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终破局 广电整合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1-02-16 阅读量:757 来源: 发布人:

三网融合关键在广电整合的中心议题:
    * 广电和典型的行业之争
    * 新政将引发连锁反应
    * 广电内部网络整合将是关键

2010年注定将成为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因为,在十年前就曾被广泛呼吁广电和电信网的融合问题,在这一年终于破题: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一个十年前的命题,十年后终于得解。这个交织了电信和广电两大行业,广电总局和工信部(信产部)两大部门利益斗争的命题,终于在2010年1月13日完成了解方程式。在电信行业改革了十年,下一步不知道再怎么折腾,在广电部门终于建了自己的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后,三网融合终于羞羞答答走上了前台。

一个难解的方程式

不过,这是一个在十年前应该解开的方程式。但因为行业利益之争不得不一拖再拖。本来,三网合一是一项事关国家对于技术利用的取向性问题,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为谁所用却大有讲究。

广电电信之争早在1998年就露端倪,当年广电企业曾试图摸索开展一些电信业务,但这一举动受到了利益受损的电信运营商的强烈反响。此后双方的冲突不断升级,有部分地区发生互相破坏对方的网络传输设备的事件,甚至升级为流血冲突。为此,1999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1999〕82号,史称“82号文件”)。82号文件规定,电信和广电之间河水不犯井水: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播电视业务,广播电视部门也不得从事通信业务,广电如欲在国内新建干线网必须经信产部批准。

此后几年表面上相安无事。不过,看到电信运营商大把的赚钱,有着传输资源的广电部门怎能坐以等毙。诸侯分割的广电网络广电内部开始却掀起了整合的大幕。

而当初哭喊着自己利益受损的电信运营商,在发展了几年后,发现随着宽带网络的不断发展,视频时代的来临有着巨大的商机。因此,电信运营商开始想方设法进入广电领域。后来,信息产业部提出电信和广电双向开放的倡议,广电总局提出电信业务对广电部门单向开放的回应,理由是WTO要求成员国开放电信市场,并不要求开放有线电视的传输市场。如果广电对电信开放,广电就会随着电信的开放一同开放,这有损国家利益。

双方开始为如何进行三网融合打起了口水仗。

在打口水仗的同时,电信运营商开始采取行动。2005年,电信和网通开始在部分省市推出IPTV,涉水广电业务。这一举动当然遭到广电部门的阻击。因为根据82号文件中的相关规定,播放与发布视频内容的权限掌握在广电手中。在2005年底、2006年初,泉州、浙江等地的广电部门以82号文件为由相继叫停了电信运营商开展的IPTV业务。

但这种阻击并没有阻止电信IPTV的发展,除上海外,各地开始行动,电信IPTV发展的如火如荼。

这让广电系如芒在背。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曾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广电所面临的竞争压力,矛头“遥指”电信的IPTV业务:“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IP电视等发展迅猛,广播电视的传统用户正在流失,广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他认为,广电应对这种压力的“压倒性任务”就是促成新媒体业务的发展。

但广电面对电信的竞争却无可奈何,因为广电没有一张完整的网。曾大张旗鼓进行的网络融合,因为产权的问题,结果不甚理想。无奈之下,广电总局提出了NGB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设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示范网,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这是2008年年初,在广电系确定自己的网络目标的时候,电信系也得到了一个好消息:这年2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8]1号)出台,史称“1号文件”。文件明确“鼓励广播电视机构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和增值电信业务”。也就是说,电信运营商的IPTV有了身份证。

可惜的是,IPTV这次不再是电信运营商唱本了。2008年的5月,六大电信运营商合并为三家,3G牌照确定发放。运营商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3G大戏上。

但此时的广电,开始了NGB的建设。正因为有了NGB,广电不再坚持单向接入。这时个,国家利益已不再是借口。

三网融合政策顺利求解。

新政将引发连锁反应

此次国家对三网融合显然是寄与了厚望。因为“我国已基本具备进一步开展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网络基础和市场空间,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已进入关键时期。”三网融合政策的出台,将对监管和产业都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是监管方面,将会进行机构调整。从会议决定来看,国家为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但是谁来主导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没有指出。目前无论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是广电总局,从目前的职能上讲都不能涵盖对方。因此,建立新的监管机构势在必行。

其次,三网融合将带动产业的大发展。因为从三网融合的重点工作来看,网络建设改造、电信宽带网络建设,推进城镇光纤到户、网络安全监管等,涉及到技术产品开发、网络建设、业务应用等多个环节,必将带一个建设的高峰期。这对于设备制造企业和运营商来说,都将是一个大的市场的启动。按照广电系统的预计,仅一个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示范网运转成功并投入市场产业化后,预计可带动相关设备制造和信息服务产业的极大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过万亿元的产业规模。而在回报方面,有分析人士指出,广电进入宽带及数据市场可以在近期内为其创收700亿元。而在在数字电视产业方面,08年1号文件就曾提出目标:到2010年,数字电视机及相关产品年销售额达到2500亿元,出口额达到100亿美元;2015年,力争使我国数字电视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电视整机和关键件开发和生产基地,实现由电视生产大国向数字电视产业强国的转变。

不过,无论是广电还是电信运营商,如何应对三网融合带来的挑战也将是一个问题。对于广电运营商来说,进入电信宽带领域,抢食宽带蛋糕,显然有着更大的优势。据了解,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成后,骨干网速率将达到1000Gbps,接入网用户端速率则达到60Mbps,比现有的速率提高了近百倍。有专家就称,NGB项目会让三大运营商只剩下移动业务。但对于广电来说,没有电信运营商完备的支撑系统和服务系统,将是它最大的问题。而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拥有“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显然对IPTV业务的推动不大。况且,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IPTV或许会是一个过去式。但基于3G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将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富矿。

广电将是关键

不过,三网融合能否成功取决于广电系的进度。因为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讲,经过电信业重组后,电信运营商在固网和移动网络融合、电信和互联网的融合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有专家称,当前三网融合的重点在于广电网。

一是广电体制如何改变。经过近十年的整合,广电内部网络整合进度并不快。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在2009年8月南京一个内部会议上强调,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要确保在2010年底前各省基本完成整合,为今后全国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但这一目标在2010年完成不大现实。有专家指出,广电系统整合在技术方面问题不大,最主要的就是一个体制问题。除此之外,还包括各省市各部门之间的本位主义,整合势必会影响到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问题,以及诸如人员安置、养老等问题。因此,广电内部体制的调整如何,将是它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说,国家为三网融合划定了5年的时间。广电网络整合的好坏将直接影响5年的期限。

二是广电必须要厘清媒体的角色和职能。多少年以来,因为体制问题,广电掌握了舆论的主导权。无论将来广电系组建什么样的运营公司参与三网融合,广电部门都需要慎用舆论的主导权,否则,一有市场竞争不利自己的时候,舆论的主导将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特别是在三网融合的初期,市场竞争方面肯定会出现不规范的地方,在适应三网融合的新型监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舆论的引导特别关键。在三网融合政策出台之前,央视近期大力曝光移动运营业务涉黄内容,批判运营商不作为的行为已引起业界质疑。当然,涉黄违法,移动运营商需要批判。
相关资讯
CIS芯片龙头年报解读:格科微高像素战略如何实现287%净利增长

格科微电子(688728.SH)2024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年度营收突破63.83亿元人民币,实现35.9%的同比增幅,归母净利润呈几何级增长达1.87亿元,EBITDA指标跃升107.13%至14.15亿元。这种爆发式增长源自其在CMOS图像传感器(CIS)领域实施的"技术锚定+场景穿透"双轮驱动战略,特别是在高像素产品矩阵构建和新兴应用市场开拓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RS2604 vs 传统保险丝:技术迭代下的安全与效率革命

RS2604作为一款高集成度、可配置OVP(过压保护)和OCP(过流保护)的eFuse开关,专为12V24V母线电压接口设计,兼顾热插拔保护与动态负载管理。其输入电压覆盖4.5V40V,极限耐压高达45V,适用于工业设备、汽车电子及消费电子领域。通过外部电阻灵活设置350mA至2.5A的限流值,结合±7%高精度电流检测,RS2604在安全性与能效间实现平衡,成为复杂电源系统的核心保护方案。

全球汽车芯片市场遇冷,恩智浦如何守住56%毛利率防线?

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于2025年4月28日披露的财报显示,公司第一季度营收28.35亿美元,同比、环比均下滑9%,但略超市场预期。在汽车、工业与物联网等核心业务需求疲软的背景下,Non-GAAP毛利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56.1%,自由现金流则维持在4.27亿美元,突显其成本控制能力。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层对第二季度营收指引中值(29亿美元)释放出环比复苏信号,但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为业绩蒙上阴影。

全闪存与软件定义双轮驱动——中国存储产业年度趋势报告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企业级存储市场追踪数据,2024年中国存储产业迎来结构性增长拐点。全年市场规模达69.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提升至22%,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以浪潮信息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持续突破,在销售额(10.9%)和出货量(11.2%)两大核心指标上均跻身市场前两强,标志着本土存储生态的成熟度显著提升。

索尼启动半导体业务战略重组 图像传感器龙头或迎资本化新篇章

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索尼集团近期被曝正酝酿重大战略调整。据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该集团拟对旗下核心半导体资产——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SSS)实施部分分拆,计划于2023年内推动该子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独立IPO。该决策标志着索尼在半导体产业布局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格局或将发生重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