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收购案频发 是谁打破了服务器市场的沉闷?

发布时间:2016-12-31 阅读量:272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cicyxu

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整个IT行业在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和革新。2016年半导体行业最大的新闻并不是哪家的制程更新了,而是哪家被谁收购了。诚然,在半导体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所有的动作都被聚光灯笼罩。收购的目的在于资源整合,制造商可以为用户定制定位更加精准、体积更小的产品,这也是半导体制程微缩的最大目的以及存在的意义。

2016年处理器制程微缩的情况

2016年的处理器制程并没有出现过大的改革,依旧在延续着2015年的14nm/16nm制程。苹果的A10处理器依旧采用台积电的16nm FinFET工艺,高通骁龙820、821则将骁龙810的20nm制程提升到14nm工艺。虽然台积电和三星都宣称它们转进到14nm和16nm制程之中,不过在实际的使用中,台积电与三星的技术工艺并没有达到14/16nm,它们实际上是将原来20nm工艺的改良版成为14nm/16nm,明年的10nm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程更新。而他们两家之间的制程争夺也渐趋白日化。


半导体

苹果A10处理器

在桌面级处理器方面,由于英特尔的Tick-Tock战略失效,他们不得不将原有的制程更新时间延长到3年,不过在经历了Broadwell跳票之后,英特尔终于在2016年将民用级的SkyLake处理器中将制造工艺提升到14nm。与台积电、三星不同的是,英特尔作为半导体巨头,他们的14nm制程是已经达到了制程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台积电、三星在争着10nm谁先出货,而英特尔无动于衷的原因。

半导体制程工艺来到了临界点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从英特尔的22nm升级到14nm就用了三年时间,而今后的制程更新时间会越来越长,如何让芯片更加节能、体积更小成为半导体的热门话题。在微缩制程脚步变慢的时候,处理器厂商开始在封装技术上进行攻关。台积电之所以可以在三星手上抢走全部的A10处理器订单,得益于台积电的扇出型晶圆封装技术(InFO),让封装完成的处理器可以减少20%的体积、降低40%的功耗。

光刻机
光刻机

制程微缩依然还要继续,毕竟制程微缩还是半导体进步中重要一个方法。要进一步微缩制程,就必须要提到一个重要的工具——光刻机。目前的半导体所使用的光刻机是深紫外光(DUV),深紫外光光刻机在28nm后到达了极限,20nm就需要通过二次刻蚀的方法来微缩制程工艺,但多次刻蚀并不是微缩制程的最佳方法,因为成本实在太高了。20nm制程之内的开始使用EUV(极紫外光)光刻机,它的线宽为10~15nm,在理论上可以应用到7nm以内的制程工艺上。

除了光刻机的改进之外,半导体制造商还在积极寻求另外一种解决办法,那就是放弃传统的2D平面技术,转进到3D立体中。从2D转进到3D已经有了成功的实例,NAND闪存已经成功了,而且在不断地加强层数堆栈,所以3D技术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ARM架构加入服务器处理器市场竞争

今年ARM的大新闻除了被软银收购之外,另外一个重大新闻就是有基于ARM架构处理器厂商即将加入服务器处理器市场的争夺。对于近些年在服务器市场一家独大的英特尔来说,基于ARM指令设计的集处理器是X86架构处理器的挑战者,虽然英特尔早就开始布局物联网,不过ARM还是会让他们感到担忧的。因为物联网在今后将会是互联网的核心,而云计算就是物联网的大脑。


服务器

服务器平台

虽然这几年英特尔在服务器市场一家独大,不过英特尔服务器处理器也存在着一定的水土不服,内存容量、I/O和处理性能不成比例的问题确实存在,在这方面,ARM处理器的表现则更加出色。X86处理器的性能强大,主要是其采用了不等长的指令集(CISC),在执行效率方面更高;ARM架构的处理器采用等长的指令集(RISC),在寻找指令集方面更为迅速。不过指令集只是处理器性能中一部分,另外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指令集的执行优化了。

时至今日,半导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能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电视机还是智能移动设备都有它的身影。而中央处理器(CPU)则是它最前沿的战场,制程工艺的更新以及性能的比拼就可以看得到。移动处理器的开发设计都需要得到ARM的许可,而英特尔并不需要,x86架构的专利及技术就掌握在他们手中。在沉寂已久的服务器市场,AMD希望Zen架构能够为他们带来足够的支持,撼动英特尔霸主地位;而ARM则希望通过自己苦苦建立的移动处理器市场,将触觉延伸到服务器市场。谁又能成为今后的半导体领军者,或许就在这一战之后揭晓。

相关资讯
DigiKey 在 2024 EDS 领导力峰会上斩获供应商授予的多个最高奖项

DigiKey 在 2024 年 EDS 领导力峰会上斩获供应商授予的 18 项大奖。

西部电博会开展倒计时!观众预登记火热进行中!

展览会涵盖了基础电子元器件、半导体IC、特种电子、智能终端、AI大数据、智能制造六大版块

静电放电问题分析与调试:全面解析

敏感的集成电路、晶体管等元件可能因静电放电受损,导致设备功能异常或完全失效。

电源端传导骚扰问题定义与解决策略

这些干扰信号可能源于内部电路的开关操作、外部环境的电磁场变化或电源线本身的耦合效应,对邻近设备或系统造成影响,降低其性能或导致功能异常

伺服编码器分辨率与常见应用场景分享

伺服编码器分辨率,是衡量伺服编码器精度和数据采集能力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