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1-11 阅读量:942 来源: 发布人:
电动汽车需要智能电网支持的中心议题:
* 目前的电力系统只能够容纳少量电动汽车
* 更智能的电网是将先进的通讯、自动化和信息技术与我们目前的电气设施结合起来
* 基础设施投资是关键
电动汽车正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但如果没有更智能的电网,电动汽车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将受到限制。
在近期举行的智能电网全球论坛(GridWise Global Forum)上,与会领袖们谈到了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增加充电场所,以及多久能够投入使用等问题。汽车厂商目前正在开发和生产插电式电动汽车。这种汽车安全、便宜、充满驾驶乐趣。汽车生产商看到了使用电力而非传统驱动系统的电动汽车的光明前途。
美国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已采取慷慨的退税措施,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他们可以获得高达7,500美元的联邦税收优惠。加州、乔治亚州和田纳西州等多个州正在用更多的优惠措施吸引潜在的电动汽车买家。除此之外,奥巴马政府还拨款4亿美元,用于交通运输部门的电气化建设。目标之一是在2013年底前建设2万个充电站并投入使用。
然而,更智能的电网是将先进的通讯、自动化和信息技术与我们目前的电气设施结合起来。开发和使用更智能的电网仍然是个重大的障碍。没有更智能的电网,电动汽车及其充电站就无法真正为私人和公共投资带来切实的利益。
接入智能电网的电动汽车和充电站能够令交通在未来的能源领域中变得更清洁、更聪明、更高效。美国电动汽车联盟(Electrification Coalition)是由商界领袖组成的跨党派非盈利组织,致力于大规模应用电动汽车。该组织声称,电动汽车将有助于降低美国石油进口,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通用电气公司的研究显示,如果1万辆油气驱动型乘用车变成电动汽车,那么每年将减少3.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充电设施目前正处于早期开发阶段。目前的电力系统只能够容纳少量电动汽车,如果更多的普通汽车被电动汽车所取代,并且都在高峰时段充电的话,那么目前的电力系统将不堪重负。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单位不得不启动另外的、成本更高的“高峰发电厂”以满足需求。这些额外的运营费用将转变成更高的电价。这也就是说,对电动汽车用户而言,在非高峰时段充电更实惠些,因为根据“分时”定价模式,那时的电力算是“减价出售”。这种模式通过法规管理和智能电网来实现。
消费者所需要的不只是摆在车库里的电动汽车,还需要位于其社区里的充电站。据ABI调查研究公司(ABI Research)的估计,全球到2015年约有30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站,而今年只有2万个投入使用,其中超过半数位于美国,约1/4在中国,另外1/4遍布全球其他地区,以欧洲为主。
今后将需要在消费者驾车和停车的所有地方建设更多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比如住宅、工作场所、咖啡店、购物中心附近、酒店、城镇四周等等。近40%的美国人可能会试驾电动汽车。然而,消费者电子协会(Consumer Electronics Association)的一项调查显示,约半数受访者担心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的行驶里程不够多。
消费者电子协会行业分析部主管克里斯·伊莱(Chris Ely)向广受欢迎的汽车网Edmunds.com表示:“电动汽车不仅环保,而且更节约燃料费用,因而更具吸引力。但对电池寿命、充电站和行驶里程有限的担忧可能会令某些消费者望而却步,除非覆盖面广的基础设施得以建立。”因此,需要在以下4个关键领域培育合作关系:基于标准的技术发展、电池研发投资、联合汽车电气化项目以及消费者意识。
为了缓解电动汽车在行驶里程方面的限制,通用电气公司的瓦特充电站(WattStation)等电动汽车充电器项目已经启动。这些充电器提供了多种安全特性、信用卡读卡器、智能电网连接和更短的充电时间,以方便电动汽车的使用。
在美国探寻新能源战略的当口,电动汽车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前提是不能让消费者觉得电动汽车随时会无电可用。基础设施投资是关键,美国人必须支持更智能电网的发展,并明白其在环境和经济上的效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电气化交通网络中获得最大的好处。
在万物互联与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新唐科技以颠覆性创新奏响行业强音。4月25日,这场历时10天、横跨七城的科技盛宴在深圳迎来高潮,以"创新驱动AI、新能源与车用科技"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行业领袖,首次公开七大核心产品矩阵,展现从芯片设计到智能生态的全链条创新能力,为半导体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在2025年北美技术研讨会上,台积电正式宣布其A14(1.4nm)工艺将于2028年量产,并明确表示无需依赖ASML最新一代High NA EUV光刻机。这一决策背后,折射出全球半导体巨头在技术路线、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中的深层博弈。
随着AIoT技术的快速落地,智能设备对高性能、低功耗嵌入式硬件的需求持续攀升。华北工控推出的EMB-3128嵌入式主板,搭载Intel® Alder Lake-N系列及Core™ i3-N305处理器,以高能效比设计、工业级可靠性及丰富的接口配置,成为轻量级边缘AI计算的理想选择。该主板支持DDR5内存、多模态扩展接口及宽温运行环境,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智慧零售等场景,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
作为全球半导体沉积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荷兰ASM国际(ASMI)近日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展现强劲增长动能。财报显示,公司当季新增订单额达8.34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4%,显著超出市场预期的8.08亿欧元。这一表现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芯片制造设备需求激增与中国市场的战略性突破,同时反映出半导体产业技术迭代与地缘经济博弈的双重影响。
随着汽车智能化加速,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显示屏等传感器数量激增,数据传输带宽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传统国际厂商基于私有协议(如TI的FPD-Link、ADI的GMSL)垄断车载SerDes市场,导致车企供应链弹性不足、成本高企。2025年4月,纳芯微电子发布基于HSMT公有协议的全链路国产化SerDes芯片组(NLS9116加串器与NLS9246解串器),通过协议解耦、性能优化与供应链自主可控,为ADAS、智能座舱等场景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标志着国产车规级芯片从“跟跑”迈向“并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