解决。

 

另一方面,积分方程(IE)法(比如MoM)则非常适合对位于匀质边界或无限大介质中的结构进行建模。其分析内核采用格林函数,可以在无穷远处采用Sommerfeld辐射条件。因此,不管是从内存占用,还是从CPU时间占用来说,对多个在空间上分离、互不相连的同质结构,IE求解器都毋庸置疑地成为了更好的选择,因为它不需要对目标之间的空间进行详细的建模。

 

早在1990年就已经成功实现了FEM求解器和IE求解器的混合算法,这个方法现普遍称为混合有限元边界积分方法(FEBI)。这种方法把边界积分(BI,Sommerfeld辐射条件的MoM解)用作FEM解的截断边界,因此可以在理论上准确地处理远场辐射条件。这样就引出了一系列感兴趣的特性,比如可用作任意形状的、距离辐射体很近的全共形辐射表面。

 

本文将介绍ANSYS公司在HFSS中提供的一款全新的FEBI求解器。该求解器得力于近期区域分解方法的进步。在现有的FEBI方法中,无限未知域被分割为两个互不重叠的域:一个有界FEM域和一个无 界同质外部域。两个域间的耦合通过其交界面上合适的边界条件加以考虑。

 

 

图1:将目标域分解为FEM域和IE域。(电子系统设计)
图1:将目标域分解为FEM域和IE域。

 

基于域分解的FEBI求解器

 

FEBI求解器首先将原始的目标域Ω分割为两个互不重叠的子域Ω1和Ω2,如图1所示。

 

 

电子系统设计

 

Ω1和Ω2之间的公共界面在FEM域中表达为?Ω1,在IE域中表达为?Ω2。有必要进行这种区分,因为现有公式允许两个域间的非共形耦合。也就是说,可以分开处理各个域的网格剖分、基函数和基函数阶数、矩阵建立和求解过程。对于一个稳健的FEBI求解器来说,能够以模块化的方式处理每个域的不同基函数阶数非常重要,因为更高阶的IE求解器仍在开发过程中。

 

根据上述的域分解情况,最终的系统矩阵可表示为

 

 

电子系统设计

 

这里,AFE和ABI分别代表FEM域和BI域的系统矩阵。C是两个域之间的耦合矩阵。由于仅是通过界面上的电流和磁流来实现耦合,因此这种耦合非常稀疏。等式2的解可以通过进行如下拆分而迭代求得

 

 

电子系统设计

 

然后得到

 

 

电子系统设计

 

域分解法的优势可从(4)式中清楚看出。将FEM域与BI域去耦后,并行化就变得不重要了。上文已经介绍BI可在FEM中用作准确的截断边界。由于这种实现方式的模块化特征,可以轻松地实现先进的FEM求解器和IE求解器的混合求解。

 

应用

 

在本节中,将重点介绍使用这种混合方法的两个例子来突显FEBI的优势。如前文所述,一阶ABC可以用于足够大的有界共形空间,但这个空间不能有凹陷。另一方面,PML可以拉近与模型的间距,但却最适合于长方体有界区域。对混合FEBI技术来说,由于可以精确计算边界上电流和磁流的耦合,因此不用考虑这些外形和大小的约束问题。从这种新边界的测试显示可以看出,当间距为λ0/10的时候,能够实现速度和求解规模的最佳平衡。这里,λ0是开放空间中的波长。另外,FEBI边界可以做到完全共形,包括凹区域。除此之外,还可以把模型的各个独立部分闭合到单独的域,每个域都有一个BI边界。通过使用高度共形和分离空间的区域,可以大幅度缩小有限元求解域的范围,从而实现高效率的仿真。为证明这一点,下面将介绍两个例子,其中一个使用独立空间,另一个使用高度共形边界表面。

 

 

图2:采用矩形喇叭馈源的介质透镜。(电子系统设计)
图2:采用矩形喇叭馈源的介质透镜。

 

第一个例子使用的是完全符合教科书的介质透镜,透镜及其馈源喇叭如图2所示。透镜将来自于源天线的电磁场聚焦于正前方。仿真的透镜采用长方体波导管作为馈源,其εr=2.56,正面直径为4.4λ0。然后使用混合FEBI法对系统进行分离域的建模:馈源喇叭及周围的长方体空间作为一个域,透镜周围的圆锥形区域作为另一个域,每个分离空间的截断面都采用了BI边界。

 

 

图3:透镜的辐射特性。(电子系统设计)
图3:透镜的辐射特性。

 

为便于比较,同时采用了PML对该天线系统进行建模:为准确求解,使用了一个更大的长方体空气盒子将整个模型包含在内,并相距辐射体足够距离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与采用PML仿真相比,FEBI模型使用的较小空间可以将内存占用降低10倍。图中同时显示了两种仿真计算所得电场的阴影图。如其所示,虽然FEBI仿真使用的分离空间较小,但透镜和喇叭内外的电磁场都得到了准确的计算,并与PML计算的结果相吻合。喇叭的反射系数(Г)随与透镜的距离缩小而增大。在比较加透镜前后的喇叭端口反射时,两种仿真都显示了1.8dB的相同Г增长。图3是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该天线系统的前向方向图,再度体现了FEBI与PML之间的高度吻合。图2和图3表明,FEBI在使用分离空间来确定天线系统的特性时,具有非常好的准确性。

 

 

图4:安装在卫星上的螺旋天线阵列。(电子系统设计)
图4:安装在卫星上的螺旋天线阵列。

 

第二个例子考查的是一组安装在复杂平台上的天线阵列(图4)。它是一个由螺旋天线组成的7元阵列(安装在卫星平台上)。卫星两端之间的长度为18英尺,天线的工作频率为3.5GHz。由于这是一个大型模型,所以还是采用域分解法(DDM)来将FEM域分割为多个较小的域。这种集成运载平台的天线系统之前曾采用了标准的ABC进行仿真,并使用了大型的闭合长方体空间。该模型闭合空间的体积大约为21000λ,DDM将求解范围分解为34个域。仿真总共需要的存储空间为210GB RAM。

 

 

图5:卫星安装天线阵列的辐射特性。(电子系统设计)
图5:卫星安装天线阵列的辐射特性。

 

 

图6:7元阵列同等激励下的辐射电磁场三维极坐标图。(电子系统设计)
图6:7元阵列同等激励下的辐射电磁场三维极坐标图。

 

FEBI仿真采用了全共形空间,该共形区域如图所示。闭合的空间体积下降为1200λ3。由于目标空间缩小,且只需要在12个域上应用DDM,所以仿真只需21GB RAM便已足够。因此,相对于使用标准RBC求解,FEBI仿真所需存储空间大幅减少。图5是两种仿真在同等幅度和相位激励下所有天线元的辐射特性,两种特性实现了完美的吻合。使用FEBI对位于卫星上的等激励天线阵列仿真得出的三维极坐标方向图如图6所示。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通过将FEBI与高度共形的有界域结合使用,便可在单个计算机上完成大型复杂天线系统的仿真工作。

 

本文小结

 

混合FEBI是HFSS的FEM求解器中一个功能强大的新成员。设计工程师可以利用这种新技术将FEM仿真的优势与IE求解器的效率和准确性相结合,用于处理开放边界问题。这个方法对共形区域、凹空间和独立空间都能取得较好的准确性,可以让用户缩小FEM求解域的范围,从而大幅度缩短求解时间和减少求解所需占用的存储空间。

相关资讯
赋能新质生产力!WAIE2025深圳落幕,千项智造成果引3万专业观众瞩目

燃情落幕!7月30日至8月1日,为期三天的WAIE2025(第六届)全数会智能工业展及大会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1号馆圆满收官。本届展会以“聚焦数字经济,赋能智能工业发展”为主题,成功打造了一场汇聚全球前沿技术与产业智慧的创新盛宴。现场不仅吸引了30000余人次专业观众亲临探索,线上直播观看更突破10万+人次,数百家行业领军企业携千余项创新成果震撼亮相,共同擘画了智能工业发展的蓬勃图景。

大立光7月营收创年内新高 高端镜头占比提升驱动旺季行情

光学镜头龙头大立光(3008.TW)公布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7月合并营收达54.13亿元新台币,较6月大幅增长31%,同比微降0.1%,创下本年度单月营收峰值。累计前7个月总营收316.65亿元新台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4%,反映产业链复苏态势。

电视面板8月价格走势分化 中小尺寸止跌大尺寸跌幅收窄​

根据集邦科技(TrendForce)8月5日发布的最新面板价格数据,持续下跌近半年的电视面板市场在8月上旬迎来关键转折点。数据显示:32英寸、43英寸及50英寸中小尺寸电视面板价格在本月上旬结束连续6个月的跌势,正式止跌回稳!而大尺寸面板(55英寸、65英寸、75英寸)虽然延续跌势,但跌幅已明显收敛至约1美元。

鸿海7月营收创新高,AI与消费电子驱动同比增长7.25%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于8月5日正式发布2024年7月财务数据。数据显示,当月合并营业收入为6138.6亿元新台币,相比6月实现了13.6%的月度提升,较2023年同期增长7.25%,创下历年7月的最高纪录。这一强劲增长主要受到人工智能(AI)领域相关产品的持续需求驱动,同时电脑终端设备与消费智能产品的市场热度同步上升,推动整体业绩超预期发展。管理层预计,随着运营环境优化,第三季度业绩将超越第二季度表现。

全球首创"一脑多态"人形机器人合肥亮相,破解工业柔性制造难题

8月5日,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与西安交通大学具身智能研究院联合发布全球首创"一脑多态"架构人形机器人凌枢(LingShu)。作为具身智能领域的突破性产品,该机器人在跨场景集群协同作业领域实现技术革新,标志着工业场景智能化应用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