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将入局智能驾驶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1-02-23 阅读量:824 来源: 华强电子网 发布人: Viva

近日多个权威消息源披露苹果可能进军智能驾驶产业链:中国台湾经济日报报道,苹果最近向和大、贸联、和勤等汽车零部件厂商提出备货要求;路透社披露,苹果计划在2024年生产一款纯电动乘用车,而且正在研发低成本长续航动力电池。从专利数据来看,苹果造车或并非空穴来风,截至2020年,苹果在汽车领域的专利技术已涵盖自动驾驶、充电、车载系统、结构优化等多方面,2016-19年期间苹果智能驾驶系统及车辆硬件创新设计专利占比分别从22%/11%上升至41%/37%。

 

1. 智能驾驶再迎巨头,苹果或推出整车

 

苹果进击智能驾驶产业链,未来有望推出整车。近日多个权威消息源纷纷披露苹果可能进军智能驾驶产业链。根据中国台湾经济日报报道,苹果最近向和大、贸联、和勤、富田等台湾汽车零部件厂商提出了备货要求,苹果预计将会在2021年9月发表苹果汽车,还称其原型车已经在美国加州上路测试。同期,根据路透社披露信息,苹果计划在2024年生产一款纯电动乘用车,而且苹果正在研发低成本长续航的动力电池。

 

 image.png

 

苹果造车非空穴来风,专利信息已有前兆。根据搜狐汽车披露信息,从2017年至今,苹果已经获得了超过100项汽车专利技术。截至2020年,苹果在汽车领域的专利技术已涵盖自动驾驶、充电、车载系统、车体结构优化等多方面。其中,苹果智能驾驶系统专利占比从2016年22%上升至2019年41%,车辆硬件创新设计专利占比由2016年11%增长到2019年37%。

 

车载芯片与手机芯片高度重合,苹果M1有外延进入车载领域潜力。从芯片来看,汽车进入智能化时代后,车载关键主芯片,包括汽车座舱、智能驾驶和V2X芯片,都与手机SoC芯片高度重合,手机领域芯片稍作修改就可用于车载领域。这也使得高通、华为、联发科、三星手机芯片巨头纷纷进入车载领域。

 

2020年11月苹果正式发布自研芯片M1,该芯片是苹果从手机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的重要标志,同时,苹果也收购了英特尔的基带团队,将来也有可能会推出5G V2X芯片。

 

从苹果MI芯片与其他芯片对比来看,苹果M1性能较好。苹果M1采用台积电5nm制程工艺,更为先进,M1沿用了苹果前一代的A14设计,有利于摊薄成本。此外,GPU算力上,M1已经是英伟达Xavier的两倍。根据佐思汽研分析数据,苹果M1的L1/L2容量、解码宽度、ROB规模都非常大,保证了执行单元能最高效率发挥性能,因此单线程成绩异常优秀,足以压过英特尔桌面级CPU、Orin、特斯拉FSD等芯片。

 

 image.png

 

总的来看,苹果在芯片领域耕耘多年,拥有丰富的资源,苹果可以用手机巨大的出货量摊薄汽车芯片高昂的研发成本,以高性价比超越英伟达和Mobileye等传统车用芯片龙头,同时亦可借助芯片提升造车的成功机率。

 

2.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科技厂商具备先发优势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科技厂商具备先发优势。目前在通往高等级智能驾驶的路途上,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玩家:1)从L2循序演化至L4-L5高等级:传统主机厂为主,注重安全性和盈利能力;2)目标直指L4-L5高等级:新兴互联网科技公司为主,如谷歌、理想等;3)ADAS与L4-L5高等级研发并行:短期仍然需要ADAS等模块盈利。

 

image.png

 

汽车智能化时代之后,出现两类明显变化:

 

1)造车门槛显著降低,这也是蔚来、理想、特斯拉等新势力能脱颖而出的明证;

2)芯片和软件重要性大为提升,特斯拉能成为目前全球市值第一的汽车公司,

其强大的芯片自研和软件开发能力功不可没,这也是为什么各大传统整车厂纷纷发力软件业务的一大驱动力。

 

 image.png

 

科技大厂依托技术实力,纷纷进军智能驾驶领域。在软件定义汽车浪潮之下,华为、百度等传统科技巨头纷纷进军智能驾驶领域,比如华为推出了主要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智能车控和智能云服务)五大产品,百度Apollo则推出乐高式解决方案,包括“智驾、智舱、智图、智云”四大系列。


相关资讯
ABB三大机器人新品解析:深度覆盖90%应用场景

面对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24%的年均增速(2021-2024)及全球超50%的安装量占比(IFR 2024),ABB依托上海超级工厂推出Lite+、PoWa、新一代IRB 1200三大机器人系列。此举标志着其"立足中国、服务全球"战略进入新阶段,通过90%本土化生产率精准对接电子制造、新能源装备等领域的自动化升级需求。

AI服务器市场增速微调至24.3%,北美云厂商驱动结构性增长

全球研调机构TrendForce最新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24.3%,较先前预测微幅下修。增长动能主要受北美云端服务商(CSP)及OEM客户需求支撑,而部分区域市场因政策环境影响呈现阶段性调整。

微软启动年内第二轮大裁员,AI战略转型加速组织重构

2025年7月2日,微软正式宣布全球裁员约9000人,占员工总数不足4%(以2024年6月22.8万名员工为基准)。此次裁员涉及多个部门、地区及职级,旨在精简管理层级并优化资源配置,聚焦人工智能(AI)与云计算核心业务。这是继5月裁撤6000人后,微软2025年第二次大规模人员调整,两个月内累计削减岗位超1.5万个。

全球半导体人才荒:十年百万缺口倒逼行业变革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最新报告敲响警钟:到2030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将面临约100万名专业技术人才的巨大缺口。这一危机不仅席卷工程师等核心技术人员,更涉及中高层管理梯队——预计需要紧急补充10万名中层管理者和1万名高层领导人。工程师资源的先天性短缺,甚至逼迫企业将目光投向其他行业的管理人才,行业人才争夺战已升级为跨领域竞争。

电子信息制造业1—5月运行报告:生产韧性凸显,结构优化提速

2024年1—5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显著高于同期全国工业整体增速4.8个百分点,较高技术制造业平均水平亦高出1.6个百分点。单月数据显示,5月行业增加值保持10.2%的稳健增长。在产品结构方面呈现分化态势: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达1.3亿台,同比增长5.5%;集成电路产量1935亿块,增速6.8%;而手机产量受全球消费电子需求调整影响,同比下降6.5%,其中智能手机产量4.5亿台,降幅收窄至2.1%。