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商推荐】拥抱嵌入式的发展浪潮,上海珍能电子的专业嵌入式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6-02-18 阅读量:3463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随着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到来,越来越多数字产品出现在我们身边,嵌入式系统发展也进入全盛时期。移动通信设施、便携计算机、平板电脑、消费电子领域甚至军事领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嵌入式系统的影子。而嵌入式设计的公司也越来越多,在这些公司中不乏一些有多年经验的专业角色,上海珍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颇具实力的一家。

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的互联网孵化的概念已经逐渐成熟。珍能电子也决定在这个时机加入新兴的智能硬件外包平台我爱快包,以期能得到为更多顾客服务的机会。

珍能电子科技的雄厚实力:

上海珍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核心设计人员均拥有硕士以上学历、10年以上华为/中兴通讯嵌入式系统设计经验,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专用嵌入式系统设备软件(含操作系统以下部分)和硬件设计,并提供配套增值服务。基于各类处理器(单片机、Cortex-M、ARM和多核A9等处理器)和专用IC设计(zigbee、RF、BLE、WIFI、音频、以太网络等),结合相应嵌入式操作系统(如Linux/Android等,为电力、煤矿、医用、军用、智能家居、水处理、生化实验仪器等专用领域客户提供电子系统设计服务并通过相应测试认证(如本安、3C、军品供货、电力设备入网等认证)。能够很好的依据客户需求文档,设计出客户所需的电子系统软化和硬件,并提供样机供客户检测,在项目结束时交付软件、硬件、生产加工等全套规范文档;并且公司还提供所设计单板的受托加工等增值服务。

产品案例:

0860210003DCMA电力显示控制板

0860210003DCMA电力显示控制板集成了三星4核A9处理器Exynos4412核心控制板用于控制、管理和业务处理板,外扩控制口、RS485、网口、音频、视频、触摸液晶屏、人体接近感应、USB Host、USB Device、WIFI等功能,通过了电力设备入网测试

0860210007TCMA终端控制台母板

0860210007TCMA终端控制台母板采用三星ARM11处理器S3C6410和LINUX操作系统,支持8寸电阻触摸显示屏、GRPS通讯、Zigbee组网和隔离RS485通讯等功能,应用于供热系统中,实现对供热系统的控制、管理、数据收集和上传服务器,接收服务器管理指令等功能

0865100001MDCA电机驱动控制板

0865100001MDCA电机驱动控制板采用STM32F系列的处理器和Toshiba步进电机驱动器,支持1路RS485、1路RS232或RS485、12路干接点输入检测和12路干接点输出控制,CAN总线与上位机通讯,实现对医用生化分析仪系统的运行控制和管理

相关资讯
智能井盖电子硬件开发攻坚记——低功耗、多协议、高防护的30天挑战

某市政工程服务商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计划部署一批具备环境监测、防盗报警、远程管控功能的智能井盖。项目核心难点在于电子硬件部分需在30天内完成开发,并与已开发完成的单片机程序、机械结构及物联网平台无缝对接。通过我爱方案网精准匹配,一家专注工业物联网硬件的方案商接下重任,开启了一场技术攻坚战。

快包故事:汽车智能诊断HUD设备开发——从OBD数据到炫酷灯效的跨界整合

一位汽车改装发烧友希望通过智能化设备提升驾驶交互体验,计划开发一款集实时车辆数据监测、动态LED灯效与蓝牙控制于一体的车载终端设备。项目需求明确但技术整合难度高,客户在我爱方案网发布需求后,平台通过智能匹配机制迅速锁定深圳某物联网方案商,凭借其成熟的汽车电子案例经验,双方在48小时内达成合作。

快包故事:双核网关嵌入式系统开发背后的"硬核"攻防战

某智慧水务企业需要开发两款工业级网关设备(STM32-H750/F407双平台),要求实现网络通信、协议转换、边缘计算等七大核心功能。其中H750版本需集成GPRS通信和短信模块,F407版本则需精简IO功能。系统需支持远程固件升级、漏水实时报警,并能在-40℃~85℃工业环境下稳定运行,最终30天内交付可量产方案。

快包故事:隧道掌子面智能采集系统开发纪实

某隧道工程公司为解决传统地质素描效率低、数据精度不足的问题,通过“我爱方案网”寻求开发一套隧道掌子面智能照片采集系统,要求系统具备高精度拍摄、多角度采集、环境自适应等功能,具体需求如下:

快包故事:医疗设备遥控器与人机界面开发项目成功交付

某高端医疗设备厂商通过我爱方案网,携手广东省方案商成功开发手术机器人专用遥控器及人机交互界面。项目以STM32F446RET7与SPSGRF-915芯片为核心,攻克7天超长续航、4K@60Hz无损信号处理、多协议抗干扰通信等难题,融合FPGA动态帧存储与环境光自适应算法,实现“无线操控-实时显示-智能交互”一体化闭环。方案商凭借模块化开发策略与本地供应链协同,仅用2.5个月完成从设计到量产交付,为国产手术机器人提供了兼具高性能与医疗级可靠性的交互范本,推动高端设备自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