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1-4 阅读量:107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要设计一套通信用开关电源系统,首先要明白对它的全面要求,然后再设计系统的各个部分。高频开关电源主回路和控制回路所用的电路形式,元器件,控制方式都发展很快。它们的设计具有特殊的内容和方法。
1设计要求和具体电路设计
通信基础开关电源系统的关键部分是开关电源整流模块。整流模块的规格很多,结合在工
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该模块设计的硬指标如下:
1) 电网允许的电压波动范围
单相交流输入,有效值波动范围:220 V±20%,即176~264 V;频率:45~65 Hz。
2) 直流输出电压,电流
输出电压:标称-48V,调节范围:浮充,43~565V;均充,45~58V。
输出电流:额定值:50A。
3) 保护和告警性能
①当输入电压低到170 VAC或高到270 VAC,或散热器温度高到75 ℃时,自动关机。
②当模块直流输出电压高到60 V,或输出电流高到58~60 A时,自动关机。
③当输出电流高到53~55 A时,自动限流,负载继续加大时,调低输出电压。
4) 效率和功率因数
模块的效率不低于88%,功率因数不低于0.99。
5) 其他指标
模块的其他性能指标都要满足“YD/T731”和“入网检验实施细则”等行业标准。
由于模块的输出功率不大,可采用如下的基本方案来设计主电路:
1) 单相交流输入,采用高频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以提高功率因数;
2) 采用双正激变换电路拓扑形式,工作可靠性高;
3) 主开关管采用 VMOSFET,逆变开关频率取为50 kHz;
4) 采用复合隔离的逆变压器,一只变压器双端工作;
5) 采用倍流整流电路,便于绕制变压器。
依照上述方案,即可设计出主电路的基本形式如图1。
以下即可按照模块设计的要求来确定主电路中各元器件的基本参数。
1) 输出整流管的选择
输出整流二极管的工作波形如图2所示。
由图可见,二极管D5和D6的峰值电流约为50 A,平均电流为25 A。D5和D6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为:
VD=Vidcmax/n=395V/3≈132V
因此,可以选择300∶400 V,50∶60
A的超快软恢复的整流二极管模块,如ST的STTA12004T(V),260 A等。
2)逆变主开关管的选择
开关管的电流ICM等于逆变变压器原边的电流I1,即:
ICM="I1
"=I2/n=25 A/3≈8.3 A
所以,逆变主开关管T1∶T4可以选择(550∶600)V,(20∶30)A的VMOSFET,如IR的IRFK3FC50等模块。
续流二极管D1∶D4可以选择(550∶600)V,(15∶20)A的快速恢复二极管。
3)滤波电感的计算
直流输出LC滤波的工作频率为100 kHz,通信开关电源整流模块要求在5%的额定负载下,保证杂音满足指标。额定情况下,最大占空比:
4)滤波电解电容的计算
按照离散杂音的要求,电容上允许的100 kHz下的纹波Δuc=3 mV。通过选择开关电源专用电解电容并和无极性电容并联,将总的ESZ控制在1.5 mΩ以下,则有:
C=ΔiLT/(t×ΔVc)≈5 556 μH
2 结语
现代通信设备已开始广泛地采用开关式基础电源系统。本文结合笔者所在的“通信原理试验室”建设情况,设计了开关电源系统整流模块的主电路。该电路已经成功应用于试验室供电系统,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USB接口已成为数据传输和电力供应的标准配置。一个优秀的USB接口PCB设计不仅能确保信号完整性,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接口的理论传输速度
8月2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迎来里程碑式进展——领开半导体成功研发并量产28nm以下嵌入式闪存(e-Flash)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存储芯片的技术空白,更为国产MCU、汽车电子及AIoT设备的自主可控提供了关键支撑。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美国特朗普政府正考虑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入股包括英特尔在内的三大芯片巨头,以加强对半导体产业的控制。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行业震动,外界担忧此举可能重塑全球芯片产业格局,并对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重构的背景下,中国电子产业正迎来国产替代与自主创新的历史性机遇。第106届中国电子展紧扣《"十四五"规划》制造强国战略,聚焦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卡脖子"领域,集中展示从材料、设备到应用的国产化突破成果。
在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中,混合信号PCB的接地策略直接影响电路性能与信号完整性。晶振作为时序控制的核心元件,其接地方式需严格遵循噪声抑制与电流回流路径优化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