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的英利模式 英利投资上百亿布局天津背后

发布时间:2011-04-6 阅读量:1196 来源: 发布人:

 无论对英利还是天津宁河,这都是一件大事。

  3月11日,英利天津光伏产业基地在宁河现代产业园区开始奠基,英利牵手天津宁河正式拉开帷幕。一边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巨头,总资产285亿的美国上市公司,一边是迅速发展的天津,强强联手之下,项目虽刚刚开始,未来却已经可以预见。

  投资总额上百亿元,未来五年内建成1吉瓦光伏完整产业链项目和年产3吉瓦光伏组件封装项目,带来上万就业岗位,数字是枯燥的,却能够真实的展示英利的决心。

  全产业链的英利模式

  投资天津,英利有着自己的长远规划。“天津项目是英利总体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英利集团副总裁赵志恒告诉新金融记者。

  目前,作为中国光伏领域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英利共有保定、衡水、海南等三大生产基地。“天津是英利的第四大生产基地,建成之后产量将仅次于保定总部。

  作为全球著名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商,英利有超过90%的产品出口海外,但其河北保定总部并不具备港口优势,英利的产品均需从保定陆运至天津港(600717),再集装箱海运至欧洲和北美。而此次建设的3GW组件封装基地,将使英利得以先将较轻便的电池片从保定运输到天津,然后再在天津封装成光伏组件,进一步为这个光伏行业的“低成本之王”节省物流成本。

  根据规划,宁河基地将会采用英利的全产业链模式,实行1+3发展计划。即年产1吉瓦的全产业链模式,从多晶硅锭、硅片、光伏电池片、光伏电池组件到组装都将在宁河完成。同时,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吉瓦的规模。

  全产业链模式正是英利得以快速发展的优势之一,光电专家邝少平解释道:“这种纵向产业链整合可以使产品生产能够得到保证,不至于被上游供应商卡死,可以提供经济效益,创造更好的利润而不受上游市场变动的影响。”

  宁河县长李树起介绍:英利项目将会分期进行。一期建设年产300兆瓦光伏完整产业链项目,接下来的五年将建设1吉瓦(1000兆瓦=1吉瓦)光伏完整产业链项目和年产3吉瓦光伏组件封装项目。过百亿的销售收入,上万的就业岗位……就增强全县的综合经济实力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为什么选择宁河

  作为世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重要一员,英利在行业内的影响不言而喻,选择天津宁河有其独到的理解和经营智慧。

  “天津宁河的综合优势明显,这是我们布局天津的主要因素。”赵志恒告诉新金融记者。

  而宁河县长李树起同样表示:“宁河区位优势明显,这是英利和其他项目落户的主要因素。”

  翻开华北地区地图,不难看出,宁河的地理位置优越。环渤海经济区核心区域,位居北京、天津、唐山和曹妃甸工业区几何中心地带,接壤天津滨海新区,连接线达70余公里。天然的地理位置为宁河吸引英利增加了重要的砝码。

  事实上,英利落户宁河亦不是一帆风顺。“很多地方都邀请我们去投资,滨海新区领导向我们推荐宁河,通过细心的比较,最终选择了这里。”赵志恒表示。“作为企业来讲,肯定会选择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地区,上百亿的投资,这么大的项目肯定要考虑综合优势。”

  从更广阔的发展机遇看,天津,特别是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坚定了英利投资的信心。“滨海新区总产值已经超过了上海浦东,并且更适合英利的发展。”在天津整体空间布局中,与天津滨海新区一并纳入东部滨海发展带的宁河,交通环境优越,与滨海新区核心区、天津中心城区、唐山曹妃甸、北京,整体纳入了1小时经济圈。

  同样,自然资源丰富,人均占地面积居全市之首,也是英利将橄榄枝伸向宁河的重要原因。据宁河县工作人员介绍,工业发展上,宁河按照“一带七区五产业”的布局,启动实施了总面积105平方公里的西南部工业园区集中连片开发,现代产业区、潘庄工业区被市政府批准为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形成了金属制品、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高档包装纸五大主导产业。区位优势之外,天津方面的热情也是英利最终落户的重要因素。

  李树起表示:“为尽快促成英利集团投资项目,王治平副市长于2010年10月29日,带领有关负责同志,驱车前往英利集团走访考察。”

  英利跟天津市签署“建设光伏产业口岸基地”的战略合作文件,从初步接触到3月11日项目奠基,一共不超过半年。

  “天津方面的有关领导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对项目的落实帮助很大,虽然困难不少,但是项目按时推进我们充满信心。”赵志恒说。“为英利项目,宁河提供了大量土地资源。”
 

 
充分考虑环保因素

  英利全产业链落户宁河,环保成为关心的话题。“英利在天津投资的项目可以说将环境影响降到了最低。”赵志恒表示。

  事实上,作为中国光伏领域唯一获得“中国环境友好型企业”称号的光伏企业,英利将环境保护与实现企业发展放到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

  据介绍,英利天津项目采用全球最先进的生产设备,设备配备专业的节水节电设施。在生产工艺的选择上,充分考虑环保因素,选用能耗低、污染小的生产工艺。

  “英利从事的新能源行业,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环保一直是我们的重要议题。”赵志恒表示。“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将在天津设立研发中心和物流基地,这样英利在天津项目才会真正的实现全产业链模式。”

相关资讯
CIS芯片龙头年报解读:格科微高像素战略如何实现287%净利增长

格科微电子(688728.SH)2024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年度营收突破63.83亿元人民币,实现35.9%的同比增幅,归母净利润呈几何级增长达1.87亿元,EBITDA指标跃升107.13%至14.15亿元。这种爆发式增长源自其在CMOS图像传感器(CIS)领域实施的"技术锚定+场景穿透"双轮驱动战略,特别是在高像素产品矩阵构建和新兴应用市场开拓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RS2604 vs 传统保险丝:技术迭代下的安全与效率革命

RS2604作为一款高集成度、可配置OVP(过压保护)和OCP(过流保护)的eFuse开关,专为12V24V母线电压接口设计,兼顾热插拔保护与动态负载管理。其输入电压覆盖4.5V40V,极限耐压高达45V,适用于工业设备、汽车电子及消费电子领域。通过外部电阻灵活设置350mA至2.5A的限流值,结合±7%高精度电流检测,RS2604在安全性与能效间实现平衡,成为复杂电源系统的核心保护方案。

全球汽车芯片市场遇冷,恩智浦如何守住56%毛利率防线?

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于2025年4月28日披露的财报显示,公司第一季度营收28.35亿美元,同比、环比均下滑9%,但略超市场预期。在汽车、工业与物联网等核心业务需求疲软的背景下,Non-GAAP毛利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56.1%,自由现金流则维持在4.27亿美元,突显其成本控制能力。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层对第二季度营收指引中值(29亿美元)释放出环比复苏信号,但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为业绩蒙上阴影。

全闪存与软件定义双轮驱动——中国存储产业年度趋势报告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企业级存储市场追踪数据,2024年中国存储产业迎来结构性增长拐点。全年市场规模达69.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提升至22%,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以浪潮信息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持续突破,在销售额(10.9%)和出货量(11.2%)两大核心指标上均跻身市场前两强,标志着本土存储生态的成熟度显著提升。

索尼启动半导体业务战略重组 图像传感器龙头或迎资本化新篇章

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索尼集团近期被曝正酝酿重大战略调整。据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该集团拟对旗下核心半导体资产——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SSS)实施部分分拆,计划于2023年内推动该子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独立IPO。该决策标志着索尼在半导体产业布局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格局或将发生重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